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穩中求進——全球疫情衝擊下,如何佈局A股投資?

1

如何理解市場當前位置

近期市場的波動比較大,在剛過去的週末也有很多新的消息,藉機和大家就最近的市場作一個交流。回想起來,我是01年入行,04年開始做投資,經歷過04年-05年熊市、08年熊市、11年熊市、15年股災、18年小熊市等很多次這樣的波動,但回過頭來看,市場總會在經歷熊市後重新煥發生機。

現在來看,當前市場在什麼位置? A股的歷史數據回溯顯示,在上證綜指處於2800點以下的時點買入並持有半年,權益型基金正收益概率均在70%以上;持有3年的話,正收益概率可以達到85%以上。在上證綜指處於2800點以下的時點買入並持有半年,權益型基金指數收益率在15%以上,持有2年收益率可以達到72%以上。對於做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說,現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市場低迷時反倒總是比較好的買入時點,在當前這樣的位置選擇像遠策這樣的長期穩健的管理人,做權益資產配置,是比較好的時點。

場內資金充裕,投資機會豐富。最近全球市場跌得比較多,但機構投資人反倒不斷在進場。3月份以來,股票ETF資金不斷淨流入:3月17日,A股ETF逆市淨流入100.31億元,16日、17日兩個交易日合計淨流入約173.05億元。3月17日-3月19日,逾百億保險資金抄底入市。2月25日,市場成交量1.4萬億時,ETF基金反倒是淨贖回的,所以聰明的錢還是做波段的,所以在這個時間點申購也代表現在是一個較好的時點。

而為什麼機構資金是流入的?首先,央行釋放了流動性。當前國債市場收益率比較低,高收益債收益率暴跌,從7%-8%下跌到4%左右。這和美國市場是不同的,美國市場是美元指數大漲,高收益債收益率大幅上行。而就目前經濟形勢下,這種寬流動性會維持較長時間;而且當前A股市場的資金充裕。A股市場成交規模今年以來明顯上升,從去年的日均4000億元左右上升到8000億上方。兩融餘額也不斷上漲,截止3月19日,融資餘額達到10944億元,兩融賬戶裡的現金規模達到2469億元,都比去年明顯上升超過千億。此外我們測算的券商的客戶保證金規模也相比去年明顯上升。資金在持續進場後不會馬上離開,即使獲利了結的資金也會繼續尋找其他投資機會,流動性的充裕會推動資金流向阻力最小的市場方向。

中國經濟和資產的相對優勢愈加明顯。我這個週末參加了兩場中美基金經理交流會,參會的美國基金經理普遍認可美聯儲這次針對疫情的措施,與08年相比降息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另外,美聯儲啟動1.5萬億購買商業票據,目前看1.5萬億不夠,未來整個市場可能會需要3萬億左右,等美國的流動性緊張過去之後,資金會流到中國,中國經濟和資產的性價比明顯是很高的,所以從中長期來看,現在是一個入場的非常好的機會。

2

未來市場看法及操作策略

近期的疫情發展有點超過我們的預期,從2月25號開始,以韓國、伊朗、意大利、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疫情大規模爆發,股票在兩三週之內暴跌,中國市場也回吐了之前的漲幅。我們原來的判斷是基於東亞幾個國家的疫情處理方式,如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採取不強制隔離、快速檢疫的方法,我們原來認為歐美比較發達的國家,應該具有較好的防護手段和預警制度,但現在從結果來看,是超出我們的預期的,歐美不戴口罩這種與亞洲人文化上的差別、在防護理念上的差別也造成疫情不同的發展結果。

當前市場在反映什麼?第一,短期來說,就是反映流動性緊缺。過去美國企業經歷過11年通過借錢回購股票不斷推高公司股價,而疫情爆發後,公司需要儲備現金,在迴流現金過程中,美元就比較強,債券、黃金資產不斷被賣出,再加上沙特原油降價加了一把火,造成美國股市暴跌。當前的美元指數在102附近,處於過去10年最高位的水平,大量離岸資產被拋售,資金迴流美國,反映的就是流動性緊缺。

反過來,等後續美國救市計劃推出後,流動性緩解之後,股市的反彈也會非常大。第二,疫情的長期影響體現在經濟上,疫情衝擊結構也反映了經濟上的擔憂。和08年不同,從此次衝擊下跌的結構上就能看到出來,各行業的差異比較大,像旅遊、遊船、酒店公司等能源、可選消費行業暴跌,但日常消費、醫療保健板塊的股票跌幅較小,沃爾瑪、吉利德等股價近期還創出新高。

接下來需要觀察什麼?我們就觀察研究兩個事情:1、短期需要觀察市場恐慌情緒何時緩解?2、全球疫情如何發展?意大利現在很嚴重,而且很多國家都把意大利視為一個指標國家,如果像意大利這樣疫情很嚴重的國家都可以控制住,大家信心就比較足。後面是我們自己的一些分析,也有可能有一些偏差。怎麼看美國疫情?美國現在確診已經到2.5萬人,主要是紐約,因為紐約已經開放檢測,而其他如德克薩斯、加州等在檢測上還有時間的障礙。目前來看,美國的疫情是全國範圍的,感染人數還在加速增長的過程中,隨著各州放開檢測,未來確診會急劇上升,到時候差不多就可以見頂了,未來一週人數會急劇上升,現在2.5萬,未來10萬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觀察疫情重點要看的指標不是確診人數,而是重症人數,全美現在重症病床4.5萬,到時候會不會出現重症的擠兌才是需要關注的事情。現在美國已經開始重視,未來只是把實際情況暴露出來。美股這次下跌反映的是過去十年借錢買股票的逆轉,等後續美元回到美國,未來流動性得到逆轉時,全球市場會有明顯的反彈。

短期需要觀察市場恐慌情緒何時緩解?重點要看黃金走勢、美元走勢。等以美元計價的所有資產企穩後,市場就穩定了。而在現在疫情急速發展下,恐慌情緒充斥市場時,在市場最差的時候把股票剁掉,是不明智的。從全球來看,A股基本面和流動性都是比較好的窗口期,是中長期建倉的良機,但是短期有一些不確定性,要看疫情如何發展。

對未來方向判斷

  • 看空:

銀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需要銀行救助,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承擔利息損失和壞賬等,雖然實際影響不好量化,至少邏輯上不利,而且銀行的資產質量週期應該是跟隨實體經濟,經濟下行預期也會不利銀行板塊。

地產:疫情影響經濟,在危機、失業等預期下,削弱購房意願和能力,壓制房產購買需求,並且從政策基調來看,是沒有啟動房地產的意向。

  • 看好

醫藥:醫藥是我們一直持續看好的,也是我們的投研優勢,遠策在醫藥上的收益一直比較明顯。經過這次疫情,全球都知道要增加醫療儲備,未來各國會形成共識是增加醫療設施的投入以及創新藥體系的建設,未來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會受益。

必需消費類:這波下跌,像亞馬遜、沃爾瑪等這些消費類公司都沒跌,並且今年是中國扶貧最後一年,壓力比較大,必需消費品和相關渠道是比較好的機會。並且,相對投資消費刺激更為有效。

汽車:啟動經濟和發展經濟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鏈就是房地產和汽車,在地產不能大範圍啟動的情況下,汽車是比較好的產業鏈,並且過去幾年政策對汽車有些壓制,未來會有不錯的機會。

以軟件為代表的科技股:軟件是非全球產業鏈的公司,比如一些雲服務、存儲、信息安全等公司,並且加上因為疫情帶來的比如直播等新業態的發展,大量企業會成長起來。

其他行業可以重點觀察,比如石油化工:隨著油價下跌這些行業毛利下跌,現在是最差的時候,後續隨著油價上漲,煉油毛利會持續上漲,是煉油企業的黃金時期。而油價的問題,未來總會解決,因為在20美金附近,沒幾個原油出口國家可以活下去,未來穩定油價是所有原油輸出國的訴求。目前低油價對於中國這樣的原油消費國來說,因為可以平衡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當前也不用擔心通脹的問題。

重視消費在後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我們在看好的行業中,除了以軟件為代表的科技,未來重點必需消費、醫藥、汽車等都和消費有關,是未來保增長、扶貧的攻堅方向,而且也有一些ROE比較高、盈利穩定的公司,符合遠策一貫的投資理念。目前,汽車相關的股票波動較大一些,因為汽車是全球產業鏈上的行業,因為歐美的停產,中國供應鏈也受影響,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未來還是有機會。


總結來說,需要重點觀察全球疫情發展。如果全球疫情如果能快速結束,實現V型反轉,可能會加大買入一些前期跌的比較多的、全球產業鏈相關的一些公司;如果疫情持續時長比較長、發展到印度這樣的大國,那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就會比較大,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會保持中性倉位,對銀行地產保持謹慎,在某些行業做波段,在全球產業鏈上比較複雜的公司,因為投資者預期不穩定,需要進一步觀察判斷。

在當前流動性寬鬆、點位低、未來美國可能會大幅釋放流動性的情況下,無論是流動性驅動還是基本面驅動,我們對未來投資都抱有比較大的信心。

Q:對科技股的看法?

A:三個板塊:電子、計算機、通信,今年以來普遍漲了20%+,去年也比較熱,無論是估值還是市值來看,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尤其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科技股,到了較貴的階段。

Q:之前說過科技股是因為跑道太擁擠了,經過這幾次回調是否顯現了投資價值?例如5G概念,芯片等?

A:目前看,我們看科技股跑道太擁擠是有道理的,但是5G概念,芯片是否有投資價值,最主要看全球產業鏈,還牽扯到中美關係,如果疫情時間比較長,全球產業鏈公司壓力都比較大。

Q:

如果疫情結束對醫療股有何影響?看好哪些醫藥股?

A:其實這一波對醫藥股看得比較明顯,醫藥股前面漲的時候雞犬升天,好公司其實沒怎麼漲,跌的時候好公司沒怎麼跌,但是爛公司跌得比較多。未來國家對醫療行業會加大重視,尤其是有研發能力的公司。其實醫藥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是科技股,研發對其很重要。比如這次的新冠疫情,就是病毒和人體內某一種蛋白結合性非常強,因此傳染性非常強,未來解決這個問題,把結合特別牢的蛋白形體改變,藥可能就有效果。我們比較看好創新藥、血製品、CRO公司、醫療器械、檢測等板塊。

Q:美股繼續大跌的概率大不大?

A:短期內主要看美股,美股的波動會影響中國和全球,美股已經從高點跌下來30%+,僅僅用3周的時間,而08年跌了一年,跌了50%,所以我認為未來即便還有些問題,美股也會先反彈再跌下來。

Q:國內汽車品牌眾多,類似於多年前家電品牌混戰一樣,不是應該淘汰很多汽車品牌後才到發力機會嗎?

A:國內已經淘汰了很多汽車了,在向龍頭集中,我們看好汽車不是看好整車,我們認為整車的機會不如汽車產業鏈和汽車電子的機會大,這段時間,因為也是全球產業鏈,疫情影響比較大,所以波動也比較大。

Q:國內國外疫情相比,總是國內比較直接影響,為什麼現在比2月4號時跌得還要深?

A: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2月4號當時基本就是湖北省以外的高點,反映中國疫情基本可控,而目前來看,未來美國確診數量會大幅上漲,有可能會到第一名,老外就比較恐慌,而且美國對全球影響太大,大家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了結。第二,因為流動性稀缺,海外投資人在賣離岸資產迴流美元,這個影響比較大。

Q:

今年業績最確定的行業?

A:醫藥和必需消費品。

Q:舊基建有機會嗎?

A:總體來說是偏好的,政府還是要靠舊基建支撐經濟體系的,但力度不會像2009年的四萬億這樣來做。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好公司,比如建材類,波動性比較小,ROE比較高,能給投資者創造比較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