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北京,一座有上千年曆史的古城到現在看來現代化氣息更濃厚,國家為了給全世界展現一國之都的兼容幷包,留下了故宮,長城,四合院等標誌性建築;但大部分人應該知道北京曾擁有城牆,有內外城和皇城之分,九座城門的內城,七座城門的外城,四座城門的皇城,城樓加起來有三十多座,這樣輝煌的歷史遺蹟,是怎樣一瓦一礫快要消失在世人的眼中呢?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故事原委
建國後不久以郭沫若為代表的許多人要求拆掉古城牆,美其名曰去掉糟粕和過時的東西,那時還有另一個聲音,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代表的許多人。但最終結果還是同意了拆掉古城牆時,林徽因因此氣得重病,並撂下狠話:這個行為遲早會後悔的,到那時,後悔再多也沒有用了!因為這些古城牆幾千年歷史下來的故事感和厚重感再也回不來!
後來林徽因的狠話確實是說中了。自2008年北京獲得奧運會主辦資格後,很多人便提議為了讓世界各國徹底欣賞北京歷史,中國歷史而重建城牆,近些年關於重建古城牆的呼聲越來越大。但就算重建還能回到當年的模樣嗎?如被火燒的圓明園,再怎麼重建又怎麼能實現當年的富麗堂皇。
起因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194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我兩黨對這唯一、最後的城市劍拔弩張,當時的剿總傅作義最後選擇和平解放給我黨,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眾望之下終於解放,我國最後也選擇定都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從建立到現在也改了很多次名字,首次建都是元朝,之後是明朝,清朝,經歷了三個朝代的風風雨雨,700多年的都城歷史讓北京看起來就不同凡響,尤其是故宮和城牆,成為北京城的標誌。
建都以來,大家對北京的改造開始了各種聲音的建議,為了讓這座城市不再沉浸在封建主義和的舊時代氣氛裡,郭沫若要求拆城牆,他當時的建議不僅僅針對城牆,還要求拆掉一切代表舊時代的東西。他們還用限制了北京的城市建設,交通等,聯結到經濟上,來表達拆除古城牆的必要性。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這個聲音越來越大,掀起了拆除古城牆的提案。
發展
要拆城牆?另一種聲音即將也出現了。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代表的群體出現了,他們極力阻止這一場活動。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我國近現代建築學的代表,梁思成在1932年,主持恢復了文淵閣的工程。自1937年起,他和林徽因等同伴前前後後走遍了我國共十五個省,共200多個縣市,將自唐朝以來幾朝幾代的古董般建築物測繪下來,在後期寫成了《中國建築史》等著作,在我國和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樣身份和能力加持的林徽因,梁思成自然不會讓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毀於一旦。他們開始了拆與不拆的較量。梁思成和林徽因,林佔祥們聯合寫出了長達2.5萬字的一份報告,報名名稱《關於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甚至提出建議將新城區建在舊城區以外,保留下舊城區的古建築,這樣也同樣方便發展和交通的規劃。看似兩全的建議最終還是未被採納,2.5萬字的心血付諸流水,該來的擋也擋不住了。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據之後主持了拆城牆的畢業於北京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孫慶普回憶,1951年才得到周總理下撥的修繕城樓的費用,當時撥款並不多,只夠修繕當時的七座城樓,但修繕團隊都很興奮,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程。
1952年9月2日,阜成門城樓、安定門城樓、安定門箭樓、德勝門箭樓、東便門城樓和箭樓修繕工程相繼開工。半年時間,修繕工程進行到一定階段時,風向突然變了,經費遲遲撥不下來。一場拆與不拆的較量顯然是郭沫若他們贏了。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修繕城樓的孫慶普變為拆遷城牆的孫慶普,這多麼像當時的政治風向。不說在風向上逆風的林徽因群體的反抗,在孫慶普的記憶中,他身邊的所有人都不想拆,從技術工人到當時的北京市市長彭真,都對這一風向的郭沫若群體表示不理解。
孫慶普拆到最後是留了一座完整的城樓的,也在特殊時期時期,被拆除了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現在
回過頭來看梁思成的《建議》,是很有前瞻性的,只不過剛成立的中國和受苦受難的百姓,還無法意識到歷史性的建築價值和他背後所富有的意義;那時只想因地制宜,少花費點精力,儘快解決溫飽問題。上價值的事情在那時也許和古城牆一樣“落後”吧。
1952年拆城牆,1953年拆內城牆和城樓,這一工程慢悠悠得持續了二十多年,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大家對於拆除力不從心的心態。直到1979年,才停止拆除的行動,寥寥無幾的城樓,只剩下了北京站南、內城東南角樓以北和西便門附近三處內城城牆殘餘。
沒過多久又開始恢復,21世紀初,正式文件下達要求修復部分古城牆,又將其作為“明城牆遺址公園”進行開放,並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樣看來,林徽因當時的話我一語成讖,果然後悔,果然還是想重建,果然重建也無法恢復當時的風采。

知道北京城是怎麼拆除的嗎:你不知道的原因和無法返回的年代

終語
拆掉“舊時代”代表的北京古城牆行動,容易聯想起前有胡適和錢玄同,後又吳玉章,黎錦熙的努力之下,用簡體字代替繁體字的徹底實施;至今很多人都拿大陸人不會寫繁體字,不會認繁體字作為攻擊的武器,說我們是忘掉歷史的一代。
什麼時候代表美和藝術的建築和文字變成了歷史糟粕呢?有比攻擊建築,攻擊文字更令人覺得是“糟粕”思想的行為嗎?這和改編教材的日本人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
比忘記歷史,消滅歷史更重要的以史為鑑,愚公移山的做法只會成為另一個世界的林徽因的飯後笑談!
希望現在和未來的時代在對待歷史留下的成績能慎之在慎的處理,不要再留下太多遺憾,後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