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襄公三十一年》發生在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期間。主要記述了十三件事:一是穆叔從澶淵會上回來。二是齊國的子尾設計殺害閭丘嬰。三是魯襄公懷念楚國的宮殿,最後在楚國宮殿裡去世。四是魯國人立子野為君主,子野在季氏家裡去世。五是孟孝伯去世。六是魯國人又立裯為君主。七是滕成公來參加魯襄公葬禮。八是子產輔相鄭簡公去到晉國。九是莒國發生內亂。十是吳王派屈狐庸到晉國訪問,為了溝通兩國合作的道路。十一是北宮文子輔相衛襄公去到楚國。十二是介紹子產執政後的情況。十三是北宮文子向衛襄公說明威儀。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六月辛巳,公薨於楚宮。秋九月癸巳,子野卒。己亥,仲孫羯卒。冬十月,滕子來會葬。癸酉,葬我君襄公。十有一月,莒人殺其君密州。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會,見孟孝伯,語之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若趙孟死,為政者其韓子乎!吾子盍與季孫言之,可以樹善,君子也。晉君將失政矣,若不樹焉,使早備魯,既而政在大夫,韓子懦弱,大夫多貪,求欲無厭,齊、楚未足與也,魯其懼哉!」孝伯曰:「人生幾何?誰能無偷?朝不及夕,將安用樹?」穆叔出而告人曰:「孟孫將死矣。吾語諸趙孟之偷也,而又甚焉。」又與季孫語晉故,季孫不從。及趙文子卒,晉公室卑,政在侈家。韓宣子為政,為能圖諸侯。魯不堪晉求,讒慝弘多,是以有平丘之會。齊子尾害閭丘嬰,欲殺之,使帥師以伐陽州。我問師故。

夏五月,子尾殺閭丘嬰以說於我師。工僂灑、渻灶、孔虺、賈寅出奔莒。出群公子。公作楚宮。穆叔曰:「《大誓》雲:『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宮。若不復適楚,必死是宮也。」六月辛巳,公薨於楚宮。叔仲帶竊其拱璧,以與御人,納諸其懷而從取之,由是得罪。立胡女敬歸之子子野,次於季氏。

秋九月癸巳,卒,毀也。己亥,孟孝伯卒。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公子裯,穆叔不欲,曰:「大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長立。年鈞擇賢,義鈞則卜,古之道也。非適嗣,何必娣之子?且是人也,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謂不度。不度之人,鮮不為患。若果立之,必為季氏憂。」武子不聽,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於其位,而哀已甚,兆於死所矣。能無從乎?」癸酉,葬襄公。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溼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溼。今銅鞮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覆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鄭子皮使印段如楚,以適晉告,禮也。莒犁比公生去疾及展輿,既立展輿,又廢之。犁比公虐,國人患之。十一月,展輿因國人以攻莒子,弒之,乃立。去疾奔齊,齊出也。展輿,吳出也。書曰「莒人弒其君買朱鉏。」言罪之在也。吳子使屈狐庸聘於晉,通路也。趙文子問焉,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巢隕諸樊,閽戕戴吳,天似啟之,何如?」對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啟季子也。若天所啟,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其天所啟也。有吳國者,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季子,守節者也。雖有國,不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十二月,北宮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過鄭,印段廷勞於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事畢而出,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詩》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於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北宮文子所謂有禮也。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於衛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其將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雲:『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像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詩》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訓以威儀也。《周書》數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詩》雲:『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於是乎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像,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譯文

三十一年春,周景王正月,穆叔從澶淵會上回來。見到孟孝伯,告訴他說:“趙孟快要死了,他說話很馬虎,不像是民眾的主人。而且他年齡不到五十,而絮絮叨叨像個八九十歲的人,不能活得長久了。如果趙孟死了,執政的人會是韓先生吧。先生為何不對季孫去說這件事,可以及早樹立友好關係,他是個君子。晉國君主將要失去政權了,如果不樹立友好關係,使他及早具備魯國,不久之後政權在大夫手上,韓先生懦弱,大夫們多有貪婪,要求與慾望沒有滿足,齊國、楚國又不足以隨從,魯國恐怕就危險了。”孟孝伯說:“人生幾何?誰不會馬虎?早晨活著還怕到不了晚上,哪裡顧得上樹立友好關係?”穆叔出來告訴別人說:“孟孝伯快要死了,我告訴他趙孟很馬虎,結果他比趙孟還馬虎。”又和季孫說到晉國的事情,季孫不聽從。等到趙文子去世,晉國公室地位卑微,政權轉移到奢侈之家。韓宣子執政,不能圖謀諸侯。魯國不堪忍受晉國要求,讒言與不同意見越來越多,因此有了平丘的會見。齊國的子尾害怕閭丘嬰,想殺害他,派他率領軍隊征伐陽州。我國詢問他們出兵的緣故。

夏五月,子尾殺害了閭丘嬰,以取悅於我軍。工僂灑、渻灶、孔虺、賈寅逃奔到莒國。子尾驅逐了群公子。魯襄公建造楚國似的宮殿。穆叔說:“《太誓》上說:‘民眾所想要的,上天必然順從。’君主想要楚國,所以建造楚國的宮殿。如果不再去楚國,必然要死在這個宮殿裡。”六月辛巳日,魯襄公在楚國宮殿裡去世。叔仲帶偷了宮殿裡的拱形玉璧,交給駕車人,放在他懷裡然後又拿出來,因此而得罪楚國。魯國人擁立胡國女子敬歸的兒子子野,住在季氏家裡。

秋九月癸巳日,去世,這是因為誹謗。己亥日,孟孝伯去世。後來魯國人又擁立敬歸的妹妹齊歸的兒子裯。穆叔不願意,說:“太子去世,有同胞兄弟就立他,沒有就立年長的,年齡平均的選擇賢能的,最佳行為方式平均的就占卜,這是古代的道路。死去的不是嫡子繼承人,何必非要妹妹的兒子?況且這個人,身居喪事而不悲哀,身處憂戚而有喜容,這就稱之為不會度量,不會度量之人,很少不出亂子的,如果要立,必然成為季氏的憂患。”季武子不聽,最後還是立他為君主。等到安葬魯襄公,他三次更換喪服,喪服的衣襟弄得像舊衣服一樣。當時昭公已十九歲了,還有孩子氣,君子因此知曉他不能善終。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冬十月,滕成公來參加魯襄公葬禮,懶惰而多哭泣。子服惠伯說:“滕國君主快要死了。他在哭吊的位置上懈怠,而悲哀過分,有死的徵兆,能不跟從而去嗎?”癸酉日,安葬了魯襄公。魯襄公去世的那個月,子產輔相鄭簡公去到晉國,晉平公因為我國有喪事的緣故,沒有會見。子產派人將晉國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而安放車馬。士文伯責備他,說:“敝邑因為政事刑法不能修明,寇盜充斥,無奈諸侯屬官來向我們君主朝拜,因此命令官吏修繕賓客所住館舍,加高館舍和里巷大門,增厚圍牆,以使賓客使者無憂。如今先生毀壞它,雖然您的隨從能夠自己戒備,但讓其他的客人怎麼辦呢?由於敝邑是盟主,修繕賓館圍牆,以接待賓客。如果都拆毀了,將怎麼供給賓客之命?我們君主派我匄來請示命令。”子產回答說:“由於敝邑狹小,處在大國之間,而大國誅伐要求沒有固定時間,因此不敢安居,搜索敝邑全部財賦,以前來朝見會商事宜。碰上執事沒有空閒,而又不能見到,也不能聽聞命令,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我們不敢獻上財物,也不敢日曬夜露。如果獻上財物,那麼君主的府庫充實。如果不陳列出來,也不敢獻上。如果讓它日曬夜露,恐怕因不時乾燥潮溼而朽壞,以加重敝邑的罪過。我公孫僑聽說晉文公為盟主時,宮室矮小,沒有亭臺樓榭,而是崇大諸侯所住的賓館,賓館如同君主的寢宮一樣,賓館裡的庫房馬廄都加以修繕,司空按時平整道路,泥水匠人按時粉刷賓館牆壁。諸侯賓客來到,甸人設置庭院火把,僕人巡視宮室,車馬都有處所,賓客的隨從有人代替服役,管車人為車軸加油,奴隸牧人養馬人,各自做好份內的事,各部官吏各自展出自己的禮品。文公不讓賓客多有停留,也沒有多餘廢事。與賓客共同憂樂,有事就安撫,對不知的加以教導,而體恤其不足之處。賓客來到就像是回家,還有什麼災患?使賓客不害怕盜寇,也不害怕乾燥潮溼。如今銅鞮山宮室綿延好幾裡,而諸侯住在像奴隸住的屋子裡。大門進不去車輛,而又不能翻牆進入,盜賊公然行動,而傳染病又不能戒備。賓客進見沒有準時,命令也不可知曉。如果還不拆毀圍牆,就沒有地方收藏財禮,反而要加重罪過。膽敢請求執事,對我們有什麼指令?雖然君王碰上魯國喪事,但這也是敝邑的憂慮。如果能奉上財禮,我們修好圍牆就走,這是君主的恩惠,豈敢害怕勞苦?”士文伯回去覆命。趙文子說:“確實,我們實是沒有規律,將容納奴隸的房屋去接待諸侯,這是我的罪過。”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晉平公會見鄭簡公,禮儀有加,豐厚宴會讓其回去。於是重新修築接待諸侯的賓館。叔向說:“言辭不可以廢棄就像這樣吧。子產善於辭令,諸侯君主依賴他,怎麼能放棄辭令呢?《詩經》上說:‘上天之言和諧兮,人民得以融洽兮。上天之言愉悅兮,人民得以擴大兮。’他已經知曉這些了。”鄭國的子皮派印段去到楚國,以告訴楚國人鄭簡公去到晉國,這是禮儀。莒國的犁比公生了去棄與展輿,已經立展輿為繼承人,又廢除了他。犁比公暴虐,國人都擔憂。十一月,展輿依靠國人以攻打莒國的君主,殺死了他,自立為國君。去棄逃奔到齊國,因為他是齊國女子所生。展輿,是吳國女子所生。記載說“莒人弒其君買朱鉏,”是說他罪有應得。吳王派屈狐庸到晉國訪問,為了溝通兩國合作的道路。趙文子詢問他,說:“延州來季子最終能立為國君嗎?在巢地損失了諸樊,看門人殺死了戴吳,上天似乎在啟發他,對不對?”屈狐庸回答說:“不立。這是兩位君王的命運,並非是啟發季子,如果是上天的啟發,怎麼會在如今繼承的君王上呢?他很有規律而且能夠度量,按規律辦事就不會失去民眾,能夠度量就不會失去事情,民眾親近而事情有序,就是上天的啟發。擁有吳國的人,必然是這個君王的子孫。季子,是一個守衛節操的人,雖然有國家給他,他也不會自立為國君的。”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十二月,北宮文子輔相衛襄公去到楚國,這是因為宋國結盟的緣故。經過鄭國,印段到棐林去慰勞他們,依照訪問的禮節而使用慰勞的言辭。北宮文子於是進入都城訪問,子羽為外交官,馮簡子和子太叔迎接客人。事情完畢後文子出來,告訴衛襄公說:“鄭國有禮儀,這是他們幾代人的福氣,恐怕不會有大國討伐他們吧。《詩經》上說:‘誰能手執燙東西,卻不用涼水來沖洗?’禮儀對於政事,就像天熱而沖洗。沖洗用來消除炎熱,還會有什麼禍患呢?”子產執政以後,選擇賢能而使用,馮簡子能夠決斷大事,子太叔外貌秀美而內有文采,公孫揮能夠知曉四方各國的作為,而且能夠辨別各國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職爵位、地位貴賤、才能高低,而且又善於辭令,裨堪能出謀劃策,在野謀劃就能獲得,在城邑中謀劃就不行。鄭國將有與各諸侯的事情,子產就向子羽詢問四方各國的作為,並讓他草擬外交辭令。和裨堪去到野外,讓他謀劃是否可行。把結果告訴馮簡子,讓他來決斷。事情完成,就交給子太叔執行,以應對賓客,因此很少有失敗之事。這就是北宮文子所謂的有禮儀。鄭國人在鄉校裡遊玩聚會,以議論政事,然明告訴子產說:“毀除鄉校,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人們早晚事情完後去遊玩,以議論政事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推行,他們認為壞的,我就改正;這就是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除它呢?我聽說用忠於為善來減少怨恨,沒有聽說用擺出權威來防止怨恨,議論怎麼會遽然停止?就像防止河水一樣,洪水衝破大堤,傷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在水小時決開口子加以疏導,不如讓我聽到這些話而當作藥方。”然明說:“我蔑從今以後知曉先生是誠信可以侍奉的了,小人實在沒有才能,如果這樣行為,鄭國就有依賴了,豈只是二三個臣子而已?”孔子聽說這些話後,說:“由此觀察,人們都說子產不仁愛,我不相信。”子皮想要讓尹何來治理自己的封邑。子產說:“他尚年幼,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說:“他謹慎質樸,我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讓他去學習一下,就能知曉怎樣治理了。”子產說:“不可以。人之所以喜愛一個人,是要對他有利。如今先生喜愛一個人而把政事交給他,就像是還不會拿刀就讓他切割東西,他多半會受傷害,先生喜愛一個人,而傷害他,誰還敢期望先生的喜愛?先生對於鄭國,是棟樑,棟樑折斷椽子就會崩塌,我公孫僑就會被壓住,豈敢不盡言?先生有美好的錦緞,是不會讓人來學習裁製的。大的官職、大的封邑,是身體的庇護之所,而讓學習的人來裁製,這比起美好的錦緞來說,不是更多嗎?我公孫僑聽聞學習而後才來政壇,沒有聽說過進入政壇才來學習的。如果真的這樣行為,必有所害。比如打獵,射箭駕車都能貫通才能獲得禽獸,還未嘗試登車就射箭駕車,那麼只擔心翻車被壓,哪有功夫想獲得獵物?”子皮說:“說得好,我公孫虎不敏捷。我聽到君子致力於知曉大的遠的,小人則致力於小的近的。我,是個小人。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曉慎重對待它,大的官職、大的封邑能庇護身體,我卻疏遠而怠慢它。要是沒有先生的話,我是不知曉的。從前我說過:‘先生為了鄭國,我為了我家,以庇護,是可以的。’從今以後知曉這樣是不足的。從今天起,雖然是我家之事,也聽從先生的話才行為。”子產說:“人心之不同,就像是他的面孔,我豈敢說先生的面孔如同我的面孔?不過心裡覺得危險,就告訴你了。”子皮認為子產忠誠,就把政事全部交給他,子產因此能夠作為於鄭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衛襄公在楚國,北宮文子見到令尹圍的威儀,告訴衛襄公說:“令尹就像君王,將會有其它志向,雖然能實現志向,卻不能善終。《詩經》上說:‘凡事無不有開始,進獻完成有終止。’善終著實很難,令尹恐怕不能免於禍亂。”衛襄公說:“先生怎麼能知道?”北宮文子回答說:“《詩經》上說:‘恭敬謹慎現威儀,計度人民來效法。’令尹沒有威儀,民眾就不能效法。民眾所不能效法的,處在民眾之上,就不可以善終。”衛襄公說:“很好,什麼叫做威儀?”北宮文子回答說:“有威嚴而使人害怕就叫做威,有儀表而可以摹擬的就叫做儀。君主有君主的威儀,他的臣子害怕而敬愛他,把他作為準則而摹擬他,所以能保有國家,美名長留世間。臣子有臣子的威儀,他的部下害怕而敬愛他,所以能守住其官職,保護族人適宜家人。順著這個次序以下都能這樣,因此上上下下都能互相鞏固。《衛詩》上說:‘他有威儀而文雅安和,他是不可挑選的。’說的就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都有威儀。《周詩》上說:‘明白好友所輔助,相助都很有威儀。’說的就是朋友之道,必須互相教導威儀。《周書》上列舉周文王的規律,說:‘大國畏懼他的力量,小國懷念他的規律。’說的就是畏懼而敬愛。《詩經》上說:‘不去識別不去知,順從上天來效仿。’說的就是仿效而摹擬。商紂王囚禁周文王七年,諸侯也都跟從囚禁,商紂王害怕而釋放周文王,可以稱之為是敬愛,周文王征伐崇國,再次駕臨崇國就降服為臣,蠻夷率先臣服,可以稱之為是畏懼;文王的功勞,天下民眾讚頌而歌舞,可以稱之為是仿效;文王的行為規範,至今為人效法,可以稱之為是摹擬。這就是有威儀。所以君子在位使人畏懼,施捨使人愛他,進退可以度量,周旋可以仿效,容顏舉止可以觀賞,作事可以效法,規律行為可以摹擬,聲音氣度可以使人快樂,舉動有文明,言語有條理章法,以此對待手下,就稱之為有威儀。”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一百零二講: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襄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