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农村开展“四清一改”,为啥有些人惊慌失措?原来是这样

为了使大部分农村都能够成为“宜居”、“宜发展”的新农村,也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健,有关部门决定:从本月起,农村将开展一次“四清一改”活动。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大部分农民朋友拍手称快,但有一部分人却惊慌失措,那么,怎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呢?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本月起,农村开展“四清一改”,为啥有些人惊慌失措?原来是这样

一、“四清”究竟“清”什么

1.清理农村黑臭水体、生活垃圾

在一些农村,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一部分老百姓不太讲究环境卫生,杂物随意乱放、污物随意丢弃的现象非常严重。在一些农户的房前屋后,到处堆放在柴火、废品等杂物;在一些沟渠、河道中,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整洁,甚至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要求各村镇都要集中力量,加快行动,对农民的房前、屋后、农村的道路两边、水池周围认真做好垃圾清扫工作,同时,要对部分企业或部分村民的乱排乱放、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严重违规的村民或企业进行追责。这就是“第一清”。

2.清理农村假贫困户,冒领低保金的行为

帮助农村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帮扶政策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人以权谋私的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一些不该领取低保金的“假贫困户”领取了低保金,而那些实际应该领取低保金的“真贫困户”却反而没有领到低保金。为了查清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纠察小组,从本月起,深入基层农村,进行调查摸底。一旦查实有些人的弄虚作假行为,将进行严厉处罚。这就是“第二清”。

3.清理种养殖领域补贴不合理现象

为了帮助种植业和养殖业领域能够尽快健康发展,也为了调动农民朋友的创业积极性,国家每年都会发放大量的帮扶资金对这两个领域进行帮扶。但在资金的使用上,有些地区却出现了偏差,譬如,有些地区会截留、挪用这些资金;再譬如,有些地区会依据“面子”进行发放,对于“面子大”的,多给予资金支持;对于“面子小”的,少给予资金支持;对于“没有面子”的,根本不予支持。这种做法,既危害了有关部门的形象,也危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性,从本月起,监管部门将深挖细查这些帮扶资金的流向,一旦查实有不合理或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必将严肃问责。这就是“第三清”。

4.清理村干部以权谋私,私下谋取集体资产的违法行为

个别村干部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再加上利欲熏心,会存在以权谋私,私下谋取集体资产的违法行为。譬如,私吞各种补贴;侵占集体财产;倒买倒卖集体土地等。这种违法现象的存在,不但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也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对于这种现象,从本月起,开始严查。相关部门将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各个村庄听取农民朋友的意见,回应农民朋友的呼声。这就是“第四清”。

本月起,农村开展“四清一改”,为啥有些人惊慌失措?原来是这样

二、“一改”究竟“改”什么

所谓的“一改”就是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据有关部门透露,从本月起,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要进行划片分区,整理村容村貌,并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以此来激励村民自我改善,自我监督。

本月起,农村开展“四清一改”,为啥有些人惊慌失措?原来是这样

三、为啥有些人会惊慌失措

不文明的陋习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陋习一旦形成,想要改掉是痛苦的。譬如,有些农户的门前就是河道,按照以往的习惯,会随意将生活垃圾丢进河里。而通过“四清”活动后,是不允许这样做了,而是要求他们将生活垃圾倒进离家比较远的垃圾池里。在这种要求下,他们会非常地不习惯,会显得惊慌失措;另外,在“四清”活动中,还要清查低保金、各种补贴等资金去向,有些徇私舞弊或“不干净”的人肯定会惊慌失措,唯恐自己被查。

不过,大部分老百姓是欢迎这项活动的。但愿这项活动能早日开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