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故宫小讲解员 | 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航拍北京中轴线,大家愕然发现中轴线是歪的。也就是说明清两代的皇帝,都不是坐在子午线上。难道是当年不小心量错了。不应该呀,要知道古代修建皇宫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歪一点就是江山难以万代,干活的要人头落地,这个猜想绝对不成立。

故宫小讲解员 | 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北京城的最早是元初刘秉忠的设计,大家考究了元朝和明朝很多宫殿之后,没有悬念地排除了测量失误的可能。也就是说,刘秉忠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呀猜呀测呀,最后有一个观点占了上风。把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那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也是忽必烈进入中原之前,蒙古都城元上都。2004年有专家在古开平元上都遗址实地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经过2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很靠近上都城,由上都东关厢旁通过。

故宫小讲解员 | 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故宫小讲解员 | 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专家认为元代的测量技术不可能有现在这么精确,在这么远的距离内,几公里的误差完全可以由当时的技术局限来解释。忽必烈实行“两都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元大都就是所谓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元上都即是“夏都”。而将北京中轴线偏离而指向上都,有极大的可能是忽必烈指导刘秉忠有意为之,将两都的风水和王气连为一脉,中轴线成为两都线。

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表示这应该不是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其实古代皇宫都建立在子午线上,因为在风水学上,子午线的能量场是最强大的,也是煞气最重的,只有天子才得以承载这股能量。而刘秉忠认为哪怕是帝王,也不要去坐正这条磁场最强的正子午线,所以他选择偏移了2°10′,而这一偏移正是他元大都三元不败局的核心,一元为六十甲子,三元为一百八十年,所谓三元不败,就是世世代代都兴旺下去。这也解释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将中轴线右移了150米矫正回来。要知道朱棣可不会接受致敬元上都这样的做法,在古人心目中这可是龙脉的走向。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明白刘秉忠的用意,也同样应用了偏移2°10′设定明皇宫的中轴线。

故宫小讲解员 | 中轴线歪了,朱棣为什么没有偏移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