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今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清明之際,讓我們共同紀念這些英雄們,追思逝者,致敬英魂,我們不會忘記他們。
關於死亡的教育總是很難開口,可死亡本身是無法迴避的,生命總會有始有終。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對死亡的話題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人為什麼會死?死亡的人去了哪裡?靈魂真的存在嗎?天堂長什麼樣子?......
這些問題都體現了孩子內心的恐懼和擔憂,需要大人的幫助,不要讓孩子獨自感知和默默承受生命終結、親人逝去的悲傷。
我們該如何教會孩子面對死亡和接受悲傷,在動畫電影中我們可以尋找一些答案。
21世紀最佳動畫電影是《千與千尋》,這是一部宮崎駿獻給所有孩子的偉大作品。孩子終將長大,只有鼓起勇氣,不忘初心,才能夠收穫美好。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是對人生與離別的詮釋: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同樣,對於生命與死亡的話題,在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是這樣說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是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在這些優秀的動畫電影中,沒有迴避死亡而是用動人的故事、豐沛的人物、唯美的畫面、細膩的臺詞,給予人心靈慰藉與力量。
從孩子兒時起,有兩種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現在中國孩子最缺少的,那就是性教育和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並不會讓孩子心生灰暗,反而會讓他們認識生命,解除恐懼,活出精彩。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正是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契機,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們要正面引導,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寶貴。
幫助孩子建立積極有益的生命觀對於家長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有關“死亡”話題的繪本就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瞭解到死亡和生命一樣也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這些繪本中飽有的那一份童真,同樣也會治癒在世界上摸爬滾打的大人,重新認識死亡。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這12部繪本,送給所有曾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解釋生死的大人。

一、《雲端的哈利》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評分:9.5


內容簡介:


羊媽媽失去了心愛的小羊哈利,每天沉浸在悲傷之中。雲端之上的哈利為了再見一次羊媽媽,想盡辦法來到了地上。


羊媽媽看不到哈利,卻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與哈利在一起的片段不斷在記憶中復活。她明白了,哈利留給自己的不僅僅是悲傷,還有難以取代的時光和喜悅。


推薦理由:


這是一部暖心繪本,送給每一個曾經經歷過失去的人。我們失去的東西,並不會真的離開,那些愛過的日子,將變成記憶永遠溫暖著你。向愛過我們的人說一聲“謝謝”吧!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二、《爺爺變成了幽靈》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作者:[丹麥]金·弗珀茲·艾克松(著)/ [瑞典]愛娃·艾瑞克松(繪)

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


豆瓣評分:9.3


內容簡介:


講述了小艾斯本的爺爺死後變成了幽靈,為了找回自己忘記做的事情,與小艾斯本經歷了好幾個奇怪的夜晚。


這是一個十分溫馨而又可怕的鬼故事。爺爺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奧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在奧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櫃上。


奧斯本不想讓爺爺一直這樣到處遊蕩、嘆氣。繪本上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


奧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麼,於是奧斯本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最後你就會知道爺爺忘記的東西是什麼了。


推薦理由:


這部繪本以平淡的語氣表達濃濃的祖孫之情,樸實、淡彩的圖畫,不但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從中找到了渲瀉感情的出口。


在感動之餘,感受更多的是對親情的懷念與感悟。能夠讓孩子慢慢理解人生的必經過程和人生的真諦:要正確面對親人死亡,懂得珍惜每天擁有的快樂時光。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三、《當鴨子遇見死神》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豆瓣評分:9.1


內容簡介:


一隻無憂無慮的鴨子遇見了大名鼎鼎的死神!死神的出現預示著什麼?離開這個世界又是怎樣的感覺?如果死神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又會作何反應?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一段溫馨感人的生命歷程。


推薦理由:


這是一部詮釋死亡的繪本,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一段溫馨感人的生命歷程。這部繪本對死亡和生命意義探索的深刻主題,一定會啟迪孩子與家長對於死亡的思考。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四、《外婆住在香水村》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作者:方素珍(著)/ [德] 索尼婭·達諾夫斯基(繪)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豆瓣評分:8.1


內容簡介:


住在香水村的外婆病了,小樂和媽媽去看外婆,三代人一起曬太陽、喝下午茶、回憶從前的時光。後來,外婆離開香水村,搬到天上去了。媽媽常常對著天空發呆,或是掉眼淚。


小樂用童真與稚拙,和時間老人一起,一點一點化解媽媽的心痛和思念。比如,小樂和媽媽一起散步,看到夕陽,小樂說,是外婆在天上煎蛋呢;天下雨,小樂說,是外婆在天上洗衣服呢。


推薦理由:


這部繪本中的文字很容易理解,能夠讓我們在一定情境中感悟著生命是怎麼樣的。


死亡雖然是可怕的,但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個美麗的地方,不是遙不可及的天堂,不是虛無縹緲的遠方,是個跟以前生活過的一樣的地方,雖然很遠很遠,無法到達。


給悲傷一個笑臉,隱藏在童言稚語背後的智慧和力量。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五、《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三採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豆瓣評分:9.8


內容簡介: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讀到爺爺留下的筆記本而不禁開始期待上天堂,甚至自己也去買一本筆記本,開始計劃起自己的身後事,但就在此時,他突然領悟到,與其去規劃死後如何上天堂,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不僅如此,對於爺爺死去、從此無法再見的悲傷失落感,也漸漸升華成爺爺一定在什麼地方守護著我,將來在天堂一定能夠再相見的安心感。


推薦理由:


這部繪本的趣味與深度,讓父母與孩子談到生離死別這無常經驗時,可淺可深,還能激勵我們積極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對於因為與所愛死別而遲遲無法走出陰影的人而言,更能獲得極大的心靈安慰。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六、《小傷疤》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作者:[法]夏洛特·蒙德利克 / [法]奧利維耶·塔萊克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內容簡介:


如果媽媽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樣了。要怎麼保留她的味道,要怎麼收藏她的聲音,要怎麼做,才不會忘記她。


為了留住媽媽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閉上嘴巴,關上家裡所有的窗戶。為了藏住媽媽的聲音,我跑到精疲力盡,還弄痛了自己。但是,我試了又試,卻做不到。


外婆來了,她可是媽媽的媽媽。外婆說,孩子,我們都愛你,但就像寶寶總要長大,媽媽也總是要遠離。然而無論怎樣,我們彼此的愛都不會消逝,永遠永遠在一起。只要你摸摸自己的心,媽媽就一直在那裡。


推薦理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小傷疤。最傷痛的莫過於親人的離去。面對親人的離去,孩子的心靈會有怎樣的變化,大人又該做些什麼呢?


作者筆法詩意、溫柔,且帶點詼諧,給讀者自然、美麗的閱讀感受。同時,小男孩各種情緒的細膩表達,繪者多處留白與充滿情感的紅色主調,深入又親密地表現了生命教育這個主題。


圖文都相當到位,沒有矯情,只有單純的美,卻能令人感受到滿滿的複雜情緒。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七、《再見了,艾瑪奶奶》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豆瓣評分:9.3


內容簡介:


這部繪本講述了艾瑪奶奶從獲知身患絕症到去世的最後時光。當死神即將降臨時,艾瑪奶奶在“臨終意願書”上籤了字,從容地處理自己的後事,與親人一一道別,在那一刻到來的時候,艾瑪奶奶、她的家人還有愛貓思達,平靜地迎來死亡的瞬間。


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聯起艾瑪奶奶人生中最後一年的時光,雖然病情日益惡化,面容日漸憔悴,但艾瑪奶奶始終樂觀、堅強,她珍重生命,正視死亡,與家人共同珍惜著這最後的相處時光。


推薦理由:


全文以艾瑪奶奶的愛貓思達的口吻進行講述,配合真實而極具震撼力的黑白照片,流露出片片真情。


當艾瑪奶奶回顧自己這一生時說:“現在是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過去的那些失敗呀、痛苦呀,現在都變成了甜美的回憶。”如此豁達的態度,讓人動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死亡降臨時並不痛苦”,這樣的人生真理,是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當認識到的。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八、《一片葉子落下來》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豆瓣評分:8.9


內容簡介:


我從哪裡來?我會去哪裡?為什麼要活著?死是怎麼回事?一片葉子回答孩子所有關於生命的疑問。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經歷了四季的變化,逐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的童話,作者以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講述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文字簡單,寓意深刻,最適合用來做生命教育的教材。


這部繪本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配上表現四季變化的照片和繪畫,更營造出溫暖的意境。


這個發人深省的童話寓言溫馨簡潔,充滿智慧,1982年出版以來,幫助了千千萬萬人好好對待生死問題,一直讓大人和孩子深受感動。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九、《獾的禮物》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內容簡介:


獾是一個讓人信賴的朋友,他總是樂於助人。他已經很老了,老到幾乎無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這天晚上,他對月亮說了聲晚安,拉上窗簾。


他慢慢地走進地下的洞穴,那裡有爐火。吃完晚飯,他寫了一封信,然後就坐在搖椅上睡著了。他夢見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條長長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後覺得自己的腳離開了地面,覺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體了。


第二天,狐狸給大家唸了獾留下來的信:我到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頭去了,再見!下雪了,雪蓋住了大地,但蓋不住大家的悲傷。


春天漸漸臨近,動物們開始串門,大家又聊起了獾還活著的日子。鼴鼠告訴大家獾是怎樣教他剪紙的,青蛙告訴大家他是怎樣跟獾學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領帶,這些技藝,都是獾留給他們的禮物,這些禮物讓他們互相幫助。


最後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們的悲傷。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鼴鼠爬上他最後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謝謝獾給他們的禮物。他輕輕地說:“獾,謝謝你。”


推薦理由:


在這個動人的故事裡,獾的朋友們學會了接受它的死亡。繪本中迷人的插圖將傷心的文字襯托得十分完美。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十、《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作者:[德]阿梅麗·弗裡德(著)/ [德]雅基·格萊亞(繪)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內容簡介:


布魯諾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爺爺總會向他解釋一切,教會他很多東西。但現在,爺爺走了。塞韋爾說他在墓地,爸爸說他在天堂。一個人是不可能同時身在兩處的。要是布魯諾能向爺爺請教一下該多好呀!布魯諾既生氣又悲傷。


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入睡前看著爺爺的照片跟他說話。慢慢地,他感覺好了些,好像爺爺每次都從遙遠的天上朝著他微笑。


推薦理由:


繪本中對爺爺去哪裡的追問,讓孩子隨故事情節的發展體會到失去親人的哀傷與對生命價值的感悟,教孩子如何面對死亡和接受悲傷,也為所有失去親人的大人帶來了心靈的撫慰與震撼。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十一、《活了100萬次的貓》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豆瓣評分:8.9


內容簡介:


一隻漂亮的虎皮花貓,100萬年也不死,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寵愛過它,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有哭過。


後來,它遇到了一隻白貓,和白貓生活在一起,產生了很深的感情,白貓生了好多可愛的小貓。它比喜歡自己,還要喜歡白貓和小貓們。


小貓們很快就長大了,走掉了。白貓已經成了一個老奶奶了,它對白貓更溫柔了,它想和白貓永遠地活下去。


有一天,白貓在它身邊靜靜地不動了。它哭了起來,從夜裡哭到早上,又從早上哭到夜裡,一天中午,它的哭聲停止了。它在白貓的身邊靜靜地不動了。貓再也沒有起死回生過。


推薦理由:


這部繪本被讚譽為“被大人和孩子愛戴、超越了世代的圖畫書”,是描寫了生與死、以及愛,讀了一百萬次也不會厭倦的永遠的名作。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十二、《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作者:[法]塞西爾·魯米吉埃(著)/ [法]瑪達萊娜·馬託索(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評分:9.1


內容簡介:


這部繪本講述了主人公在外婆去世後,想象和一頭大象一同坐車、唱歌、讀書和澆花,回憶外婆的點點滴滴。時間流逝,憂傷大象逐漸縮小,乃至一手可握。


推薦理由:


這是一個與心中的憂傷大象相處的故事,敘事流利,構圖清爽別緻。孩子們在故事裡,不逃避,不誇張,走出情感創傷,學會了情緒管理和心理建設。


精彩插畫: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


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怎樣在孩子因失去親人傷心時陪伴他、安慰他?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可以在這些繪本中找到答案。
你在人生中失去的東西,並不會真的離開,那些愛過的日子,將變成記憶,永遠溫暖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