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這可能是一篇改變你思維的文章。

我將會從一個特別的角度,為你獨家分析寒門、高考、貧困以及逆襲之間的深度聯繫。


1

18歲那年,孫玲第一次離開湖南農村。

因為各方面條件不足,她參加高考時的成績很低,沒能考上大學。

無奈只能選擇去了深圳打工。

然後用了十年的時間,從流水線上計件做工的“廠妹”,一步步走到了紐約曼哈頓。

成為了坐在谷歌辦公室裡的程序員。

這十年裡,作為高中生的她一邊打工一邊參加各種培訓,自考本科學歷,參加馬拉松……

最終破繭成蝶,一飛沖天。

這個故事,其實是我最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熱文。

標題叫《出生湖南農村,我用10年,從深圳流水線走到紐約谷歌辦公室》。

當時看得我精神一振,畢竟方圓百里,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勵志的故事了。

出於好奇,我在網上搜了下她的其他故事。

結果發現,網上已經有很多人在對她進行“扒皮”,質疑她的經歷造價,是在營銷。

關於事件的真假,我手裡證據不足,無法做出判斷(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搜索下)。

但我卻從這件事裡,讀出了兩個非常有意思的心態。

第一種心態,覺得孫玲的故事很勵志。

一個沒有讀過大學,家境貧寒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什麼運氣、長相之類的東西。

硬生生讓自己從一個月薪兩三千,朝不保夕的流水線工人,變成了年薪百萬的科技界精英。

她的經歷雖然傳奇,但每一步都是有跡可循,每一步你都能從她的敘述中看到她是怎麼做到的。

她能夠做到,同樣身為普通人(很多人可能起點比她還高)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

寒門逆襲的道路如此艱辛,我們需要的,就是有一個已經成功了的人,告訴我們:

堅持住,這條路走得通。

第二種心態,巴不得這個故事是假的。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心態,當我們看到有這樣的勵志故事時,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是讚歎,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是羨慕。

但還有一些人的反應卻可能是厭惡。

這就像讀書的時候,本來就學得很吃力了,你爸媽還老拿隔壁學霸的事蹟來刺激你,你說討不討厭?

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勵志故事其實是編的,是為了營銷,我們可能就像有一天得知隔壁學霸其實是靠作弊考高分一樣覺得“開心”。

因為這證明了:“努力是沒有用的”,“逆襲是不存在的”。

也就可以繼續待在熟悉的舒適圈裡,既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懊悔,也不用因一事無成而煎熬了。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2

說實話,作為一個始終關注個人成長的公眾號。

我希望孫玲的故事是真的。

只要是真的,這樣的故事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給後來的奮鬥者以莫大的鼓勵。

因為,寒門真的太難逆襲了。

高考原本是寒門逆襲的最後一個捷徑,這幾年也在以可見的速度不斷變窄。

這些年裡,每次高考結束,很多人都會出來感嘆“寒門難出貴子”,因為考入名牌大學的農家子弟比例越來越低。

據說,北京的一些名校院系發貧困補助金,都已經到了找不到符合標準的“窮學生”的地步了。

我們當然要承認現實的差距,平均而言,家庭富裕的城市學生在獲得的教育資源上肯定會有先天的優勢。

更不用說那些自主招生、保送政策了。

我看到的一個數據(來自教育觀察網)說,城市子女在報送招生制度中獲得的入學機會是農村子女的17.2倍。

羅澤爾的團隊曾經在2015年做過一個大型數據調查,得出了一個結論:

中國農村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竟然高達63%。

也就是說100個農村初中生中,大概只有37個可以讀到高中畢業。

而這些人還不會都參加高考並考入大學。

我曾經在《假如沒有上大學,你會錯過什麼?》的文章裡,引用過一句話:

無論你來自何地,家裡是何情況,只要你考入了大學,都有機會和來自不同階層的人產生交集。

所以,如果一幫已經考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的人,還在那感嘆“寒門難出貴子”,“畢業等於失業”。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人,還能有逆襲的機會嗎?

就像孫玲那樣的故事,會真的發生嗎?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3

我現在告訴大家。

真的可能發生。

在我的身邊,已經有了不少這樣的真實案例。

第一個,我之前講過。

我的一個讀者小吳,中專畢業後在老家開了五年彩票店。

31歲的他沒事刷知乎,大概也是天天看類似 “假如沒上211和985,你會錯過些什麼?”這種回答。

當他看到那些名校學生們難以掩飾的優越和各種花樣秀生活時,內心深處難免會產生深深的渴望:

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他們那樣去讀書,找一份好的工作,看到更高更廣闊的世界。

他在知乎上給我寫了很長的私信,裡面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是:

我都31的人了,還沒想好自己該怎麼辦,挺失敗的。

因為事關別人的未來,我想了一天的時間才最終回覆他,內容也很長。

核心的觀點就是:認清自己的現狀,明白自己的處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定下一些可以突破的目標,然後腳踏實地一點點地去完成。

最終,小吳決定邊經營彩票店,邊準備自考大專,同時自學英語,報考初級會計師。

這樣的目標對很多大學生而言,幾乎是個起點。

對他而言卻難如登天,多少年不學習了,31歲的人從頭來過,談何容易!

中間我們失去聯繫2年多,就在我對這件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去年年底,他突然給我發了私信,內容幾乎讓我淚奔。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小吳的私信


就在無人關注,無人鼓勵的幾百天裡,他一個人默默地重新撿起課本,學英語、學經濟法、學政治……

繼續堅持著自己當初定下的路。

雖然並不是什麼名校,但讀完一所大學專科,依然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現在的他,一邊在企業裡認真工作,一邊繼續進行著學習,準備著自考本科和注會的考試。

那些賣彩票的時候朝不保夕、得過且過的日子,已經離他遠去了。

第二個,是最早在知乎上關注我的讀者小S。

我們之前一直斷斷續續的交流。

她在三年前告訴我,她剛剛專科畢業,非常想要讀一個全日制的本科,但沒有考上,所以感到迷茫。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小S三年前的私信


再然後,她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

就在我以為她已經放棄學習,開始過上正常上班、下班,閒暇就是逛逛街看看綜藝的生活。

今年的7月13日,她突然給給我發來私信,告訴我:

她考上了全日制本科,而且比之前整整高出了50分。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小S今年7月的私信

我真的打心裡為她感到高興。


4

高中畢業,因為家庭的原因開始上班,但繁雜的工作並沒有磨滅他內心的那團火。

於是在上班途中,他堅持自學,考了自考本科,又考過了一建、二建,正在努力準備消防。

他給我留言說,希望我能蒐集一些沒有考上大學,但仍然努力拼搏的人的素材,去鼓勵那些仍然擁有夢想的人。

不要放棄,只要選擇努力,再遲都不會晚。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小Y的留言,滑動即可查看

也正是他的這段留言,促使著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和孫玲不一樣的是,我上面講的這些逆襲故事的都是真的。

他們最早看我的文章,和我交流的時候,我甚至都還沒有開公眾號。

大家萍水相逢,他們也沒有必要去編造什麼故事。

事實上,這種不通過高考的寒門逆襲雖然很難,但絕非完全不可能。

《異類》這本書裡曾經統計過。

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75人中,有5分之一出生在1830年—1840年的美國。那是美國蓬勃發展的時代。

而我們現在,正身處在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

一箇中國曆史上,整體環境最穩定,但社會結構又在持續發生大變革的時代。

我需要為大家科普一下的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的“盛世”,其實就是家中有餘糧,沒有餓死人。

要是遇到戰亂,動輒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人最不能決定的,是生存的大環境,是一個大的社會趨勢,出生在戰亂年代,怎麼做都是命如草芥,怎麼選都不過是為了苟活於世。

所以,你只要稍微有點歷史的視野,就應該明白:

現在的我們,幾乎已經趕上了歷史以來最好的時代。生在當下,我們更應該是慶幸而不是抱怨。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與整個社會、國家共同進步發展的機會。

只要你已成年,智力正常、四肢健全,很難說在當代中國,還需要為溫飽發愁。

倒是很多身體有殘疾的人,還在努力地自食其力,甚至造福一方。

而那些年紀輕輕,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基本都是自己的原因,或賭或懶或貪。

用郭德綱的話說:

自古以來的職業叫花子,沒見過要早飯的。他要能一早起來要飯,也就不用要飯了。

所以,所謂的“寒門逆襲”並不是在生存線上掙扎。

而是在一個很低的起點上仍然不甘平凡,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更好生活,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十年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精英:寒門沒上大學,靠什麼逆襲?



5

之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裡,看不到太多寒門逆襲的人。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進入了“稀缺”陷阱。

這段時間,工作非常忙,忙到我喘不過氣來,於是整個人的狀態都很差。

最忙的時候,我想辦法抽時間看了一本書。

名字叫:《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

裡面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貧窮之人會一直窮困潦倒,忙碌的人永遠日理萬機,孤獨的人會終日形單影隻。

說白了,你越缺少什麼,你的全身心就越會被什麼所佔據。

當活著就需要用盡全力的時候,你還跟我談什麼理想?

當晚上十二點前睡覺都是一種奢望的時候,你還跟我談什麼睡眠多重要。

就像那個段子說的:都說經常吃泡麵對身體不好,我都頓頓吃泡麵了,還在乎什麼健康。

很多沒能考上大學的寒門學子,因為家境貧寒,學歷不高,可能很快就會陷入“打工掙錢”的陷阱之中。

因為缺錢,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短視。為了多掙錢,什麼活都幹,最後讓自己疲於奔命。

最終,錢沒掙到多少,寶貴的時間和激情卻全消耗掉了。

火影的作者岸本齊史,一開始也是窮得叮噹響。

為了賺錢,他什麼流行畫什麼,結果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特點,越來越淪為“作畫機器”。

後來被人點醒,他才痛下決心,不再將目光只盯在那些解決“吃飯的問題”上。

而是去提升自己作品的內涵,去學習更深更廣的東西。

因為不再一味為迎合市場而作畫,幾年裡他都過得很窘迫。

但在過了那段貧寒的日子後,他注入了獨特情感的作品開始越來越火,終於成就了漫畫史上的傳奇鉅作《火影忍者》。

有時候你缺的,並不是那一兩千塊錢,而是思維和認知的改變。

在我們的身邊,可能到處都是十分緊急,實質並不重要的事情。

當我們為了養家餬口,想盡辦法去努力把這些事做好的同時,也意味著忽略了那些重要卻不緊急的東西。

但事實上,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是可以被你自己定義的。

到底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

還是那句話,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每個月少點錢,可能會影響生活質量,但絕不至於活不下去。

如果不跳出來思考,一直把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眼前那些需要耗費你大量精力才能獲得的短期利益上。

就很可能就會一直陷入忙忙碌碌,卻又始終毫無起色的陷阱之中。

這才是真正的沒有出路。

二是應激保護,自我麻醉。

人在面對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時,很可能會陷入一種應激保護機制中。

比如,看到可怕的猛獸,我們理應該趕緊逃跑,但偏偏一步都挪不動。

有恐高症的人到了樓頂,往下看的時候本來應該是趕緊離開,卻偏偏有很多人都會產生想要跳下去的奇怪念頭。

實際上,這是人的大腦和心理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因為外界的刺激太強烈了,於是大腦開始自我麻醉,減低敏感度,這樣就不用去面對那麼強烈的刺激了。

生活中也一樣,當我們因為起點太低、條件太差,而陷入痛苦且看似毫無希望的底層生活中時,可能很容易就被引誘去選擇“自我麻痺”了。

滿足於那些淺層的,簡單易得的快樂,而再也不願意為了某件事情去全力以赴。

為了讓自己這樣過得更心安理得,我們還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

更不願意去相信那些和我們處在同一條件,卻憑藉個人努力實現逆襲的故事。

因為我做不到,所以我也不希望聽到別人做到。

你如果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基礎不好,偏偏又不努力的人。

會發現,大多都是在這兩種狀態中:

要麼瞎忙,越忙越迷茫;

要麼徹底放棄,天天沉迷於網遊、抖音、綜藝、小說等,然後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