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市場現狀難以改變

9月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宣佈計劃在今年11月底的部長級會議上討論將現有產量減少70萬桶左右。數據顯示,歐佩克9月份的產量已經達到3360萬桶/天,這是近年來歐佩克產量的最高紀錄,較此前歐佩克規定的產能上限多出近75萬桶。儘管歐佩克近期決定減產70萬桶,也僅為國際原油市場總產能的1%不到。分析指出,如此小規模減產無法對平衡原油市場供求關係產生實際效果。

  數據顯示,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近日持續在50美元附近震盪盤整;北海布倫特原油也未能保持持續上漲勢頭,停留在52美元/桶左右的價位上。

  對於歐佩克的減產意向,一部分專家認為,歐佩克的減產協議已經證明,歐佩克試圖重新奪回國際原油市場的話語權。市場分析認為,歐佩克此次減產計劃更具象徵意義,預示著歐佩克將重新開始通過調節產量來平衡油價。但也有觀點認為,這份協議僅是意向性的,最終結果還要等到11月份部長級會議才能知曉。分析人士認為,這僅僅是歐佩克為了平息市場波動,採取的短期提振油價舉措,這樣的價格走勢並不具有持續性。因此,近期各大金融機構紛紛下調了對今明兩年的油價預期,認為今年國際油價仍難超過50美元/桶大關。

  目前市場最關注的問題是,歐佩克能否在11月底的部長級會議上就減產問題達成最終一致協議並付諸實施。鑑於此前伊朗與沙特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伊朗在產量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市場和投資者對此次歐佩克的減產協議持較強的懷疑態度。對於歐佩克而言,“原則上同意減產”這種說法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特別是目前距下一次部長級會議仍有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可能發生的變化都會給減產協議帶來直接威脅。

  此外,頁岩油產能的重新迴歸,仍是歐佩克決定減產後面臨的主要問題。兩年前歐佩克做出“不減產”決定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遏制頁岩油產能的增長,維護歐佩克的市場份額。在未來幾個月內,如果國際油價在短期內上漲10美元左右,則頁岩油產能將很快回歸。美國頁岩油開採企業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等途徑不斷降低開採成本,其生存能力已經得到大幅改善。一旦油價開始上升,這部分產能將很快重回國際市場,屆時國際油價又將面臨新的下行壓力。

  當前,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漲跌仍然取決於供求關係。歐佩克等產油國的減產措施僅僅是在供給側作出調整,無法真正控制國際原油市場上的需求。沙特等歐佩克產油國原本希望通過壓低油價刺激世界經濟增長,從而有效提升國際市場對原油的需求。但過去兩年中,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國際市場對原油的需求增長十分有限。近期,國際能源機構不斷下調世界範圍內原油需求增長預期,顯示今明兩年國際原油市場的需求增長仍不樂觀。

  有分析指出,歐佩克此次“重回舞臺”給國際原油市場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也不可能在短期內修正過去兩年國際原油市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


國際原油市場現狀難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