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 年關將近,腦海裡浮現出小時候的味道!80後的人是最幸福的一代人,記得小時候每逢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蒸年饃。在外工作十幾年,到了這個時候,一年的鄉愁就湧上心頭。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 關中地區每逢春節之前,過了臘月二十三,也就小年,家家戶戶都要蒸年饃。尤其是渭南地區,都有這個習俗!
  • 渭南的包子在三秦大地相當有名,比較獨特,渭南時辰包子,當地人都比較號這一口。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渭南時辰包子實際說的是大油包子,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白麵細皮僧帽裝,油滲包皮呈金黃。香飄招徠行人步,油而不膩味道長”。這是舊時對久負盛名的渭南時辰包子的一首讚美詩。

  • 據新編《渭南縣誌》記載: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渭南城就有了賣包子的,但因質量不穩定,時賣時停。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出了一個賣包子的名家,叫張懦坤,他的包子味道特別香美,遠近馳名,以致供不應求,時辰一過,便買不到,這才由顧客口裡傳出“時辰包子”的名字來。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出了一個賣包子的名家,叫王德本,他的時辰包子,繼續和發展了張懦坤的傳統,在技術操作和風味特色上,都超過了張懦坤。人稱“包子王”、“氣死坤”。
  • 據傳渭南民國初期,關中地區軍閥佔據,在渭南西塬有一家姓楊的人家,家境貧寒,家裡的次子楊建國老人,為了生計,在渭南當時比較有名的食府玉信樓去當學徒,當時店裡的老闆馮老漢性格怪異,多少學徒在店裡幹活,都沒有得到馮老漢的真傳,唯有楊老漢特別乖巧,每天雞還沒叫頭遍,他就起來給東家打掃房間,就這樣風雨無阻十餘年,後來得到馮老漢的真傳。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各地都舉辦物資交流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楊建國老人帶著兩個兒子以及女婿在三原縣物資交流會(臘八會)擺攤維持生計。
  • 後來因小女姻緣關係,楊建國老人將這門手藝傳到當地一戶姓穆的人家,穆家人從此在三原縣以賣渭南時辰包子為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將這門手藝延續至今。
《熟悉的味道》作者:渭水居士(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