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家庭医生陈思城大夫。还没有关注健康哈哈乐的,可以点击蓝字关注下,谢谢!关注后可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和娱乐、正能量小视频,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觉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春雨连绵,春季是雨水相对比较多的一个季节,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因此春季为身体除湿是保健养生很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湿呢?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一、首先要了解湿是什么?

湿指的是自然界的潮湿之气,如果长期阴雨、居处潮湿、涉水淋雨或汗后湿衣而未及时更换等等都有可能因感受湿邪而患病。湿气形成主要有外界和内在因素两类。外界因素主要是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长期居住潮湿的环境(如南方雨季易出现潮湿环境),以及居住于水边或者长期处于水中作业的人也易出现湿气重。内部因素即指内湿:是湿从内生的病证,主要是因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蓄积体内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如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脾胃肝胆受损,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导致湿气产生。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是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的源头和帮凶。春天,气候潮湿、阴冷,空气湿度大,身体容易被湿气入侵。所以,祛湿是相当的重要,尤其是南方,还有靠近海边的城市,祛湿更是重中之重。都说十人九湿,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中医把湿邪作为六邪之首,湿气对人体伤害最大。同时湿气总喜欢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如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遇暑则为暑湿。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湿气重?

湿性腻滞重浊,湿邪粘腻、留滞,不易祛除,所以湿邪为病,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形象的说,湿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湿气重?

1问感觉:

中医有言“湿重如裹”,湿气重的人一般有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这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当湿气侵入人体后,人就容易感觉到无精打采的,睡不够,头痛,就像有块湿布包在头上,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还经常伴随着胸闷,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那就可能是体内有湿了。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2观大便: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观察每次大便完后,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如果一箱水都还冲不净那就可能是湿气重引起的;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3望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不懂看舌苔的可以公众号直接回复“舌诊”即可获取相关资讯(没有关注公众号的需先关注再回复)。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别:

1、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是否有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2、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

3、全身肌肉关节痛,当湿气入侵人体关节时,就会形成寒湿,经常会觉得四肢僵硬,疼痛,就像是车轱辘好久没加油,动起来特别不方便。

4、看头发和皮肤,如果体内湿气太重,头发就会油油的,好像几天没洗了一样,而且脸上也是满面油光,还会经常的满脸痘痘,湿气重的人,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脸上都特别爱出油,摸上去感觉腻腻的,还经常会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


三、如何祛除湿邪?

湿气常常潜伏在我们的体内。如果在阴湿天气时身体出现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需要及时祛除。总得来说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那么很多疾病就会远离我们。那么该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第1招:运动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不但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打开毛孔出汗,这样就可以把体内的湿气等毒素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都可以。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出汗,就会有利于湿气的排出,或者去汗蒸房蒸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2招:避湿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疼;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通风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借助空调、除湿器等电器进行除湿。


第3招: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湿气重的主要病机为湿邪困脾(即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因此,要想祛除多余的湿气,还得健脾胃。常用疗法有:药疗、食疗、外洗等。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①药疗:

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黄岑、黄连、葛根等。


②食疗:

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时坚持喝治疗祛湿饮品。食疗方有很多,在此推荐两款:

薏米冬瓜汤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准备: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冬瓜去皮,切厚片备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停火,焖30~50分钟,然后开小火,煮熟至开花。然后放入冬瓜,转大火烧开转中火煮2分钟即可。如果你感觉味道太淡,可以加点盐、葱花等调一下味道。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脾与湿气是对“好友”,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异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地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建议可以用葛奕汤(葛根、山药、赤小豆、薏米、芡实、茯苓、栀子)调理,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


③外洗法

可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功效: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亦可每晚睡前用艾叶泡脚,泡脚半个小时,水量保持在脚踝以上。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祛湿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湿气排除体外。也可借助于拔罐.刮痧.针灸.按摩等手法来排湿。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除,后患无穷!该如何祛湿?

第4招:注意饮食!

湿气重的人别吃伤脾胃的食物,如凉拌食品,冷饮等。少食甜腻食物,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为“甜腻化湿”。尽量少吃生冷食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少饮酒,酒助湿邪,酒少碰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