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像洪水,對經濟影響超過金融危機。災後重建需要有先後。

高善文博士書面答覆關於新冠疫情經濟影響及對策的媒體採訪

2020年3月31日

財新: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超出預期,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影響如何逐步顯現,經濟復甦的路徑將是怎樣?

高善文:最大的變數還是疫情會如何演化。從傳染病專家的評估來看,疫情很難一下子消失,病毒很可能在全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出現疫苗或有效的藥物。如果疫情在全球此起彼伏,一直持續到明年,情況無疑會十分糟糕。

從疫情衝擊的短期峰值看,其影響無疑已超過了金融危機的水平,幸運的是金融危機是經濟的內傷,疫情衝擊是外傷,後者相對更容易修復。

看起來比較確定的是,中國1-2月份內需出現塌方,但3月份以來已經在逐步修復,目前經濟活動可能已經回到正常水平的九成左右,

許多重要經濟指標可能在4月份實現正增長。

目前的問題是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二季度外需很可能出現塌方,短期嚴重程度超過金融危機。

如果全球疫情管控較為理想,再加上政策干預的作用,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快速恢復,部分地補償前期的下降。但由於疫情揮之不去的威脅,就像我們在深圳等中國城市正在看到的那樣,儘管經濟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但許多服務業仍然困難,經濟可能難以較快回到疫情前的活躍程度。

財新:您曾說過新冠疫情“總需求受到的衝擊與2008年金融危機差不多”,2008年中國出臺了4萬億刺激計劃,但這次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目前已出臺的對沖政策力度較小,會議提出“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您認為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採用何種方式在哪些領域發力?與上一輪相比有哪些異同,有哪些經驗教訓要吸取?

高善文:打個比方來說問題,也許不準確,但可能更形象,便於理解。疫情的衝擊就好比水庫大壩崩塌,大水瞬間淹沒了城市,需要緊急救援。儘管情況瞬息萬變,十分危急,但救援順序還是很清楚的:

首先是修補大壩,並加快排水。這是指公共衛生政策的救治和干預;同時要及時給淹沒在水下的人提供氧氣面具和救生包。這是指給企業和居民直接提供現金補貼,確保其現金流不出現斷裂。

其次是將受困居民儘量救撈上救生艇,並擇機轉向高處。這是指儘快恢復並確保事關國計民生的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例如交通運輸、食品、電力、通訊等;同時在疫情管控較好的地區儘快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

最後是災後重建。隨著洪水退卻,重建同步展開。這當然是指經濟活動由點到面的逐步恢復。

新冠疫情與金融危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像洪水,後者像地震。洪水滔天當然可懼,但洪水很快會退卻,重建也相對比較容易。但地震導致大量建築的倒塌、人口的死亡以及機器的損壞,重建難度要大得多。

因此,政策干預的重點和規模顯然不可比。

我個人認為除了公共衛生領域的開支以外,目前政策的重點應該是救助,是設法補償和維持受影響的企業和中低收入居民的現金流。畢竟,出現疫情超出了它們的掌控範圍,也不是由於它們的過錯。如果它們由此關店閉廠,那將形成長期性的固定資本和人力資源的損傷。相對於通過基建帶動經濟的想法,我認為救助性政策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還可以穩定就業,成本更低,成效更顯著。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小企業的固定資本存量的經濟價值是1000萬元人民幣,疫情持續4個月,其損失的營收是300萬元。如果沒有救助政策,由於現金流的斷裂,這個小企業會倒閉關門,經濟的有效資本存量因此損失1000萬元。如果300萬元的財政資金(含銀行貸款等)用於救助這個小企業,那麼資本存量可以維持住。

如果300萬元的財政資金用於基建,那麼新增加的資本存量也是300萬元;但小企業的倒閉導致資本存量下降了1000萬元。合併來看,資本存量減少了700萬元。這還不考慮小企業市場約束更強,資源配置和資本運用更有效率,能夠吸納的就業更多等優勢。

因此,表面上政府補貼了小企業,沒有形成直接的基建需求和資本存量擴大,但通盤算賬,由於救助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經濟的收益實際上更大。

此外,由於疫情是一次性短期衝擊,為避免政策對市場的長期扭曲,

干預政策最好是可逆的,即疫情一旦消除,政策就立即退出。救助政策無疑滿足這樣的標準,而基建等政策很難短期逆轉,容易造成長期的扭曲。

當然,一種例外的情況是:無論有沒有疫情,這些基建活動都是要進行的,而且早進行比晚進行更有利。

疫情一旦退卻,重建活動會自發性地全面展開。從西班牙流感對美國經濟影響的歷史經驗看,疫後十年內,在流感期間經濟下降越大的州,隨後十年的平均經濟增速也越高,部分的原因是均值回覆的強大力量。我完全相信,均值回覆同樣適用於這次疫情。

如果說要吸取金融危機時的政策教訓,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動搖,市場約束和市場紀律不能削弱。

財新:一般而言,傳染病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短期和一次性的,但市場上也有擔憂,疫情不僅是全球衰退的導火索,也把各國累積的一些長期結構性問題暴露出來了,短期、一次性衝擊可能會發展成中期持續性衝擊。您是否擔心這種情況的出現?如何儘量避免?

高善文:這的確是個問題。在出現疫情之前,美國經歷了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經濟擴張,股票估值處於高位,聯邦基金利率相對較低,高收益債市場問題不小;歐洲和日本始終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政策空間狹窄,歐洲還面臨不同國家的政策協調問題等。這次疫情的衝擊進一步暴露了這些問題,或加大了其解決難度。從金融市場的反映看,市場對此存在不小的擔憂。

如果沒有新的重要的技術進步,那麼在加強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同時,可以通過推動新一輪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來為經濟注入活力。遺憾的是,目前的政治氣氛並不有利。

財新:從資本市場看,美國經歷了暴跌,然後出現反彈,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劇烈波動?接下來金融市場走勢怎樣,出現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有多大?

高善文:由於疫情導致的社交疏離,可選消費大幅降低,企業一般性的投資活動也快速收縮,總需求出現塌方式下降,這使得許多企業的現金收入來源幾乎枯竭(例如迪士尼樂園、萬豪酒店集團等),一些居民戶可能也有類似的壓力;但不少現金開支無法即時壓縮,這帶來了現金流斷裂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風險,企業和居民戶需要儲備大量現金,就像人們在恐慌時囤積食物、淡水和手紙等一樣。其方法是大量拋售其他類別的資產,並儘可能動用信用額度。這帶來了廣泛的資產價格下跌壓力。儘管風險平價策略、指數化投資、算法交易和槓桿的使用都與流動性枯竭存在一定關聯,但前述因素可能是更基本的原因。

儘管在理論上中央銀行可以無成本地、無限量地給經濟供應現金,但在現實中短期內這是很難做到的。原因是這需要通過商業銀行擴大信貸投放來實現,而商業銀行受制於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監管規則的約束,以及底層高質量抵押品缺乏的困擾,短期內無法即時投放巨量信貸。

因此,由於疫情的影響,經濟在短期內對現金的需求出現井噴式上升,但現金供應無法及時充分響應,其缺口就轉化為金融市場的廣泛拋售和價格下跌。

我們已經看到,近日美聯儲在國會的支持下快速採取了許多超常規的政策措施,手段之豐富甚至超過了金融危機時的範圍;再加上財政救助措施的強力干預,囤積現金的恐慌性需求可能也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現金供求缺口快速收縮,金融市場大幅度反彈。

在信用市場上,特別是離岸的美元信用市場上,儘管情況有所改善,但壓力仍然比較大,部分的原因是沒有最後貸款人出面支持市場。這方面的情況如何發展,仍然需要繼續觀察。

我個人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出現金融危機的概率並不大。接下來市場的焦點將轉向疫情的變化、公司基本面的好壞以及一些長期結構性問題的修復,但無論如何,由於流動性的短暫枯竭,前段時間的暴跌可能過度透支和定價了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

財新:從中長期趨勢上看,疫情對全球經濟可能帶來哪些影響?會放緩全球化進程甚至出現逆全球化的情況嗎?此前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已經讓很多人擔心全球供應鏈可能要重新佈局,疫情對此會有何影響?

高善文:從道理上看,傳染病疫情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威脅,需要各國通力協作來應對,並以此來減低未來可能面臨的公共衛生風險。供應鏈的全球化提高了效率,促進了分工和技術的跨國傳播,有紮實的經濟邏輯的支撐。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貿易的自由化和經濟的一體化尤為重要。面對疫情,全球需要強化對自由貿易、供應鏈安全和糧食保障等重大議題的共同承諾。

這些結果的取得或維持,需要有全球政治領導人的倡導和推動,否則,逆全球化就可能趁虛而入,並逐步自我強化。

要做到這些,無疑需要中美的緊密合作和共同領導。我們將拭目以待。

財新:您在書中提出宏觀研究既要有框架,也要能識別衝擊,只有當未來代表了對過去的重複時,預測才有可能準確。能否結合疫情談一下,分析目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高善文: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一次性的衝擊。上次出現規模如此大的疫情應該是1918年前後的西班牙流感。因此,研究西班牙流感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分析這次疫情,無疑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壞消息是:我們所知道的現代宏觀經濟理論,以及我們所熟悉的現在的美聯儲都出現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之後。自那以來,現代經濟還不曾經受過大規模的疫情衝擊和考驗,因此也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證據和案例研究。

在西班牙流感時期,人們生活在金本位制度下,又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期間,服務業規模相對較小,全球的通訊和交通,全球的經濟聯繫遠沒有當前緊密。這大大削弱的西班牙流感的借鑑意義。例如,當時在疫情最嚴重的第二波時期,美國股市從高點回落的幅度只有10%左右,整個疫情期間英國股市則沒有明顯調整。

好消息是:持續接近一年半的西班牙流感疫情結束後,經濟自發地強勁恢復,並持續了較長時間。均值回覆的力量之外,由於瘟疫減少了人口,但沒有減少資本存量,因此疫情提高了人均資本存量,從而也推高了人均收入的均衡水平。這一模式,可能仍然具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