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哲學家,《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著作《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美的歷程》等影響巨大。

成名於50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

80年代,李澤厚不斷拓展其學術論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路徑上艱辛前行。

作為中國思想界的領軍人物之一,李澤厚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他提出的“啟蒙與救亡雙重變奏”的命題,讓人們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發了知識分子對啟蒙的責任擔當。

下面是李澤厚對現代幾位作家的點評。

是真知灼見,還是一家之言。是公允評論,還是個人喜好。皆由讀者諸君甄別!

正文:

一,評魯迅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我是頑固的挺魯派,從初中到今日,始終如此。

我最近特別高興讀到一些極不相同的人如吳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顧隨等都從不同方面認同魯迅而不認同周作人、胡適。

這些人都是認真的藝術家和學問家,並非左翼作家和激進派,卻都崇尚魯迅,魯迅不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

我崇尚魯迅,覺得他遠超其他作家,包括超過張愛玲、沈從文等,當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無法可比的。

魯迅具有他人所沒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創造的獨特文體,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來,確實非同凡響。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更高,實在可笑。

藝術鑑賞涉及審美對象諸多因素的把握和綜合性的“判斷”,不能只看文字技巧。

張愛玲學《紅樓夢》的細緻功夫的確不錯,但其境界、精神、美學含量等等,與魯迅相去太遠了。

要論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動的整體文學藝術水平卻遠非屠格涅夫可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正在於他那種叩問靈魂、震撼人心的巨大思想情感力量。

就以魯迅來說,我喜歡他的散文詩《野草》和一部分小說,例如《孤獨者》、《在酒樓上》等,年輕時讀了很受震撼。

《朝花夕拾》也寫得好,也很喜歡。

他的雜文有不可否認的文學價值,很厲害。

《鑄劍》是《故事新編》中寫得最好的。

我不喜歡滑稽戲,包括不喜歡相聲,總之,這也許與我的性格有關,只是個人的審美愛好罷了。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深刻的作品。魯迅的《孤獨者》之所以震撼我,就是因為深刻。

《孤獨者》主人公魏連殳那種夢醒之後無路可走的大苦悶化作深夜中悽慘的狼嗥,讓人聞之震撼不已,何等孤獨,何等寂寞,又何等意味深長,那是極其熾熱的聲音,卻是非常冷靜的筆墨。兩者相加,才能有這效果。

魯迅那些超越啟蒙救亡的思想文字倒是有其長久意義,其人生感悟,是深刻的。

魯迅和冰心對人生都有一種真誠的關切,只是關切的形態不同。

二,評周作人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我不喜歡周作人,特別對現在有些研究者把周作人捧得那麼高很反感。

魯迅那麼多作品讓我留下那麼深刻的印象,周作人則沒有一篇。

周作人的知識性散文,連學問也談不上,只是“雅趣”而已。

我不喜歡周作人,歸根結蒂還是不喜歡他的整體創作境界太舊,功夫下了不少,但境界與明末作品相去不遠。

境界正是由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所組成的。

而思想和情感儘管如何超脫、超越、超絕,仍總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根基。

人們喜歡把二週(周樹人、周作人)相提並論,我不以為然。

三,評郭沫若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我從來就討厭郭沫若和創造社,我從不喜歡大喊大叫的風格,創造社的喊叫既粗魯又空洞。

《女神》的喊叫與那個時代的吶喊之聲還和諧,但我還是不喜歡。

他那“天狗”要吞沒一切,要吞沒太陽,吞沒月亮,我覺得太空洞,並不感到如何有力量。

我對郭的某些(也只是某些)歷史著作,如《青銅時代》中的一些文章以及某些甲骨考證很喜歡,可以看出他的確很聰明。

四,評老舍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我一直也不大喜歡老舍。

老舍多數作品流於油滑,甚至連他的最著名的《駱駝祥子》也不喜歡,看了這部作品,使人心灰意懶。

我記得是十幾歲時讀的,和魯迅一比,高下立見。

我不否認他的某些成功的作品,《茶館》的前半部相當成功,後面就不行了。

我很早注意到胡風對老舍的批評,胡風一點也不喜歡老舍。

我讀魯迅,總是得到力量;讀老舍,效果正相反。

六,評茅盾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文學界把茅盾的《子夜》這部書捧得那麼高,奇怪。

《子夜》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形象表述,它想在書中表達對當時中國社會最新的認識和回答中國社會的出路,然而,認識一旦壓倒情感,文學性就削弱了。

茅盾不滿意冰心,正是不滿意冰心沒有改造中國社會的革命意識,只關注超越意識形態的“普遍”心靈。

可是,如果人類心靈沒有美好的積澱,能有美好的未來嗎?

老實說,要看茅盾的作品還是看他的《霜葉紅於二月花》等。

我以為《動搖》就比《子夜》好,當然這可能是我的偏見。

七,評巴金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巴金有熱情,當時許多青年走向延安,走上反封建之路,並不是讀了《共產黨宣言》,而是讀了巴金的作品。

但他的作品熱情有餘,美感不足,可以說是缺少藝術形式。

八,錢鍾書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錢鍾書是大學問家,甚至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也無須來者了。

他讀了那麼多的書,卻只得了許多零碎成果,所以我說他買櫝還珠,沒有擦出一些燦爛的明珠來,永照千古,太可惜了。

當然,這並不是否認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把他捧得像神一樣的,我覺得不可理解。

對小說《圍城》也是這樣,我認為小說《圍城》沒什麼了不起的,我真是硬著頭皮看完的。

他賣弄英國人的小趣味,不僅不喜歡,還很不舒服,這大概又是我的偏見?!

九,評八十年代文學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八十年代的文學很有生氣,很有成就,起點比五四時代和以後高多了。當代作家有點浮躁,急於成功,少有面壁十年、潛心構制、不問風雨如何、只管耕耘不息的精神和氣概。

十,評作家聰明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作家不可太聰明,太聰明可能成不了大作家。

太聰明瞭,什麼都想到、想透,想得很周全、精細,對各種事情有太強、太清醒的判斷力,這樣反而會丟掉生活和思想情感中那些感性的、偶然的、獨特的、最生動活潑的東西。

扭曲自己的才能去適應社會,既要作品得名,又要生活得好,有名有利,但這在創作上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作家應該按自己的直感、“天性”、情感去創作。

十一,評作家讀文學理論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把張愛玲說成比魯迅高,實在可笑!


我覺得作家不必讀文學理論,但可以讀點歷史、哲學等,對歷史還是對現實有敏銳和獨特的感受,保持這種感受才有文學的新鮮。

讀文學理論的壞處是創作中會有意無意地用理論去整理感受,使感受的新鮮性、獨特性喪失了。

十二,評作家襟懷

我希望我們的作家氣魄能更大一些,不必太著眼於發表,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遷就一時的政策,不要遷就各種氣候。

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是不怕被埋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