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小護士”去哪兒了

“春風垂柳綠軒窗,細雨飛花溼簾幕。四月五月南風來,當門處處芰荷開。”

2020年已經進入了四月,正是遊賞好時節。出門不能忘記防曬護膚,所以筆者就去網上搜索種草防曬霜,然後看到了下面這張圖片,它也是今天寫文的靈感。

兒時的“小護士”去哪兒了


對於“小護士”這個品牌,筆者雖然不是特別瞭解,但在孩童時期的90年代,那時電視上天天播出它的廣告。作為20年前少有的娛樂項目之一——看電視,筆者這位忠實觀眾也對“小護士”這個品牌印象深刻。

今天我來挖挖兒時的“小護士”去哪兒了,就當做追憶童年。

2003年12月11日,法國歐萊雅集團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蓋保羅宣佈,歐萊雅完成了對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的收購。還包括其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個生產基地,以及“小護士”的分銷渠道。

“小護士”原為國內著名化妝品牌(為深圳麗斯達日化公司的品牌產品),2003年時市場份額達4.6%,其品牌認知度更是高達99%,是歐萊雅在中國收購的第一個本土品牌。因此,當時業內反響巨大:“小護士”品牌還會繼續存在嗎?並且作為收購條件之一,原品牌擁有者李志達今後將退出化妝品行業。

雖後來蓋保羅澄清說,只是要求李志達先生在一定的期限內不要介入化妝品行業,因為雙方不應該相互競爭,但今天筆者從網上已經搜索不到李先生的信息,表明最起碼這近20年的時間裡,他並沒有在化妝品行業或者其他行業再達到“小護士”當年的輝煌。但收購的第二年,歐萊雅在中國護膚品市場上的地位就由第11名迅速提升至第2名,銷售額更是從15億猛增至30億。

今天的“小護士”早已隱聲匿跡,某寶平臺上掛的鏈接都沒有超過千數的銷量,有的產品銷量竟只有兩位數。

咱們暫且不提今時今日這個品牌的發展如何,也不提當時當地的收購條件具體是什麼,畢竟雙方諱莫如深,外人也無從知曉。我們來分析一下,當年“小護士”決定被收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2003年,我國作為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整個世界都望眼欲穿的“新興市場”。“小護士”作為新興市場中的本土企業會做出怎樣的戰略選擇呢?

正如公司戰略中闡述的那樣,本土企業必須關注兩個問題:產業的全球化程度和新興市場本土企業的優勢資源。產業全球化程度分為高低兩種,本土企業優勢資源也包括只適合於本國市場和可以向海外移植兩個部分。

兒時的“小護士”去哪兒了


根據著名學者Nirai Dawar和Tony Frost的上述模型來看,“小護士”所處的消費品領域是典型的全球性競爭產業,但本土企業的資產當時僅適用於中國。“小護士”作為新興市場的本土企業在國際品牌進入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不得不採取“躲閃者”戰略,要麼專注於價值鏈的某個環節,要麼與外商合資,或者索性出售給跨國公司,如果不能戰勝強大的對手,最優的戰略就是歸順對手,所以它最終做出了被收購的戰略決策。

筆者發現網上有人為民族品牌的失去而感到痛心,筆者當然也希望我們國家有許多拿得出手的、響噹噹的民族品牌,這也是我國民族企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不過在2003年,在當時的企業大環境下,“小護士”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走的路,雖然這條路充滿了行人惋惜的聲音,但發展就是如此,會有遺憾的過程,有學習的過程。

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吸取過去、思考未來。如今中國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尤其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國經濟將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也愈加重要,也是時候由我們國家的民族企業來採取經濟滲透措施,民族品牌也該為國家經濟貢獻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