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失誤"

當提到宋代未能收復漢唐舊疆土,其部隊多次被遼、西夏、金國打敗時,有些人總是認為宋代重視文學而忽視武力的制度是原因。其實,這種觀點不是不合理的,但是也簡化了問題,對問題的前因後果沒有做出較為客觀的辯證。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一、重文輕武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建立的開國皇帝,此後,經過宋太宗趙光義和宋真宗趙恆三代皇帝的努力,決定執行文官和文人群體統治的國家制度,抑制軍事將領的地位,這個做法的根本原因是借鑑晚唐五代部隊災難的教訓,後來這個法度的說法衍生為"重文輕武"。

首先要說晚唐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教訓的來源,這個時期軍閥混戰數十年,殺戮中原、塗炭生靈,此時,持劍的武功和軍士人員的地位可謂甚高,他們面前的文官和學者就像豬狗,出了一個弟子,整個王朝的"長樂老"馮道,也是被軍閥作為政治花瓶,不斷嘲笑和鄙視。如同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權,這樣的世界,又有什麼好處呢?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因此,當從人間地獄中倖存下來的人,及其渴望儘快逃離這暗無天日的生活。在宋初執政的統治者就會想到憂慮及痛苦,至此宋初時期的每一位皇帝用幾十年的努力慢慢地繪製自己的鴻圖,這持續了數百年的附庸城鎮和士兵的問題,困擾了無數明君和大臣的問題,終於從唐朝的附庸城鎮中找到了解決辦法,並建立了一個影響千年的文官制度。

二、"兵"古時指武器,擁有者也正是許多的武士,所以要想控制武者,作為武者的武器,必須是第一個得到嚴格控制;民間政府防範和限制軍事人員參政也成了必然的。

就比如所有的現代大國,無論其制度如何,都由文官政府管理,在職的將軍們常常被限制參加政府事務的商議活動。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意識到部隊怪物太強大和可怕,必須被關在一個有各種限制的籠子裡。如果這個怪物被釋放,軍事領導人被允許自己參與甚至決定國家事務,它可能導致一個人掌握一切的軍國主義政權,兩次世界大戰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幾乎摧毀了人類,這就能夠證明它是一個痛苦的教訓。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而宋代帝王以精神上和肉體上的行動,提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官僚士大夫主導的輿論社論,說只有"東華門點名金明池賜宴"的進士,才是、僅是"我的英雄",之後更是通過沿用並改革科舉制廣納賢才,天下精英的匯聚促進了宋朝的官制系統的完善,最終使宋朝社會出現文官大夫與皇帝共同治理國家的場面。雖然這種以文學指揮軍事力量的制度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強調文學而不是軍事力量的弊端,但有必要糾正原先的錯誤,使國家不再有"野蠻"部隊蹂躪百姓的不幸,使中原數百年平安無事,使數千萬計的人民安居樂業,這當真是無量功德。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據相關歷史記載,在兩宋三百年的歷史中,只有宋朝的趙構高宗皇帝,曾因為自己的軟弱無能殺害過忠臣良將。彼時金國的勢力逐漸對宋朝構成威脅,宋朝政府不得已在金的威脅壓力下,為了維持宋朝建國以來百年的安定面貌,為了與金人民達成和平條約,統治者趙構與金人締結了他認為能夠保證宋朝長期的安全的盟約,並且沒有良心地殺死了岳飛。但是也只此一個特例,其他時期宋朝沒有對將軍們不好,高官厚祿的對待方式雖然有些庸俗,但起碼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只是不允許他們參與內政。

那些從開國將領演變為世襲貴族的人,世世代代的兒女都能夠與皇室的成員締結婚姻,女兒可以是皇后,兒子可以迎娶公主。關中鎮的西軍,那些世襲的將軍像半個軍閥家族,簡直不要太滋潤,甚至幾百年都割據一方。就連宋代經常用來說明如何"鎮壓武人"的狄青,他從一個小兵到身居政治高位,不僅是國家最高的軍官,地位水平還基本與宰相地位相提並論,真的可以算皇帝對狄青不好嗎?

三、宋代真正的問題不是對將軍武士不好,而是對官僚和文人太好。

甚至後來有官僚文人引發出現的土地兼併問題,對於這個罕見的王朝,也沒有限制土地的獲取,土地兼併的行為在政府的眼中毫無波瀾,更別提整治文官。最後狄青在承受著文人的強大壓力下,宋仁宗實在抵擋不住大廳的聲音,只得把他趕出京城到陳州,但仍保留著狄青的宰相頭銜,從頭到尾也算君臣相交一場。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另一方面,到了晚唐,中華文明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社會向前發展的進程陷入了一個"無限循環"。從那時起,"宋承唐制度"是宋臣們的普遍共識,宋代的大部分有效制度,可以在唐朝以後的政治探索中找到,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的。經過五代的混亂,宋代得以解決驕兵、藩鎮的問題,這也是中唐五代後兩百年來無數帝國精英的探索和實踐的結果。

再看看北武夫的契丹遼國政權是如何使其在武夫當代時期大有作為,更吞噬燕雲十六國,奮殺進洛陽城,使中原各個緩衝地區都在宣佈投降。與之加以對比就知道,如若宋朝真的過分主張重視武將,對文職人員不屑一顧的話,那他外戰的記錄是不會好的,自己內部提前崩潰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因此,除了依靠官僚和士官組成文官政府外,宋代沒有更好的選擇來維持統治,也為了防止武術在晚唐五代混亂時期的再現。

文有文風,武有武風,重文輕武是歷史的

一個歷史時期的選擇往往影響後代的選擇,到明朝中後期,輕武重文的事實比宋代更為嚴重,再到清朝解決八旗問題時,採用的方法只是表面功夫的妥善,這和善的統治手法似乎解決了士官在邊疆"獨大"的問題,但實際都是流於表面的拖延手段。後來由腐朽和沉悶的治理機制帶來的壞處,也導致了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慢。

因此,脫離了政治制度的事實,模糊地談論某一王朝的"尚武"、某一王朝的"懦弱"、某一王朝的"血腥",其實沒有什麼重大意義。當然,唐朝的威武曾威震四面八方,就中亞而言,是迷人的。作為一個內向的帝國,宋代努力發展當地人的基本領土,特別是江南、廣州、福建等地區,努力開發的結果也有利於現在。

總之,"重文輕武"的國策是宋朝王君及全體人民的不得已選擇,在那個特殊時期,它照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福澤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加強了統治者的中央的權利,並且讓我們見識了商品經濟的初期萌芽,是後世商品經濟繁榮的基礎,也讓我們領略了風格獨特的宋朝文化,思想領域的活躍裡總能捕捉到時代的特點,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這個做法帶來的弊端,畢竟使國家強大才是最主要的,"落後就要捱打"的事實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可否認的。

歷史的長河,大浪滔滔,秦,漢,魏,晉,唐,宋,明,清是我們共同的祖先,他們的榮耀屬於我們的歷史,他們的恥辱也將記錄在我們的歷史上。數英雄,論成敗,皆千古,皆風流!

參考文獻:

《宋史》

《細說宋朝》

《如果這是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