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引言

黄公望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著称,画格有浅绛和水墨两种。浅绛山水山顶多研石,笔势雄伟植丽,水墨者,笔尤为简远。他与元代其他三位杰出的画家合称“元四家”。董思伯赞其;“元季四大家,黄公望为冠。”

他作的《富春山居图》,是十分难得的传世佳作,也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品。本篇文章将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画中之景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南岸巧秋时节的一派美景。画卷上峰巧起伏,江水涛涛,茂树化生,渔舟垂钓,小桥人家尽显闲静悠然之感,全卷山水安排虚实相应,树石布置疏密得当。上留天之地位,与天相连的是淡淡的远山,此起彼伏,虚无缓銀。下留地之地位,与地相接的是清澈的湖水,渔舟掩映,若即若离。中间是画面的主体部分,山巧延绵不断,树石交相辉映。天地之虚配主景之实,虚实相映,让整幅画面赏心悦目,“实”则令观者大饱眼福,“虚”则令观者无限遐想。

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元代文人画特征

  • 以诗入画

元代中后期画坛上多为满腹才学却无用武之地的落魄文人,这些文人作画不追求宫廷画家所追求的写实性和艳俗华丽的画风,特别注重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 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当时文人的创作多以竹、梅、兰、菊为主,在画中表明自己的娴静安然的生活态度。他们重视的是自己作品的艺术趣味,善于运用笔墨技法,将诗文融入作品。以诗入画,强调书画同源。元代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造型的线不再是单纯的勾与要能写出“描,而是用书写的线条;在物象的处理上以写代描,将笔法、笔山水画在政教伦理方面不如人物画表现的直观,因此山水画意放于首位,绝去甜俗。文人画不直不追求形似,更加看重的是将作者的情感借画变现出来。

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 笔墨简雅

到了元代,画家的主要群体不再是宫廷画师,而是追求恬淡的文人画家。这一主体性的转变使画家的创作不再是为了取悦掌权者,而是为了抒发自己。这一创作目的的改变使绘西由原来的描摹自然变为扦发心性的自然。尤为关注意境的传达。山水画创作已由单纯描绘自然景观。上升为抒 “胸中丘整”,即由重装饰性,重写实变为了反装饰、反写实的“超再现艺术”。画家以纸代绢作画,这一变化为笔墨趣味迅速发展提供了工具上的便利条件。元代书西用纸多为经过捶、浆处理的半熟纸,纸本表面略粗糙,吸水性较强,更易显现笔墨变化。通过线的流转变化。墨色的浓淡枯湿,计白当黑,更为主观,自然物象完全成为发挥个人意趣的概括形式。以运用本墨为主要技法的绘画风气至此居画坛统治地位。

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 状物言志

由于这些文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在仕途上走得并不顺畅,将入朝做官当作自己人生追求的也很少,他们主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作画之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画之中,表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追求。例如在《富春山居图》中就画有几叶扁舟,船上都坐有垂钓之人,这些渔舟也是画家意境的传达。元代画家的绘画作品更重视内心情感的抒发,更具人文精神,作品中一个小小的东西都可能是画家也境的传达。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怎能没有渔舟唱晚的情趣?几片轻舟不仅可使画面更有生机,更有生活情趣,还可传达出画家所追求的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的舒适心情,画渔舟垂钓就是表达这种闲情逸致。

从《富春山居图》出发,浅析元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结语

在人心如此浮躁的今天,元代文人画因其恬淡宁静的画风能够给人以宇宙精神的启迪,让人回归平静,安人心神,让人有一种悠然自得之感,让人能够慢下来,舒解心灵上的疲惫。所谓“澄怀观道”, 可以理解为赏画观画之时可以使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回归纯真本心,建立起更加豁达的人生观,为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去获取元代文人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艺术技巧》

《美学散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