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艾滋病恐懼症極端情緒來臨時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脫恐

這是一篇心理科普類文章。

如果您曾經和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的老師有過一對一電詢或面詢溝通,您肯定會聽到老師關於對艾滋病恐懼的恐友們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您沒有辦法去控制您衝動的感覺,但是當這種感覺帶來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自己去接納,慢慢的我們就能 與自己的壞情緒做朋友”,這是在艾滋病恐懼脫恐干預體系下,中間階段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

其實當咱們艾滋病恐懼症恐友因為偶然獲得艾滋病信息的刺激時,都會出現憤怒、恐懼、悲傷、焦慮等等的反應。也許您覺得這個時候為了自己更快的恢復,不越陷越深,反而把這種不良的情緒認為是天敵,拼命的和它對抗。但是事實上來說, 我們這麼做合理麼?


當艾滋病恐懼症極端情緒來臨時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脫恐

帶著面具假開心 只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痛苦


今天,張老師就告訴您,如何的去應付您那難以控制的衝動,那種您難以自拔的萬一強迫性思維,只有真正和您極其討厭的情緒做朋友的時候,它這個時候才不會來騷擾您,影響您。

那我們這時候請先進行一段自由的聯想,您可以躺在或者坐在任何一個您覺得舒服的地方,利用一個舒服的姿勢。首先您需要把您自己的身體想象成一棟房子,把那種非常差的萬一感覺和不好的情緒想象成到您家來拜訪的客人。

咱們恐友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這個是因為高危的羞愧感覺,因為擔心萬一性病艾滋病感染的恐懼感覺,或者是這種非常喪的感覺像橡皮糖一樣粘在您身上產生的憤怒感覺,這三種感覺在敲您家的門,在激起了您的關注,那我們作為普通人,我們一般都會選擇什麼樣的反應呢?

不用說,肯定是以下這幾種方式,恐懼一來,煩躁一來,堅決對抗,就是一旦一個刺激點來了,我得立馬找個一個壓迫他的方式,以求通過權威的觀點和信息壓制它的騷擾,直至消滅它。這個我們稱之為對抗式的反饋方式,代表性的語言就是“滾出去!”,“你找錯門了!”,“求求你不要找我!”,“我不在家!”,而第二種就是拋棄一切可能接觸到刺激的機會,儘可能的選擇逃避,可是一旦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極度敏感緊張,這像一隻鴕鳥一樣,覺得把頭埋進沙子裡,就什麼就看不到了,事實上自己的心裡去還在偷偷地去分析,這討厭的東西什麼時候走啊,它太可惡了,我要怎麼去消除這個萬一啊。我們稱之為逃避式的反饋方式,代表性的語言動作就是這個討厭的感覺來敲門,我很反感,我乾脆把燈關了,假裝沒聽到。可事實上呢,假裝沒聽到,但是內心依舊在感覺那種不好的體驗。

其實以上這兩種,都是我們在選擇我們認為的脫恐方法,其實這兩種都是一種對抗的狀態——我不想讓我不喜歡的感覺進來,或者我連想都不想見它。但是這兩種方法都並不能科學有效的解決掉所面對的困難。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真的歡迎和接納這些您並不喜歡的感覺呢?它有一些比較合理的方法,適合大部分還屬於輕症階段的性病艾滋病恐懼症恐友。


當艾滋病恐懼症極端情緒來臨時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脫恐

喜怒哀懼是人的幾個本能情緒


如下我們將探討一些關於當“萬一”這樣一個糟糕的感覺來的時候,我們艾滋病恐懼症恐友可以怎麼做。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應該去好奇與探索,假裝不在這是一種逃避式的選擇,平時恐艾症恐友在有一定安全信號的參考時,選擇的最多。比如說進行了艾滋病檢測以後,那我還有什麼好擔心艾滋病呢,管他的呢,這個時候就再也不管艾滋病相關信息了。人瞬間就覺得舒服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自己改變了對艾滋病本身的看法和體驗了麼?另一種就是拼命阻止這樣不好的感覺出現和進入,這是一種對抗的選擇方式。但是我們會發現,我們越是在極力的想阻止它進來,卻發現我們絕大多數的時候是做不到的。其實除了這兩種我們常規的方式,我們還可以試試恐艾干預中心經常使用的另一種常用的方式。

接著我們繼續探討這個感覺,可以繼續想象他是一個人,你可以試著通過貓眼或者門禁對講器, 看一看,到底是誰來了?外面的人可能會回答: 我是“悲傷”,我是“恐懼”,我是“強迫的萬一”。於是你知道了他的名字。

在第二階段,我們會受到對方強大的壓迫產生不良的感受,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選擇去對抗和反抗。這個階段,是很多沒有經過恐艾干預訓練常用的對抗方式,就像作為恐友的您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這個時候我們很排斥他,甚至很害怕他。也許在專業老師的見證下,您可以試著打開門 讓這個您不喜歡的人進來一小下, 但是隻讓他在玄關那兒先待著,就像有外賣員或者快遞員投送東西那樣。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明顯發現我們的身體和感覺不太舒服,想去不斷地去感受這個萬一,甚至內心依然會有抵抗,擔心這個客人闖入之後會賴著一直不走,我們已經開始在細緻的觀察他, 並且在感受這個不被歡迎的客人了。

在第三階段我們也許會做一些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允許他的存在,接下來作為恐艾的您可以嘗試這樣想,反正他只是一個想法,又不會真正的對我產生實質性的傷害。特別是有熟悉自己的醫生老師,我已經和專家老師一對一溝通了很多次,他對我很瞭解,也給了我很多承諾。那就算這時候“萬一”他又來了,那 來了就來吧,既然來了,就等他在這個屋子裡呆一會兒就呆會兒吧,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吧。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很多恐友從一開始是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叫這個階段為允許。

我們允許悲傷這個叫做“恐懼”的客人在房間裡四處遊走,我們可以輕輕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恐艾干預中心都成立十多年了時間了,幫助過那麼多恐友,而且對每一個自己的恐友都非常認真負責,老師們說這個“恐懼”他只是過來逛逛,不會真正傷害到我。我也要允許自己的身體和情感情緒,此刻有這樣的感受。 真的去體會,什麼叫做難過,什麼叫做恐懼。而這一點,其實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恐懼這個客人在你家裡到處溜達的時候, 你自己還得繼續在那兒。這個客人也許不那麼招人喜歡,但我們真的可以把手放在胸口,給自己關懷。同時也請您如對恐艾干預中心非常信任那般的去相信自己, 這個客人也不會再帶來更多的傷害了,他只是讓您現在有那麼點不舒服而已。您可以嘗試去把自己的呼吸放緩慢,去感受這樣的一種不舒服,它帶來的不舒服,其實也就只有這麼多了。


當艾滋病恐懼症極端情緒來臨時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脫恐

當對恐艾根源越來越瞭解 就慢慢平靜了


在第四階段,我們可以選擇一種非常和平的方式,和這樣的感覺相處,當然前提是您和您的恐艾干預老師已經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這種恐懼他也不會欺負您了。那麼這個時候,您可以和他成為朋友。作為一個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當“萬一的焦慮恐懼”來了一次又一次,您對他已經逐步的熟悉了,並且對上面的幾步體驗也越來越瞭解,這時候您對他或許有了新的認識,當跟著老師不斷恐艾干預,您的內心安全越來越多的時候,和他的對抗就會越來越少。

也許, 接下來恐懼了很久的您會想聽聽這個客人他為什麼來這兒,他想告訴您什麼。這時候,就是張老師在恐艾干預筆記裡面常說到的本質,恐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妨聽聽他的聲音。於是, 您可能願意請他坐下來,喝杯峨眉雪芽,吃點成都的糖油果子, 和您聊一聊。他也許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話想要和你講,也許他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例如,也許這個“萬一和恐懼”會和您說,我只是想嚇嚇您,也許他會和您說,您真的需要休息一下,好好睡一覺了,也許他會和您說,您真的需要放下一些本來的東西。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來,您可能就和這個您原來並不喜歡的客人成為了朋友。也許他把想對您說的話說完以後,他的使命達成,他以後就再也不來了。也許他下一次還會再來,但是您對他已非常的熟悉了,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不是來傷害您,而只是來提醒您。您就可以對他說:啊,你又來了,我知道你是要來提醒我,放心吧,我會做到的,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你快進來吧,坐下吧,來喝杯茶。等到他達成目的後,他就又走了。慢慢的,他來的頻率越來越少,他來的次數也越來越少。而您,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而您對這個好朋友越瞭解,您越會明白,他本來的目的也不是來傷害您,而且在您的背後,還有一個強有力的老師在支持和支撐。

也許可能咱們恐友們讀了老師這個比喻,看起來非常簡單而順利,但其實是非常理想化的,畢竟在實際的恐艾過程中,恐艾好幾個標誌性特徵會非常磨練我們,甚至把我們搞得心神不寧。特別是和您不好的感覺去對話,並且合理的相處,那也不可能一天完成。特別有的時候,您在網上為了弄清楚一個艾滋病的問題,搜索了一整天,那時候來的可能不是一個恐懼,而是一群,甚至其他情緒也一起拖家帶口全部都來了。您的心房不夠大,您一下子看到這麼黑壓壓的一片人,您會覺得自己都快崩潰和絕望了。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一次讓一個客人進來。您也可以問自己,現在是開門的好時機嗎?在整個變化的過程中,您可以在這個時候和張老師進行交流,適不適合?並且自己來做選擇,與此同時,在老師重視您的時候,您自己也需要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懷和自信心,並且支持您來完成整個過程。

進行一些正念練習,做到自我關懷,慢慢就能降低神經免疫的影響,減少更多的身體症狀,其實有時間我們也能明白,恐艾的痛苦經歷就像疫苗,可以被激活,幫助您樹立一個成長了的自我,變得越來越成熟,把您變成了一個會捕魚的高手。那麼以後,作為恐艾的您也就不用再和老師一對一溝通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最終目標達成,就可以開始自己全新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