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致逝者

2020年4月4日这个清明节,显得与往年格外不同。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国内因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死亡3331人。无论是牺牲在抗议一线的战士,抑或是病逝的同胞,他们都是每个家庭中的一员。在清明节这个扫墓祭祀的日子里,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清明节,致逝者

缅怀故人,重整旗鼓,走出灾难,我们再出发!

说到清明节,它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 仍很盛行。

清明节,致逝者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清明节,致逝者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致逝者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致逝者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我国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致逝者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很多农业生产都是和清明节有关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致逝者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以免对小麦、水稻秧苗、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雨水过多会导致湿渍和寡照。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防止春旱。

清明节,致逝者

这里,小编又整理出了一套和清明节有关的农谚,和大家一起分享:

1.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3.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4.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5.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7.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8.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9.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定是丰年大有收。

10.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