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很多功臣,在劉邦稱帝后,都未能善終,像韓信、黥布、彭越等大將甚至被殘忍誅殺。而張良則是個例外,他自始至終都為劉邦所信任,後來又贏得呂后的敬重,晚年的他隱居田野,不問朝政,卻享受著皇族的厚待,富足安詳的度過了一生。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所謂開國功臣,往往都是人中才俊,有著極高的本事,但為何唯獨張良能獨善其身,得到善終呢?這得益於他能妥善的處理君臣關係,其中的道理,對我們今天處理上下級關係同樣值得借鑑。

張良的才華此篇不做贅述,他在楚漢之爭中多次解救漢軍於危難之中,劉邦稱他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嘆謀略不如張子房。太史公評價他:人不可貌相(張良身體柔弱,像一個小姑娘的身軀)。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故事一:

公元前201年,劉邦大赦天下,封賞功臣。張良生性柔弱,狀若婦人,自從跟了劉邦以來,從來沒有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甚至連後勤工作都沒做過,自然沒有任何的戰功。眾人都爭相顯擺自己的成績,想要封得更多的城池財物,劉邦卻喝住大家,說:張良雖然沒有和你們上過戰場,但是他運籌帷幄,為我出謀劃策,功勞比你們都大。於是想封齊地3萬戶給張良。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張良卻真誠的推脫:當初我傾家蕩產在下邳起兵,一年多沒有什麼起色,後來萬幸在留縣遇到了皇上,這是我的榮幸啊!皇上不嫌棄我的低微,採用我我的一些建議,僥倖的是沒有出現差錯,所以我算不上功臣,是皇上讓我有了今天。劉邦聽了非常高興,最後聽從張良的意見,把他封為了留候,以紀念和自己相遇之事。

故事二:

張良被封為留候後,又跟隨劉邦平定了代國,出奇計奪去了馬邑,徹底實現了漢朝的統一,可謂立了大功。劉邦十分高興,和眾將喝慶功酒,酒席散後,張良主動留下來像劉邦真誠的吐露心聲:我本為韓國人(戰國時的韓國),國家被秦國打敗,殺了韓王和自己的父母,我因此才不惜傾家來起兵,為的就是給父母報仇,但是都沒能成功。後來,我遇到了陛下您,終於消滅了秦朝,真是我的福分。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這麼多年來,我身體柔弱,沒有殺敵的本領,就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得到了陛下的重視,現在又封了候。這些都是平民百姓一生也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我張良來說已經非常知足了,現在陛下已經平定了四海,我希望能夠丟下人間的事情,去享受一下自己的萬年,請陛下恩准。

故事三:

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所以想廢掉呂后的兒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心意已決,多人勸說沒有作用。呂后心急如焚,逼著張良給他想辦法。張良知道呂后志向很大,以後很可能會掌握權力,因此獻出一計。他知道光靠嘴說是改變不了劉邦的,於是他告訴呂后一定想方設法去深山裡把四個隱居的老人請來,並給太子當老師。只要,劉邦知道了,肯定會改變想法。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呂后,立即按照張良所說的去把四個老人請來了,並施以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待遇。後來劉邦設置酒宴,看見太子身邊有四個老人,感到很納悶就去問這四個人是誰,得知是自己請了多次也請不來的四位隱士,心中大驚。他隨即告訴戚夫人:你看,我本來想廢掉太子的,但是他現在竟然得到了四個高人的輔佐,說明他羽翼已經豐滿了,難以改變了。於是,廢太子之事沒有做成,劉邦死後,太子順利當上了皇上,呂后成為了皇太后,他們對張良百倍感恩,雖然張良隱居在深山,但經常收到呂后送的慰問。


張良和劉邦的3個故事,你悟透了,勝過你伏案工作3年

張良“孺子可教”典故雕像


三個故事三個道理:1、任何時候不要攬功,就算成績再多,記得要說這是上級領導有方;

2、要敢於示弱,不要對領導造成威脅,該放棄的要果斷放棄;

3、要看清形勢,多給自己留幾條路,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果,讀完三個故事,你能悟出這三個道理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在處理上下級關係上你會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