某地產項目首開賣了25套,當晚的公司會議上甩鍋大戲

項目的開盤任務是300套,在開盤的前3個月,就開始了臨展點儲客,大約有1萬多組。開盤前20天正式售樓部打開。全公司上下都信心滿滿,開盤熱銷500套的大紅色微信海報已經準備好。

但是開盤當天,只成交了25套,而周圍的競品,以續銷狀態,當月已經賣掉150套。這業績令總經理大為光火,當晚就召集了全公司業務負責人大會。

某地產項目首開賣了25套,當晚的公司會議上甩鍋大戲


--

首先發言的是營銷總,作為第一責任人,這口鍋,營銷總當然不背,她說:

營銷口這幾個月為項目,可謂死而後已。我們提前了3個月開始儲客,在周圍大的人氣商超中心,開了3個臨展點。還組建了50人的分銷隊伍,對片區的單位、老社區進行了全網絡的覆蓋。售樓部打開後,還啟動了分銷合作。客戶儲備量1萬多組,每一組都是團隊的辛苦和汗水。

營銷能做的工作都已經做完了。已經不可能做得更好了,我們的行銷人員A,外婆住院了都沒回家,銷售人員B,每天戰鬥在第一線,和男朋友都分了兩次手。

開盤只賣了25套的原因,我認為是價格沒有優勢,競品盤口岸比我們好,而且價格只賣6800,我們是新盤,且第一次來到這個市場,缺乏知名度和口碑,但是銷售價格是7000元。產品也沒有對手好,別人95㎡做了3房雙衛,但是我們只有單衛。

價格和產品,是顧客放棄我們的理由,這鍋不能讓營銷背。

--

一向沉默話不多的設計總,看到火燒到自己頭上了。頓時就不再做沉默的羔羊,他站起來說:

項目定位首置和首改,這是營銷給的意見,我們設計,是在投策會畫的圈裡跳舞。做哪種產品線,不是設計說了算。但如果說戶型比別人差的話,我是不贊同的

這一款是集團產品部裡,戰功赫赫的爆款戶型。在A項目、B項目、C項目、D項目,都是最先售罄的戶型。在戶型選型時,也和集團進行了溝通,他們一致推薦配置這幾款戶型。

如果這款戶型,是我定下來的,那麼是我水平差;但是全集團都認同這款戶型,難道是我們整個集團水平都差?如果說戶型有問題,那麼請問,為什麼在集團旗下其他樓盤都賣得很好,唯獨我們這個項目賣得就不好呢?

只賣了25套,結果不好是事實。但是,原因不能亂找,至少不能讓設計背鍋。戶型是集團產品庫的優質戶型,設計院是集團合作一流的設計院,我們設計部的小夥伴,為了能快速出圖,專門到上海出差,守著設計院加班加點,孩子幼兒園畢業匯演都沒參加,可謂為了這個項目和公司,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

聽完設計總的發言,總經理快要從喉嚨噴出去的火,活生生又壓回肺裡。營銷負責人是他親自招過來的,在上一家公司,她是從銷售一線幹起,每個項目都幹得不錯,和自己又走得比較近,在來到新公司時,是自己當作嫡系部隊帶來的人。這個妹子以前從未做出這樣的業績,經她手的日光盤有好幾個。

問題可能是在戶型上,設計總是這家公司的老人,如果讓他二選一,他當然認為產品規劃的問題更大。但是設計總這一說,總經理就無話可說了。

難道問題在拿地上麼?這肯定不能,首先,這塊地是他上任後說服集團拿下的,其次,公司投資總,是老闆的嫡系下屬,這塊地能拿下,也是他和老闆私下溝通的贊同結果。

坐在對面的投資總,似乎看出了總經理的內心活動。他竟然主動申請發言了,作為公司年紀最大閱歷最深的老人,他其實早就看清火在往哪裡燒,看到總經理為難,他決定替總經理解這個圍。

我是負責拿地的,剛才營銷總和設計總都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不太懂營銷和設計的專業。站在投資拓展的專業條線上,我來說說這塊地是怎麼拿下的。

首先,這塊地的確是要偏僻一點,對手的樓面地價也更有優勢一點,客觀上導致了我們的售價沒有優勢。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能早3年拿地,我們現在就是黃金位置了,價格也會更便宜。

我們做投資,就是投資未來。選擇這一塊地,就是看中了這個區域的未來,它是省市重點發展新區,將來的政府也計劃搬遷過來,是城市發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區域也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這個片區,也是城市成交總量最高的片區,說明,地是沒有錯的。

試問,如果土地有問題,不屬於這城市發展的方向,那麼,片區的樓盤,為何每年有那麼大成交量呢?說明土地是沒有問題的。

土地沒有問題,但是銷售量不好,那一定是我們哪裡做錯了,剛才營銷總和設計總都說得比較有道理。但是建議再深入查一下問題。

經投資總這麼一說,總經理終於找到了臺階下,散會前,他安排營銷和設計口,覆盤項目動作,連夜做個PPT,把過程中各自的動作都整理一下,明天向集團彙報,請老闆來定奪問題。

--

我覺得這個行業太有趣了:明明銷售結果出現了大問題,但是在追責的會議上,每個專業口居然都沒有問題。

如果孩子期末只考了10分,覆盤之後,得到的結果是孩子沒問題、家長沒問題、老師也沒問題。那麼,教育行業就沒有明天了。

轉自:觀念地產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