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记得关注我呦


文|芋头妈妈


宝宝降生40天,我也刚坐完月子,回想整个40天的经历,似乎黑白颠倒,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从开始不会给孩子喂奶,奶水也不多,孩子急的哇哇大哭,我急的浑身臭汗,到现在已经能多姿势给宝宝喂奶(苦笑)


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脑中似乎绷着一根弦,一有风吹草动,就惊醒看看熟睡中的孩子,有时候,看着孩子熟睡的小模样,觉得一切都值得。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由于是剖宫产,想让伤口快点愈合,减少下地次数,就在床上擦擦身上,恶露一直断断续续,直到近期才转为白色,腹中隐隐作痛。


房间里,一直有一种不愉快的味道,但每次想将窗户打开点小缝,婆婆就语重心长的说,不能开窗,对我不好,对孩子更不好。


其实产前,也接受了很多医院提供的产后康复培训,但还是没想到,整整一个多月,一直是手忙脚乱但又非常兴奋。


家里所有人都喜欢孩子,我也喜欢,尤其是公公婆婆,自打有了孩子后,他们就主动承担起很多家务,


尤其是婆婆,总是积极的帮着孩子换尿垫、看看黄疸退没退、看看大便颜色正常不正常等等。


也实实在在感觉到,家人的重心从怀孕时的我,一下转到了小宝宝,我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医生也提醒过产前的我,这都是正常的。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别因为琐事郁闷


可是,看着襁褓中的宝宝,想想母亲的责任,想想生活,想想家庭,有时高兴,有时不免有些小情绪。



产后,有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能挺住,但内心有情绪


这期间,婆婆、丈夫时不时的提醒我,不行就不去上班了吧,就在家当个‘全职妈妈’,


也许真真正正自己一路带孩子的妈妈才能理解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的工作不算什么高管,也不算什么特别能拿得出手的,只是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可是,在生孩子之前,不仅能轻松的应对工作,同时工作能给我带来职业上的快乐。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妈妈们都不容易


全职妈妈,这是个多么‘高尚’的职位。确实有成功的妈妈,贤内助,相夫教子,


可也有把心拴在孩子身上,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的,想想这些觉得挺可悲,挺可怕的


除了工作的小心思,还有公婆的异常积极的态度,


似乎对待孩子这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就是命令,虽然都是好心,但有时候我真想说一句:孩子是我的!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不能说婆婆带孩子的观念过于陈旧,但是比如:不能开窗、不能洗澡、不能下床、不能吃猪肉这样的琐事,让生活还是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由于坐月子是在婆婆家,自己家房间小。这不,满月也有一段时间了,那天晚上,我把想法告诉丈夫,是不是可以回家带孩子,


丈夫告诉婆婆后,婆婆居然说:你们没有太多经验,实在不行孩子留下我来带。


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我想自己带孩子,我也有能力带好,可是婆婆好心的态度让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复。


我不能有情绪,因为医生说,泌乳过程是一种条件反射,如果情绪不好,会导致乳汁变少,严重的会导致郁结,甚至会没有乳汁,所以现在我什么事情都放下,专心带孩子,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但如果要扪心自问,他们对我好么?好,但会不会仅仅是因为孩子才这样,确实内心有好多让我‘纠结、抑郁’的地方,



从家庭成员,角色变化,关系变化,两个角度来看待产后情绪


产后一段时间,你仔细思考,从准妈妈到妈妈,从准爸爸到爸爸,公婆变成奶奶爷爷,


家庭成员似乎都‘升了一级’,角色的转变,导致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妈妈们思考问题,以前是我如何,现在是我和孩子如何,因为母性导致。


无形中,孩子属于我的,属于我和我丈夫的,这种想法就会导致很多事情走进牛角尖中。


我的,你们凭什么这样,凭什么那样,甚至,你可以对我如何,但不能对我的孩子如何。


在这里,靓爸从心理学的角度,拆解一下孩子和家庭的关系,帮助新手妈妈平复一些情绪的由来。


靓爸认为:


  •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


随着新生命的到来,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新变化,孩子需要了解、认知、感知、适应每一位家庭成员,而不只是妈妈或者爸爸,或者家庭的某个成员。


所以,站在社交的角度,同时也为了孩子健康全面发育,孩子不单单属于母亲或父亲。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 孩子需要适应家庭,而不是改变家庭


虽然,家庭角色和关系发生改变,但其实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适应世界,适应整个大家庭,并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


当然,很多父母第一次养孩子,很容易把养孩子置于家庭成员之外,把养孩子变成一件天大的事情。


  • 养育方式要顺应家庭自然的生活节奏


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刚出生,全家的‘消毒’级别就会随之升高。


孩子一睡觉,全家说话声音就都要降低,孩子一醒,即便是晚上,也灯火通明。孩子一睡,即使白天,也拉帘子变暗,


这些都是短期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孩子不能改变家庭节奏,反而要顺应家庭自然的生活节奏。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 公婆、月嫂、热情的亲戚应该是什么角色


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


老人是帮手,月嫂是助手,热情的亲戚是友情出演,


他们都不能代替父母做决策,在生孩子前,就可以让老人知道,界限所在。


所以父母要积极的学习育儿知识,甚至帮助身边的老人更新科学的育儿观念。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 来自妈妈对宝宝的长远关心


每个妈妈都会关心宝宝今天、明天、未来,


我们不去谈‘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空话,但科学育儿确实有其一定的规律和节奏,


比如,刚出生,没必要考虑孩子性格、情商这些问题,吃好睡好陪伴好就可以,


等孩子2岁左右,有自我意识开始,再考虑性格培养的事情。


当父母的要多从孩子发育的自然规律着手,一步一步培养孩子的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们应该努力工作、积极生活、继续学习,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写在最后的结束语:


产后,很多妈妈们都会有‘产后抑郁’,本篇并不是想说一些产后抑郁的话题


只是想从更多家庭层面关系和变化,改变一些妈妈们的认知,帮助他们‘看开’一些之前看不开的事情。


希望对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妈妈们有帮助~


生完孩子头三月,很多家庭在兴奋和慌乱中度过,都别影响妈妈情绪




我是90后心理学专业的职场爸爸

喜欢孩子、家庭、生活

给宝宝做好暖脚丫的同时,还能带他们看看诗和远方

关注我的头条号:给闺女暖脚丫的靓爸爸,

定期分享更多儿童心理学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