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關於拓跋燾之死,歷史寫得非常簡單。大約是說,宗愛成天干壞事,所以太子對他很不滿;宗愛害怕太子繼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慫恿拓跋燾打擊太子,而太子就因此死了。  

後來拓跋燾對打擊太子的事,感到後悔了,於是宗愛害怕拓跋燾因此殺自己,就先下手為強殺了拓跋燾。  

但這種說法,實際上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疑點。  

我們知道,宗愛在452年2月5日就殺了皇帝,直到同年10月3日才被殺掉的。而這七八個月的時間裡,宗愛通過擁立拓跋餘一直都控制著帝國的局勢。  

據史書上說:“愛既立餘,位居元輔,錄三省,兼總禁,坐召公卿,權恣日甚,內外憚之”。  

不用對照太遠的歷史了,就是對照當時南朝的歷史,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殺皇帝很容易,但殺皇帝之後想控制帝國局勢就太難了。  

南朝太子劉劭,在452年2月21日殺了宋文帝劉義隆,但在同年5月初(5月4日)就被人們殺掉了。而在這兩三個月時間裡,南朝反對太子劉劭的聲音、力量一直就沒有停歇過。  

南朝劉劭以太子之尊,殺掉皇帝后,滿打滿算都不到兩個半月就被人殺掉了。北朝一個太監殺掉皇帝后,竟然在七八月後才被人殺掉。這不是太讓人奇怪了嗎?  

更主要的是,當人們開始反對宗愛時,宗愛連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就被人們殺掉了。從這層意義上,宗愛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同樣,只要對照一下當時的南朝就可以看出來。太子劉劭控制帝國之後不到一個月,就惹得天下大亂了;而在這種背景下,太子劉劭依然支撐了一個多月,才被人們殺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太子劉劭本身擁有的力量,比宗愛強的絕不是一點半點。 

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太子劉劭擁有強大的力量,但他殺掉皇帝后,僅僅兩三個月就被人們殺死了;宗愛擁有的力量根本不值一提,但他殺掉皇帝后,卻控制了帝國七八個月,才被人們殺死。這不是太奇怪了嗎?  

從這層意義上,宗愛殺拓跋燾的原因,顯然要比史書上所說的複雜。  

宗愛殺拓跋燾,自然是因為拓跋燾威脅了他的生命安全;但更主要的原因,卻恐怕是因為:當時普遍軍政大佬、貴族代表,都對拓跋燾敢怒不敢言,都希望拓跋燾早點死掉。  

失去這種背景下,我們實在無法想象在北魏那種新興的帝國中,一個太監敢去殺皇帝;更無法想象這個太監殺掉皇帝后,還能控制帝國局勢達七八個月之久。  

當聽到拓跋燾的死訊後,人們並不關心拓跋燾到底是怎樣死的;更沒有人試圖追查拓跋燾的死因。  人們為什麼對拓跋燾的死亡,會報以如此淡漠的態度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整個上層社會都盼拓跋燾早點死掉;因為有隻有他死了,才能改變皇帝專制、獨裁的政治格局。  

拓跋燾在臨死前,似乎已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獨夫了。至少伴隨拓跋燾的死亡,利益受到重大威脅、侵害的人實在太少了;相反,認為自己現實利益、地位會得到改善的人,卻是太多了。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在聽到拓跋燾的死訊後,自然會表現出的空前淡漠。至少沒有什麼人關心拓跋燾到底是怎樣死的,更沒有人願意追查拓跋燾的死因。  

在拓跋燾死後,人們願意承認宗愛高高在上的事實,絕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無力挑戰宗愛的權威;更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追究拓跋燾死因的能力。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們反對宗愛時,宗愛連一點點反抗能力都沒有看出來。  

宗愛不過是因為偶然原因,站在帝國權力頂峰上的小人物。  

我們可以想象,在北魏那種皇族、貴族力量巨大的帝國中,只要普遍實權人物對宗愛帶理不理,那隨便站出個軍政大佬,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宗愛收拾掉。因為宗愛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嫡系力量。  

我們也可以想象,在當時的北魏,只要有幾個豪門貴族代表聯合起來,要求追查拓跋燾的死因,宗愛馬上就會陷入完全的被動之中。  

當然了,只要有幾個豪門貴族代表打著尊崇皇帝或太后的旗號,馬上就可以把宗愛的權力徹底剝奪乾淨。因為獲得軍政大佬、貴族代表支持的皇帝或太后,絕不是一個太監可以控制住的。  

從這層意義上,宗愛之所以能高高在上,那是因為豪門貴族代表都有意無意與他採取了合作的態度。  

拓跋燾死後,拓跋餘在宗愛的支持下當了皇帝。但拓跋餘卻絲毫體會不到作為皇帝的尊嚴與權威。  因為,在宮廷內部,拓跋餘無力讓皇太后、太監首領宗愛臣服自己。而在宮廷之外,皇族嫡系成員(皇帝的兩個哥哥、拓跋建、拓跋譚,皇帝大哥的兒子拓跋浚)也威脅著拓跋餘。更可怕的還在於,帝國那些舉足輕重的豪門貴族代表、軍政大佬對他的態度都非常曖昧,因為面對宗愛無視皇帝的行為,顯然沒有人表示過反對。  

貴族代表、軍政大佬之所以支持宗愛,大約就是為了削弱皇權。 

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皇帝與太監之間爭權,本身就意味著皇權分裂了。因為這個帝國到底是皇帝說了算,還是太監說了算呢?如果皇帝與太監在這個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那他們之間為了爭權,自然都會想盡辦法去討好軍政大佬、貴族代表。換而言之,皇帝與太監之間爭權的行為,本身就代表了軍政大佬、貴族代表的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貴族社會這種策略是成功的。雖然據史書上說,宗愛在執政的七八個月時間裡,一直都是不可一世的。但在那段時間裡,好像沒有聽過宗愛處罰、打擊、殺害過哪個軍政大佬、貴族代表。而皇帝拓跋餘為了討好貴族代表、軍政大佬,把國庫都弄得空虛了。  

而宗愛殺拓跋餘本身,就意味著他對這種政治格局的否定。所以宗愛殺掉拓跋餘後,很快就在人們的反對聲中被殺了。  

最初得到拓跋燾死訊的人是尚書左僕射蘭延,侍中吳興公和疋,侍中太原公薛提。這些人聽到拓跋燾的死訊後,並沒有對拓跋燾的死因作任何最基本的調查,而是一致達成共識封鎖拓跋燾的死訊。  

如果蘭延等人知道拓跋燾死訊後,馬上就公佈這個消息,並希望有關部門調查拓跋燾的死因。那宗愛當時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中。  

但是拓跋燾的死亡,並沒有損害蘭延等人的利益,至少他們是如此認為的;而且追查拓跋燾的死因,對蘭延等人也沒有什麼利益。在這種背景下,蘭延等人對拓跋燾的死遂報以了不理不睬的態度。  

蘭延等人決定封鎖拓跋燾的死訊,絕不是因為他們受制於宗愛,更不是因為他們害怕宗愛。事實上他們在臨死前,也一直認為宗愛出身卑賤,根本沒有什麼可怕的。

蘭延等人決定封鎖拓跋燾的死訊,主要原因就是想趁此機會謀求最大的政治利益。但很不幸,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顯然忽視了宗愛的地位、利益;因為在他們心目中,這個揹負著彌天大罪的、身份卑賤的太監,現在除了乖乖的與他們合作之外,根本沒有任何選擇。蘭延等人低估了宗愛的野心與勇氣,於是他們都被宗愛殺掉了。  

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拓跋燾死後,北魏帝國也出現了類似趙高、李斯的陰謀。那就是宮廷代表人表,與政府代表人物達成某種交易,想聯合起來控制帝國。只是秦始皇之死,是正常的自然死亡;而拓跋燾之死,是被宮廷代表人物殺死的。而且趙高、李斯聯合控制帝國時,李斯承認了趙高的主導地位;而宗愛、蘭延等人聯合控制帝時,蘭延等人顯然不願意承認宗愛的主導地位。  

宗愛在殺掉蘭延、和疋、薛提、拓跋翰後。就與赫連皇后一塊擁立了拓跋餘當皇帝。  

到此為止,拓跋燾已死的消息,整個上層社會都知道了。但此時知道拓跋燾死訊的人,與蘭延等人最初的表現還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並沒有人關心拓跋燾到底是怎樣死了,更沒有人試圖追究拓跋燾的死因。大家現在最關心的事,依然是如何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帝國的軍政大佬、貴族代表們,知道皇帝不明不白的死訊後,知道皇后與太監首領擁立了一個新皇帝后。竟然驚人一致的接受了宗愛高高在上的事實!  

當時的軍政大佬、貴族代表為什麼不通過尊崇皇帝、甚至是尊崇太后的方法約束宗愛呢?軍政大佬、貴族代表接受宗愛高高在上的事實,真是因為宗愛擁有巨大的勢力嗎?顯然不是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宗受面對人們的反對時,毫無反抗之力就可以知道。  

大家願意接受宗愛高高在上的事實,只是因為大家終於從暴君的陰影下走出來了;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削弱皇權。  

拓跋燾死了,北魏帝國以後誰說了算呢?是皇帝,是太監首領,還是太后?顯然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了。因為軍政大佬、貴族代表都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其詞。  

在這種背景下,皇權遂只能受制於貴族社會了。  

皇帝拓跋餘從法理上擁有最高權力,但實際上他受制於太監首領。既然如此,皇帝自然無力徹底凌駕於貴族社會之上了。相反,皇帝為了擺脫太監首領的制約,就只能盡力討好貴族社會了。  

太監首領宗愛從表面上擁有了最高權力,但實際上他的權力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既然如此,宗愛自然無力徹底凌駕於貴族社會之上了。相反,宗愛為了擁有這種僥倖得來的權力,也只能盡力討好貴族社會。  

雖然據史書上說,宗愛在執政的半年多時間裡,非常的不可一世。但在宗愛執政的這七八月時間裡,我們似乎沒有看到哪個軍政大佬、貴族代表受到處罰、殺害;相反,我們卻看到新皇帝為了拉攏軍政大佬、貴族代表把國庫都弄空虛了。  

但這種局面畢竟不能長久。因為宗愛與皇帝之間,他們到底誰才是帝國的真正主宰呢?基於軍政大佬、貴族代表的共同利益,他們自然希望皇帝與宗愛之間形成某種競爭,因為只有如此,代表皇權的兩個人(皇帝、宗愛),才會爭相討好上層社會。  

太武帝拓跋燾之死

但宗愛終於又把新皇帝拓跋餘也殺掉了。宗愛敢這樣作,也許是因為前面一系列行為,讓他感覺殺人並沒有什麼好怕的。但他這次顯然想錯了。  

拓跋燾作為強勢皇帝,自然是一心想加強皇權。而在這個過程中,顯然會侵犯到許多軍政大佬、貴族代表的利益。所以當人們聽到拓跋燾的死訊後,恐怕都認為他早就該死了,所以宗愛殺掉拓跋燾的行為,並沒有太多的人試圖追究。  

蘭延等人最初試圖封鎖拓跋燾死訊,進行暗箱操作的選擇,本身就證明他們無視豪門貴族、軍政大佬共同利益。所以當他們被宗愛殺掉後,普遍的豪門貴族、軍政大佬,恐怕都認為他們死得活該,所以對宗愛殺掉蘭延等人的行為,並沒有太多的人試圖追究。  

但新皇帝拓跋餘被殺,性質可不一樣了。因為拓跋餘顯然是非常尊重貴族代表、軍政大佬既得利益的;更主要的是,宗愛根本沒有控制帝國的實力,他之所以高主同在上,只是因為上層社會希望他能牽制皇帝。  

宗愛只因為與皇帝爭權(並不代表貴族代表、軍政大佬們的共同利益),就敢殺掉皇帝,他這是想幹什麼?  

宗愛顯然把皇權看得太簡單了!  

漢文帝是周勃扶上臺的,但漢文帝當皇帝不久後,就把周勃收拾得面對一個小小的獄吏,都要語無倫次的地步。周勃為什麼不敢與漢文帝爭權呢?因為漢帝國的權力就是以劉邦一系為中心構建的,周勃敢自恃自己的權力、地位與漢文帝爭權,恐怕只會把全家都領上死路。  

甚至我們看看後來的陸麗,也可以知道控制皇帝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拓跋浚能當皇帝,從某種意義上就是陸麗支持的結果。但陸麗後來哪敢無視拓跋浚的權威呢?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拓跋餘是宗愛扶上臺的。但以宗愛那點權力,他除了乖乖聽命於皇帝,或是充當貴族社會的工具外,似乎已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但宗愛似乎認為自己還有別的路可以選擇。於是他把皇帝殺掉了。  

趙高能控制秦帝國,那是因為秦始皇自己削弱皇族勢力造成的。所以趙高與秦二世聯手,很快就把皇族力量連根拔起了。當時的宗愛,顯然沒有這種機會的,因為拓跋皇族所代表的力量實在太根深蒂固了。  

趙高能控制秦帝國,那是因為秦始皇削弱了貴族勢力。所以趙高與與李斯聯手,就能強有力的控制秦帝國的官僚機構。當時的宗愛,顯然是沒有這種機會的,因為北魏豪門貴族的勢力實在太大了。  

而更主要的是,趙高從始到終也無法離開秦二世的支持。趙高可以除掉李斯,主要是因為得到秦二世的認可。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李斯忍辱負重希望能和秦二世辯解看出來。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趙高派人騙取李斯口供看出來。而當趙高殺掉秦二世後,他馬上跟著死於非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