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让•西梅翁•夏尔丹


1699~1779


The Master of Still Life Painting

静物绘画大师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艺术史上最美的左耳 - 女教师 局部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


大家好,我是若一

今天讲讲夏尔丹,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有人赞誉夏尔丹的画是浓缩的商籁体诗歌,赞美中间道路,

夏尔丹的画理想化地讴歌他自己家中所体现的

巴黎小资产阶级的质朴生活


商籁体诗歌形式整齐,音韵优美,

也就是说夏尔丹的画,构成极其稳定,形式也很美丽,

而且他塑造的物体坚实质朴,因此拿商籁体诗歌跟他的作品做类比


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

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

就像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的叫法 : Still-Life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Pears, Walnuts and Glass of Wine

梨、胡桃和酒


^

这种画曾经被印象派嘲笑为酱油调,

单说这画,这几个果子真是鲜活的可爱,像是几个生灵一样,

果子里面像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样子


整个构图非常非常稳定。

光源来自左边,左边一个重颜色的杯子,

里边也许是红葡萄酒,

然后影子打向右边,

重颜色的杯子和右边的重色的影子,形成了均衡的构图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Still life of Vegetables for the Soup, c.1732

做汤用的蔬菜,1732


^

我们看这个图片的构成,分析它的构成,

一样的道理-均衡,

大家都向往普桑那样的均衡,

普桑则向往弗朗西斯卡的那种平衡,都是望向历史


有人说罗丹:罗丹先生,您的作品已经直追米开朗基罗啦,

罗丹说那还不够差得远呢


有人跟米开朗基罗也说过:先生您作品直追希腊雕塑了,

同样,他回答还差得太远


有人评价夏尔丹

清澈明朗、深思熟虑、诚实冷静,

这是绘画艺术的主要美德!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绘画艺术的尊严就在于此

夏尔丹的画表现了绘画艺术的尊严


夏尔丹是一位画家中的画家,

什么是画家中的画家呢?


就像我之前讲过的,戈雅学委拉斯凯兹,巴巴学戈雅,

巴巴学伦勃朗


被画家争相临仿的画家,那就是画家中的画家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The Young Schoolmistress c. 1736

年轻女教师 1736


^

女教师这张画儿非常出名,非常非常有名,

弗洛伊德曾经这么说,你看这个女人的空间,

仿佛你可以把手伸到她的那个肩膀去,去环抱他,

就说他的空间画得好,人物的体感和透视都做得非常好


我们在读艺术史的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词句,

蒙娜丽莎的手,是艺术史上最美的右手


弗洛伊德也说过,这只耳朵,是艺术史上最漂亮的一只左耳


我临摹过这张画,其实临摹画的作用

就是更深入的观察这张画


他的画画步骤,哪个色在底、

哪个在上,哪个是在中间等等


当时我分析过这张画,

为什么在前景的一个成年人,她的头

反倒比在后面的一个儿童的头要小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夏尔丹在画画的时候也用了取景暗箱装置,

肯定是在对焦调整的时候把这个孩子头画大了,

我猜想是这样,这个没有考证,

但也许是这种错误,在大师的画里边也会成为一个话题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我临摹时候,试图把这个孩子的头改小,

但觉得反倒没有意思了,太常规了,

远处这个孩子头,如果是变小的话,

这个画面的张力会减弱很多,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事儿,

不可名状


即使是自己去临过他一遍,仔细地观察过这个画的高清图,

尽管是每一笔一次一次地观察,

可还是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画中女主的头巾,画得非常利落,

几根线、很多直线出现,非常利落,

就是通过这几根直线显出这个头巾的质感,

是一个偏厚偏硬的布


远处纵深也是一条斜的直线,

上面覆上了一层蓝色,褐色

类似这种脏脏的颜色


画家的有些乐趣就在于此,

他再现现实,再现得那么成功,

是让他很高兴的一件事情,是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即使临摹,也一样能体验到,

我画得好,有点儿像他,

哎,他是怎么走笔的,哦,原来是这样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00:0005:54

女教师里边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外面是白的,

白衣服的上半部分比较薄


如果按照分析,应该先画蓝色,等蓝色干掉以后再画白色,,

多加一点媒介,这可能是合理的,但也未必是,

因为没有见过原作只是根据高清图来临摹它


女教师的袖子也画得非常精彩,

我们感受不到他是在画,

也许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袖子,确实是太精彩了。


咱们也不管它是什么蓝,调色板上有什么蓝就用什么蓝吧

普鲁士蓝,酞青蓝啊,等等,就往上招呼吧


临摹有的时候是尽量临摹得像是一种快感

有时候按自己的方法瞎画瞎临,是另外一种快感


所谓意临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卢西恩.弗洛伊德 临摹夏尔丹《女教师》


我们当代有位画家,也是画家中的画家,

他叫卢西恩.弗洛伊德,

他的祖父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因此他也被称为小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非常喜欢夏尔丹,

他临摹夏尔丹的作品,用油画临不够,还用版画儿临


弗洛伊德画这张的时就是偏直接的方法,

用他自己的方法临夏尔丹,不考虑先后顺序,

底层还是上层,

他就是看到什么色就调什么色,

然后把它画上去,一笔一笔地怼到画面上去


弗洛伊德老爷子很狂妄


他曾经说,拉菲尔根本就不会画画,很讨厌他的东西,

他的画中人像气球一样,都可以飘到天上去,

其实是他明暗交接线处理得不好,太过圆滑了


他说达芬奇画得也不好,可是他非常喜欢夏尔


其实这可能是他的绘画基因、

绘画DNA和夏尔丹有相仿之处,

所以他超级喜欢夏尔丹


但是夏尔丹也值得更多的人喜欢,

否则他不会被称为画家中的画家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La Ratisseuse (Woman Paring Turnips), 1738

削萝卜的女人,1738


^

夏尔丹的这个空间,也是当初我描述戈雅学维拉斯凯滋的空间

是一个谜之空间,是一个不可名状的空间


它有多深?有多远?背景真的不存在的东西吗?

像是一块儿我们去照相馆拍照片的一块儿背景布吗?

不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对这张画设定的空间

没有距离


作为画家中的画家,夏尔丹影响了

现代艺术奠基人中的至少三位

塞尚、马蒂斯和布拉克

梵高则把它画面的深邃与伦勃朗相比


其实夏尔丹画的都是卑微的题材,没有达官显贵

很多人物都是女仆,比如说这张

他没有画那些宏大的历史题材、宗教题材、等等等等


就是他把雄心壮志立于卑微的题材,这也是纯粹的绘画

也就是说,绘画艺术的主要美德

这句评价太高了,这是我看到的对画画最高的评价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Still-Life with Jar of Olives 1760

橄榄罐静物 1760


^

夏尔丹在画布上实现了眼睛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尽可能的和谐,

而且他以毕生绘画生涯尽力于此事


夏尔丹认为:

艺术所要做的事就是感动和触动,

通过接近大自然来达到这一点


他对静物的建构功力是极强的,

任何一组静物,好似极尽经营的风景画,

就像咱们中国的山水,三叠两段,荐灵脉运,

又像是一张全家福,长幼尊卑有序

每件东西都赋予了性格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A Basket Of Peaches

一篮桃子


^


这张画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咱们经常会见到这张作品


我瞎说,你们不要受我的影响,左边的这只杯子,

如果它赋予性别的话,我猜它应该是个女性


中间的这组桃子,是一位已经老到性别模糊的一位长者,

可能也是一位女性


然后坚果、核桃和葡萄是他们的孩子,

这是一张全家福的构成,

有的孩子规规举举,有的不听话,比如说这组核桃。

有的孩子很顽皮,比如说这两串葡萄


或者我换成另外一种解释,

也许这组桃子是一个年老的丈夫,

这只银杯,是他年轻的妻子,

可能是这样一张全家福


如果按刚才的解释,这张画上只有老年女性和一个青年女性,

那他们的孩子从哪儿来的?

所以我想,也许可以把这组桃子解释为一个年老的丈夫

还有年轻的妻子和他们的孩子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The Still Life with Fish

静物鱼


^

这可能是一个略显刻薄的中产阶级家庭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The Copper Drinking Fountain c. 1734

铜饮水罐 1734


^

这支前倾的水壶有些像一个来自底层家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父亲

哈,我说得太直接了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Glass of Water and Coffee Pot', 1760 (oil on canvas)

玻璃水杯和咖啡壶,1760(布面油画)


^

知识分子家庭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Peaches and Jar

桃子和水罐


下面这张显示日子越过越好的一组静物,

一个家庭全家福,

也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张作品


喝上了气泡酒,用上了彩釉瓷器,家业兴旺发达


V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The Smokers Case, 1737

烟盒,1737


———————————————————

———————————————————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Girl with Racket and Shuttlecock

拿球拍和羽毛球的女孩


00:0002:54

^

之前我说过夏尔丹画人的时候,会用到取景仪器,

经常会肢体有些比例失调,但这也无妨,

谁能画得那么准?

相机也有拍不准的时候,镜头有广角,有长焦


他所呈现的东西,和我们人眼看的也不一样,

他总能感受到人们举手投足的诗意时刻,

而不是充满说教的时刻,人物总是很安详、静谧


即使是一个拿着羽毛球拍儿的少女,

他也画得像是一个老年妇女一样

历经世事沧桑 ,非常安详地待在那儿


哈哈,当然,她还是少女


不过整个画的神态,传达出来的气氛,她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soap-bubbles-1734 in the National Gallery Art,Washington, D.C. 93*74.6cm

肥皂泡 - 约1934 现存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 尺寸93*74.6cm


都是诗意时刻,诗意时刻,充满诗意的时刻


不是后来的那个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什么决定性瞬间都要一个激情时刻,或者是戏剧时刻,

他基本上没有


夏尔丹很像后世的一位著名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Time line *

很像Time line的那个那种感觉的照片,

那种感觉的图像作品


时间

缓缓地流动,他们不捕捉激情时刻和戏剧时刻

其实就是记录了一种永恒时刻,或者说是少变时刻

这就是弗兰克的Time line


———————————————————

——————————————————


夏尔丹强加于人体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一个静止的世界,一个休憩的世界,一个无限延续的世界


就是极端的静谧


他人物肖像画里的人,是人、还是一个人


但是,他又是一个永恒的steal life


他是一个静画大师,或者说他是一个绘画大师


不愧为一个画家中的画家


OK,就这些吧


以上文字均出自若一


* TimeLine 美国现代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 代表作 V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让.西梅翁.夏尔丹

1699~1779

法国画家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夏尔丹自画像


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was born in Paris, the son of a cabinetmaker, and rarely left the city. He lived on the Left Bank near Saint-Sulpice until 1757, when Louis XV granted him a studio and living quarters in the Louvre.


1699年夏尔丹出生法国巴黎,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几乎没有离开过巴黎。1757年之前他一直居住在圣特教堂的左岸,直到Louis XV在卢浮宫给他一间工作室,他才搬到卢浮宫。


Chadian entered into a marriage contract with Marguerite Saintard in 1723, whom he did not marry until 1731. He served apprenticeships with the history painters Pierre-Jacques Cazes and Noël-Nicholas Coypel, and in 1724 became a master in the Acadèmie de Saint-Luc.


夏尔丹于1723年和Marguerite Saintard签订婚约,可直到1731年才迎娶她。他曾在Pierre-Jacques Cazes 和 Noël-Nicholas Coype两位画家门下当学徒,1724年他成为圣卢克学院的院长。


Upon presentation of The Ray in 1728, he was admitted to the Acadè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 The following year he ceded his position in the Acadèmie de Saint-Luc.


1728年凭借The Ray这幅画作,他被皇家艺术和雕塑学院认可。几年后他辞去了圣卢克院长一职。


In November of 1731 his son Jean-Pierre was baptized, and a daughter, Marguerite-Agnes, was baptized in 1733. In 1735 his wife Marguerite died, and within two years Marguerite-Agnes had died as well.


1731年11月,儿子Jean-Pierre出世,1733年女儿Marguerite-Agnes出生。1735年妻子去世,不到两年女儿也夭折了。


Beginning in 1737 Chardin exhibited regularly at the Salon. He would prove to be a 'dedicated academician', regularly attending meetings for fifty years, and functioning successively as counsellor, treasurer, and secretary, overseeing in 1761 the installation of Salon exhibitions.


从1737年开始,夏尔丹定期地在沙龙展出画作。50年来他定期参加学术会议,并在沙龙的展览安排上成功地完成了顾问,财务、秘书和监管的工作。


In 1744 he entered his second marriage, this time to Françoise-Marguerite Pouget. The following year a daughter, Angèlique-Françoise, was born, but she died in 1746.


1744年他走入第二段婚姻,并且在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女儿在两岁时夭折。


In 1765 he was unanimously elected associate member of the Acadèmie des Sciences, Belles-Lettres et Arts of Rouen, bu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he left Paris to accept the honor. By 1770 Chardin was the 'Premiere peintre du roi', and his pension of 1,400 livres was the highest in the Academy.


1765年,夏尔丹被授予鲁昂艺术科学学院协会成员,不过没有证据表明他去鲁昂接受该项荣誉。1770年,夏尔丹成为皇家精英画家,并且在业界拥有最高的退休金1400里弗。


In 1772 Chardin's son, also a painter, drowned in Venice, a probable suicide. The artist's last known oil painting was dated 1776; his final Salon participation was in

1772年。


夏尔丹的儿子,也是一位画家,在威尼斯溺水身亡,可能是自杀。夏尔丹的最后的画作是1776年,他最后一次参加沙龙是在1772年。


Gravely ill by November of that year, he died in Paris on December 6 1779, at the age of 80.

1779年11月夏尔丹重病,12月6日夏尔丹在巴黎辞世,享年80岁。


世人说夏尔丹


  • Chardi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still life painters in the history of art夏尔丹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静物绘画画家之一
  • He found beauty in the everyday domestic objects and utensils that surrounded him他能在家中的日用品和餐具中找到美
  • He often painted the same objects in different still lifes.他总是重复画同一个物体的静物画
  • He chose the objects in his still lifes for their shapes, textures and colours, rather than for any symbolic meaning they may have had.他在画静物时选择表现画它们的形状、纹路和颜色,而不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 He carefully crafted an overall balance of shape, texture, tone and colour throughout a still life.他始终仔细刻画静物的形状、纹理、色调和颜色的平衡
  • In today's fast world you can easily overlook the subtle beauty and balance of a Chardin. You need to slow yourself down to properly appreciate one of his paintings.在今天快速的世界中,你很容易忽略夏尔丹的平衡和微妙之美。你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他的画
  • The abstract analysis of shape, colour, tone and texture and the overall unity of composition that we find in Chardin's work appealed greatly to modern art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夏尔丹作品中对形、色、调和纹理的抽象分析以及构图

的统一性对20世界的现代艺术家有极大的启发


夏尔丹依据毫不修饰、却又非常缜密的观察描绘出极为平常的各种家庭用品,以及巴黎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但这远离了洛可可时代的巨匠布歇、弗拉戈纳尔等所代表的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潮流。


相反,夏尔丹的质朴却似乎更加接近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哲人的先进启蒙主义思想。


夏尔丹通过他对日常生活这一主题的倾注,几乎完全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将静物画领域从较低的地位提升到较高层次。


静物画曾经单单是学画者作为练习而描绘的内容,而后,它变成了与装饰欧洲各个宫廷画廊相称的主题。


读者来信

一画一赏 杰克逊.波洛克 R02 的读者来信

一位胡画画的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破冰之人


彭大军

格局,抱吃了眼界;

閱歷,斷吃了眼光。

沒有格局,沒有閱歷……

再好的藝術作品,

只是“對牛彈琴”,

……。

人生觀的靈魂

讓書,讀懂了……;

讓畫,看明白了……。

“學而時習之,……”

學,只是認識;

習,就必須歷練……。

歷練,是會流血的;

“波洛克”抽象藝術語言,

與其說是“滴”語言畫法,

不如說是“滴血法”的繪畫語言。


说实话,虽然知道波洛克,滴画法,

但并不能确切知道他要表达的,

或许是一种情绪?


来不及借助笔,颜料直扑画布方解心中的急迫?


不得不说无论评论家如何随风倒,

波洛克能占抽象表现主义一席,

还是画面本身所带来的美感,让看似无序的线条、

色彩和谐于一个空间。


正如本尊表达,看花似花非花,

取决于观赏者自身的敏感度。

躁郁症患者原本对事物超乎寻常的敏感。


怪咖老爸

文中提到的女收藏家古根海姆是碧姬.古根海姆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怪咖老爸的杰克逊.波洛克相关书籍

一画一赏R03 | 艺术史上最美左耳


———————————————————————————————————


一画一赏

一画一赏是HLLT.Design携手艺术家若一推出的艺术欣赏专栏,每次赏一幅画或一位艺术家,若一讲艺术内容不但专业、全面、丰富且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精彩纷呈。您现在看到的是第三期,陆续更新,敬请期待!


若一说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别忘了自己的初心、专业与爱好

聊有关艺术的方方面面,绘画、摄影、设计、装置、雕塑、戏剧、舞蹈、

电影、音乐、时尚、家居、建筑⋯⋯


艺术何为,艺术无为,

它是咱们心中最后的那点净土


发现美,传递美,是我来到地球的使命-娘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