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前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朝廷之上,每一代王朝的更替或是經過喋血宮門、伏屍遍野、烽煙四起,或是經過兄弟殘殺,弒父殺兄,勾心鬥角才得到王朝天子之位。不管是哪一種,縱然在位天子乃是明主,百姓自然免於血流成河,一旦遇上猶如商紂、暴秦等一般的暴君,百姓自然是難逃生死。然而

在後周時期發生在趙匡胤身上的一場兵變卻是悄無聲息,輕而易舉的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更是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一場兵變,所以這場陳橋兵變.無疑也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外患入侵,趁機奪權

在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因病駕崩,傳位給時年僅有七歲的恭帝。毫無治理朝政經驗的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遼國以及其他各國入侵的危險,更是毫無應對措施,朝中上下面對外患皆是手足無措。垂簾聽政的太后 經過與當朝宰相範質的商榷,認為唯一可救國的便是朝中大將軍趙匡胤了。趙匡胤曾多年抵禦外患,多次屢戰屢勝,其驍勇以及兵法謀略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為了使趙匡胤出戰應對外患,宰相無奈之下,只能將朝中最高大權授予大將趙匡胤。然而,恰恰是這一舉動,成為了趙匡胤陳橋之變的一顆伏雷。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謠言起始,引起慌亂

周世宗在位時,趙將軍曾將駙馬的職務因點檢之名被除去,所以在趙匡胤舉兵啟程抵禦遼國入侵時,路過陳橋時,趙將軍便故技重施令親信安排了"點檢為天子" 的謠言。朝中文武百官皆是心存疑慮,天子雖小,後宮府太后深諳其中計謀,心中更是不安。此點檢天子的謠言,使朝中上下更是一片恐慌,從而使軍中將士更是對趙匡胤這座靠山更是唯命是從。為了使謠言更加坐實,製造軍中將士們的恐慌,趙匡胤的親信再次散佈"今天子幼弱......唯有擁立趙為皇帝,方可北征"的言論,其意在引誘軍中將士擁立趙將軍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諸位將士的兵變之心瞬間被這不知名的謠言點燃,眼見時機已到,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其身邊的親信隨從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推辭的的趙大將軍身上,並紛紛拜倒在其腳下,趙匡胤雖假裝推辭,但還是接下了將士們的擁立之黃袍。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為了乘機坐穩天子之位,趙匡胤在親信的幫助下,與朝中親信裡應外合將趙匡胤送到朝廷天子之位上。效忠周恭帝的心腹還未來得及替天行道,便被其手下殺死。無奈之下,周恭帝只能將天子之位已禪讓的方式讓給趙匡胤。


翻雲覆雨,開創宋朝

陳橋兵變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便將後周政權完全控制,趙匡胤僅用謠言便將朝中上下的官員人心浮動,輕而易舉便使軍中將士臣服於他,足見其卓遠的政見謀略思想。在這次兵變中,趙匡胤並未誅殺天子周恭帝,反而封其為王,後宮妃子更是無一傷害。趙匡胤自此在開封開創了趙宋王朝。

換言之,即便是趙大將軍在後周時期並未發動這起兵變,周恭帝依舊無法成功的將後周政權發揚光大,流傳百世。不管是政治遠見或是軍事謀略,周恭帝都不及趙將軍,所以其兵變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大勢所趨,當然,宋太祖的上位,成功以自己的卓遠見識將朝中上下 治理的井然有序且深得民心。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蓄謀已久,取而代之

在趙將軍取代周恭帝的這一起兵變之中,趙匡胤的兵變之所以可以受到後周大部分官吏的擁戴,其核心的一點在與其軍隊紀律嚴明,在拔營回開封的時候,城中並未發生歷朝歷代燒殺血流成河的混亂。在這點上,趙匡胤便贏得了民心。宋太祖的即位,朝中其他勢力雖雖有反抗,但都是以卵擊石,不得不臣服於宋太祖包括當時入侵的遼國以及其他北漢王國皆黯然退兵。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記載:"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足見宋太祖當時的威望還是極高的,遂建立了北宋持續三百年的穩定局勢。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陳橋兵變中,趙匡胤實際上早有做皇帝之心,只不過他的時機未到。陳橋兵變屬於正中趙匡胤的下懷,這次皇帝加冕不僅使其鴻鵠之志得以實現,更是推翻了如天子一般弱不禁風的後周政權,實現了自己企圖建立大宋王朝的願望。然而作為兵變中的首領,趙匡胤對前朝官員以及貴族或是百姓皆是仁義待人,足見其明主在世。從此,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篇章,宋朝持續了三百多年,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作為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然功不可沒,他的功德將會被後世永久流傳下去

總 評

總之,這場陳橋之兵變,不管是蓄謀已久,還是宋太祖被偶然加冕,在這場兵變中,其沒有使舉國上下發生喋血宮門,燒殺戮掠,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的事情,總而言之,其兵變的結局是友好,其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歷史兵變的奇蹟,很多人認為宋太祖的成功兵變是其手握中央軍權,論實力優勢,其他貴族自然是比不上,但是,換言之,即便是與宋太祖同是手握兵權同等實力的其他貴族,要想實現"兵不血刃"的兵變,也是難上加難。

陳橋兵變,霎時間翻雲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奪取後周政權的?

所以無論以何種方式獲得朝中大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太祖的謀劃水平以及政治見識。其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無疑表現出其種君王的政治見識。


參考文獻:

  •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
  •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