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今年2020年因為疫情,我們在家待了很長時間,身邊的朋友也陪了孩子不少時間。前段時間朋友們開始陸陸續續的復工,不得不讓長輩幫忙照顧孩子。這次照顧,又不同以前。因為如今孩子是在家學習的,需要家長花更多心思去監督、督促孩子學習,不再是家長的角色還是老師的角色。但是長輩們因為年紀大等原因,對孩子的監管並不是非常有力。有個朋友更加無奈,本來是上課的時間,但是因為孩子不肯上課,長輩就帶他出去玩了一個小時,說去放鬆放鬆。有位朋友也覺得無助,本來在復工前教孩子堅持了吃飯不看電視的習慣,一到長輩那生活就全沒了。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父母在準備給老人帶孩子的時候,都非常擔心老人帶不好。但很多時候因為自己要去上班所以無奈地託老人幫忙帶孩子,還有些父母在糾結要不要放棄工作來照顧孩子。其實,與其糾結該不該放棄工作來帶孩子,不如做一些事來解除隔代教育的矛盾。接下來,我們將以日常發生的隔代教育矛盾為例進行分析總結,希望能給各位憂愁的父母帶來啟示。

矛盾一: 爭奪育兒主導權

案例:華華的孩子自出生後,一直是由婆婆照顧著。產期結束後,華華就立刻回去上班了。每年過年華華和丈夫才回到家裡看望孩子。華華特別喜歡自己的孩子,但是總看到孩子和婆婆親,對自己就比較陌生,於是她心裡都覺得有些失落有些難受。幾次這樣後,她回到家就爭著帶孩子睡覺,爭著給孩子做吃的,爭著給孩子買玩具。孩子倒是開心了,婆婆又愁了。華華與婆婆不爭上下,居然在孩子面前說起對方的壞話了。當有分歧的時候,都爭著說:"你是聽我的還是聽她的!"婆婆還對華華說:"孩子哪裡聽你的!都是聽我的!"這讓華華的丈夫很是為難,心疼媽媽老婆更心疼孩子。

分析:生活雖然不是電視劇,但是處處都有類似電視劇那樣的狗血劇情上演。華華與婆婆的爭奪,情有可原,但理不應當。華華爭奪教育孩子的主導權,是因為害怕孩子與自己生疏。婆婆爭奪是覺得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自己也捨不得,也覺得華華帶不好不放心華華帶。不應當相爭是因為,華華長時間沒有陪伴過孩子,孩子自然不會與自己親,而婆婆不應與華華相爭是因為育兒主導權本就是華華,兩人不應該相爭更不應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解決方式:像華華這樣的父母不少,特別希望孩子在身邊和自己親但是無奈自己不能陪伴他。如果老人還與自己爭奪育兒主導權,肯定也會很苦惱。其實,我們不必明裡暗裡與老人爭奪,只要解開老人心中的顧慮就好了。比如,我們不要只是單獨與孩子親,帶孩子與老人一起玩玩遊戲、看看電視、唱唱歌,這樣老人也不會說因為我們的到來害怕孩子離開自己從而孤單一人。此外,我們要想和孩子親,就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玩玩遊戲,看看書,看看動畫片。最後,我們要堅定自己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從孩子出生起就堅定不要老人在醫院照顧我們,並多給予老人關心和愛護,這樣便讓老人覺得我們可以照顧好孩子。

矛盾二:互相埋怨教育方式

案例:六六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子,常常不聽大人管教。白天,爺爺奶奶帶得辛苦;晚上,爸爸媽媽教得辛苦。一天晚飯的時候,六六的爸爸上班很累沒有去叫賴在沙發上的六六吃飯。爺爺看不過去,大吼著六六的爸爸:"喂!你不用管下的六六嗎!只顧你自己吃!"六六爸爸不耐煩地說:"平時就知道說我!你應該說的是那個不吃飯的人!你都不吼下你孫子,幹嘛來吼我!我平時叫你吼一下他都不吼!"六六爺爺更怒了,拍著桌子大吼:"是你的兒子還是我的兒子!你平時就會細聲細語的,怎麼做爸爸的!"

分析:若是調皮難教育的孩子,隔代教育的矛盾更突顯了,這個矛盾更多體現在,互相瞧不起對方的教育方式,互相埋怨互相批評。一個是因為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一個因為平時沒有合理分工,還有一個是因為沒有提前協議好。

解決方式:溝通是肯定要用的方式,問題是怎麼溝通,需要注意什麼。第一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當孩子的面為分歧爭吵,作為晚輩我們先退讓一步,比如說:"我今天上班有些累了,所以沒有叫他,現在就去叫他。"然後當天再找時間與父母誠懇、坦白地聊聊今天的感受,說清楚希望他們以後怎麼做以及原因,原因可以圍繞孩子的好處出發。接著,我們再與老人協定好分工事宜,比如週末我們帶工作日白天老人帶,工作日下班後我們帶。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矛盾三:互相干涉教育方式

案例:有一次,六六奶奶讓六六看動畫片,爸爸就想帶六六讀故事書。好不容易哄了六六進房間讀故事書,六六卻因為聽不懂爸爸講故事,就生氣地把故事書撕了。爸爸就教訓他,六六就開始哭起來,爸爸依舊嚴肅地教育他。奶奶聽見六六哭了,就跑過來溫柔地說:"六六不要哭了,哭了變成大花貓哦!你爸爸真的不會管你哦!"奶奶邊說邊做大花貓的鬼臉。六六哭聲減少,就看著奶奶的鬼臉咧開嘴笑了。爸爸看著六六根本沒心聽自己的訓話,更加生氣開始打六六,六六結果咬了爸爸一口

分析:互相干涉教育方式也是隔代教育的矛盾之一,也是最常出現的矛盾。小到餐桌上的菜,大到學習。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老人干涉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忽略了我們也干涉老人教育孩子的行為。六六爸爸因為奶奶干涉而覺得生氣,其實六六爸爸也干涉了奶奶的教育。這樣的干涉,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忽略了處理與另外一位教育者的關係,使得孩子缺乏規則感。因此,六六會仗著奶奶撐腰大咬爸爸一口。

解決方式:我們想要老人不干涉我們的教育方式,首先我們也尊重老人的教育方式。這裡的尊重,是指非原則性問題上,我們就應該支持老人。老人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和理解,會覺得自己在年老之時還能有所成就,會開心不少。這個時候我們與老人溝通就方便多了,表明希望老人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干涉,還可以多與老人介紹一些科學育兒法。另外,我們要積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當老人看到我們管得住孩子,老人自然就不會來干涉我們了。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矛盾四:教育理念有差異,溝通不暢

案例:麗麗經常與媽媽的教育理念有差異。媽媽覺得孩子就應該"勤儉節約",不能讓她覺得我們家有錢就為所欲為,所以要經常與孩子講我們家困難的話。麗麗覺得,現在時代的孩子應該有正確的金錢觀,不能賣窮。麗麗很苦惱,每次都與媽媽溝通,兩人就吵起來。麗麗覺得媽媽總是個老頑童,總是對自己有偏見,根本不聽自己的建議。媽媽覺得,麗麗總是在給自己挑刺,從來都不認同自己。

分析:與老人溝通不暢不是鮮有的事,像麗麗與媽媽那樣溝通不暢其實不是在教育理念上,這從她們的心裡話就可以看出,她們的矛盾根深蒂固。她們互不退讓,就使得矛盾重重。這不是隔代教育的矛盾,實際是兩人相處的矛盾。

解決方式:我們與老人溝通,不要帶著老人完全按照我們意願做事的目的。這樣,是沒有尊重老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與老人溝通,要想著怎麼與老人達成同一目的,在老人觀點與自己觀點之間找到共同點,討論出老人也同意我們也同意的教育理念和相應的教育方式。在溝通中,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老人的優勢。

比如我們可以讓老人負責對孩子勤儉節約美好品德方面的教育,讓老人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紙張(同時讓老人不要說家裡很窮的話);我們負責理財的教育,教育孩子認識家庭經濟、記賬、閱讀理財繪本。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總結:

1、 溝通是重中之重。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家人之間都能坦誠溝通,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我們與老人溝通時定要尊重老人,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與老人產生爭執。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並不要求一次溝通順利,所以溝通不暢的時候就換次時機再與老人溝通。溝通的主旨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溝通時我們不應與老人為敵。溝通的內容就是定下規則、合理分工、交流感受。

2、 多信任老人,理解接納老人。

大多數老人在退休之後其實心中多多少少會覺得失去生活的方向,又看到身邊同齡人生病、老死,更加覺得焦慮。所以,孩子的到來彷彿是老人生活中的一道曙光。如果老人願意來幫忙,我們就多信任老人,理解接納老人。其實,老人身上的優點和智慧也不少,孩子也能從中學會一些優點。而且,老人帶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比我們多,給孩子的安全感、快樂和愛也不會減少。

3、 自己與孩子保持親密溝通,勇擔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雖然老人幫我們帶,我們也不能過於依賴老人,能不麻煩老人的時候就不要麻煩老人,沒有事情再苦再累也應該自己帶。這樣老人能休息下,自己還能與孩子更親密,孩子也更聽自己管教,更能瞭解孩子的行為,以便及時糾正和指導。


復工期沒時間帶娃,又怕“老人”帶壞娃,這樣做解除隔代教育矛盾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始終要明白我們才是孩子的負責人,撫養和教育孩子都是我們的責任。老人,只是在我們沒有時間的時候幫我們照顧下孩子。老人幫我們是情分,不幫他們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無論老人怎麼教育孩子,只要非原則性問題,我們都要尊重、感恩老人。如果有分歧,我們私下多與老人溝通,給出教育建議,老人也會感激。如果老人教育孩子有困難,我們就多指導老人,老人也就更願意幫助我們自己。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向我們學習尊重、感恩老人,還能與老人和睦相處,也能從老人身上學到一定的智慧。

我是小F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