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在日本歷史上,下克上或許是一個傳統,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更是有頻繁的刺殺行動,通常都是陸軍的下級軍官們去刺殺政府要員。這背後不光是日本的陸軍中下級軍官腦袋昭和上腦,更有日本內部的皇道派和統制派相互爭鬥的原因。而這種爭鬥對於日本的影響也十分巨大,釀成了一次日本下級軍官的叛亂,史稱二二六事件。今天我們就翻開歷史,看看二二六事件到底是怎樣爆發的。

一、日本的陸軍派系之爭

日本陸軍給人的感覺就是昭和上腦,滿腦子軍國主義思想,只想著怎麼擴張和打仗,另外就是和日本海軍不停爭鬥。但是如果細分的話,日本陸軍內部的爭鬥也一點也不含糊。甚至於可以說和海軍爭鬥都是三分力氣,內部爭鬥則用去了他們七分力氣。漫長的爭鬥裡有無數個派系,但是到了二二六事件前,日本陸軍就剩下了皇道派和統制派,而這兩個派系的爭鬥也是相當恐怖了。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皇道派在日本內部比較傳統,更像是日本早期明治維新時的尊皇攘夷派變種,其尊奉的是較為傳統的“尊皇”理論,以及更為重視日本的傳統文化。以此類推,他們也就更加重視天皇的作用,主張由天皇全面領導日本,進行一次“昭和維新”。並且他們對於日本內部的財閥非常不滿,認為這些財閥是日本最大的敵人,正是這些財閥造成了日本民不聊生,要求天皇能夠嚴懲這些財閥。

而與他們針鋒相對的則是統制派,統制派與皇道派不同,如果舉例的話,或許統制派更像是當年的維新派。統制派要求是以暴力手段完成國家的改革,後改為通過合法手段實現他們的理想和訴求。脫身於德國總參謀部制度的統制派,希望日本能夠建立完整高效的政府,並且統一制訂經濟和軍事計劃。同時通過設立總體戰理論,完成日本軍隊在裝備上的現代化,最終讓日本能夠對抗西方國家。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二者的本質區別其實沒有,都是希望對日本做出改革。但是二者的觀念和思路實在是南轅北轍,基本上來說就是往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必然要展開殘酷的內部爭鬥。所以說皇道派和統制派派在各自領導人的帶領下,在日本陸軍內部展開了長期的交鋒。伴隨著雙方爭鬥的擴大,這種爭鬥的範圍也從陸軍的上層蔓延到了中下層,並且進入了陸軍的軍官學校之中。如此一來,雙方的爭鬥範圍也就更大了。

二、陸軍大學和士官學校的爭鬥

上文說了,爭鬥不僅僅爆發在上層,也擴張到了軍官學校之中。當時日本陸軍有兩所主要的軍官培養學校,一個是陸軍士官學校,簡稱為陸士。另一個則是日本陸軍大學校,簡稱為陸大。前者基本上是被皇道派所控制,因為皇道派更注重在在基層軍官裡發展,故此控制了陸軍士官學校。

而與之相對的,陸軍大學校則被統制派壟斷,因為統制派本身是脫胎於效仿來的德國總參謀部制度,其成員多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參謀們,自然也就更為注重這些高級人才的培養。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如果按照原定的情況的話,雙方其實應該是旗鼓相當,雖然陸軍大學出來的人因為自身的優越性把持了一些重要位置,但是陸軍士官大學出來軍官們,可以通過服役時優異表現得到晉升,這在日本當時的環境下是完全可行的。

所以按照這個思路,雙方原本應該是勢均力敵的,這也有助於日本陸軍內部達成一種平衡。而是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的裁軍政策,以及緊隨其後的經濟蕭條,都讓日本陸軍的情況雪上加霜,內部的分裂也日趨明顯。

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日本的經濟萎縮之下,日本政府也沒有那麼多財政去保持自己的部隊了。事實上別說日本了,各國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那麼這種情況下日本必然要進行軍事上的縮減,不僅海軍縮減了自己的軍艦,砍了自己的戰艦建造計劃,陸軍也在當時的日本陸軍大臣宇垣一成的領導下進行了裁軍,常備師團一下子砍掉了四個,導致了整個日本陸軍出現了一場大地震,許多軍官就這麼失去了晉升渠道。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嚴重的,大批的士兵被迫還鄉是輕的,重要的問題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來的軍官們沒法晉升了。這些青年軍官們驟然發現,自己的待遇一落千丈大不如前。而且因為軍隊規模的縮減,他們的晉升機會也大幅度減少,想要進一步的得到升遷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最為嚴重的問題則在於,陸軍大學校出來的傢伙們被視為日本陸軍的精英從而快速得到了晉升機會,但這些精英卻反過來卡住了青年軍官的晉升機會,這不免讓他們感到十分失望,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心懷不滿。

三、武裝改革的軍官們

在晉升渠道遭到統制派的管制,即便得到晉升也會被統制派壓死的情況下,皇道派的少壯派軍官們越發的心懷不滿。不同於出身較好的陸軍大學校畢業的統制派軍官,皇道派的少壯派軍官大多出身於日本的農村和城市底層,他們非常瞭解因為經濟上的不景氣,而受到打擊的底層市民和農民的感受,這反過來也給了他們極大的危機感。

連帶著他們也認為日本的國體出了問題,問題的重點就在於國內的特權派和財閥,如果能夠剷除這些威脅,那麼自然是極好的。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這種思維在當時的皇道派裡非常常見,持這種觀念的多是皇道派的少壯派青年軍官。這些青年軍官又大多將日本的激進派思想家北一輝的《國家改革法案大綱》,將其視為挽救日本的靈丹妙藥,主張在日本社會進行從底層社會開始的社會改造。

於是大批的青年軍官們與社會的激進人士紛紛組成各種社會團體,開始研讀和討論這種思維。比如說當時日本的血盟團就是這樣的團體,信奉北一輝理論的同時,還主張對日本的政府高層展開刺殺,希望藉此達成改革的目的。

這份刺殺名單可謂可怕至極,幾乎囊括了當時日本主要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名列其中的包括有:犬養毅、西園寺公望、幣原喜重郎、若槻禮次郎、團琢磨、鈴木喜三郎、井上準之助等。如果光是計劃也就算了,問題是他們還真的實施了,比如說1931年3月,日本的激進團體“櫻會”就策劃衝進議會,奪取政權。而犬養毅本人也在1932年5月15日裡,被激進派人士亂槍打死。1935年8月12日,皇道派的激進人士就更是大膽,陸軍中佐相澤三郎直接就把當時的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給當國賊天誅了。

日本陸軍的內鬥史,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鬥,如何變得不可挽回?

這次連續幾次刺殺下來,日本陸軍的皇道派軍官膽子越來越大,因為他們至今就沒有受過幾次懲罰,比如說刺殺犬養毅的那些人,就沒有受到太多的懲罰,還被奉為“日本的英雄”,乃至於日本全國有十一萬封血書為兇手們求情,這不免讓皇道派有些飄飄然。

不過皇道派怎麼看都覺得,眼下的進度實在太少,根本不能形成他們心目中的改革。尤其是隨著內閣的調整,皇道派軍官身居要職的將領越來越少,或者說蕩然無存。這一切都讓皇道派的少壯派軍官們決定玩一票大的,他們計劃展開一次徹底的政變,並最終一舉奪取政權。

結語

這些皇道派軍官說的玩一票大的,其實就是指1936年2月26日發動的二二六事件,也被稱之為二二六兵變。在十幾個下級軍官的帶領下,展開了一次讓人哭笑不得的起義。儘管這些軍官認為自己代表的是日本的貧苦百姓,但他們不知道正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最終給了統制派以口實,讓其徹底掌握了政權,並將日本帶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參考文獻:《日本陸海軍綜合事典》

《日本近代史》

《日本陸軍興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