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何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呢,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什麼樣的故事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並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

清明節為何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呢,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什麼樣的故事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吸收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

寒食節是流傳於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由於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清明節為何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呢,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什麼樣的故事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古代,每逢三月時令,人們都去水邊祭祀。

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習俗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

清明節為何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呢,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什麼樣的故事

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我出了一期關於清明節的視頻,想要了解的小夥伴可以去觀看一波,點個關注我會持續更新!不咕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