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3月4日,中央在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被稱為“新基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承擔著疫後經濟復甦使命,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很快成了產業界熱門概念。


截至目前,13個省份相繼公佈2020年投資計劃,投資金額已高達34萬億,相當於2019年全國GDP的三分之一,且這一數字依然在增加中。


說起“基建”,大家都不陌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依靠4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力刺激,不僅僅讓我國經濟從次貸危機的低谷中明顯復甦,實現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更帶動了中國商品房市場在十幾年的時間裡迅猛發展。


08年的“基建”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橋樑、航空等建築工程,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舊基建”。


跟08年不同的是,這次投“基建”二字之前多了個“新”字,那麼“新基建”又到底是什麼呢?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此次“新基建”包含7大領域:

① 特高壓

②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③ 5G基站建設

④ 大數據中心

⑤ 人工智能

⑥ 工業互聯網

⑦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這些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 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表面上看,新基建的7大領域與房地產沒有直接關係,很多人也許會說,這次科技是主流,房地產真的要涼涼了,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01

產業地產為新基建提供載體


雖然新基建瞄準的是高精尖行業,但是依然需要產業園區提供研發載體。而現在大部分的產業園區並不能承載這些新興行業,所以必須改造或者新建,這就為房地產商發展產業地產帶來了全新的機會。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從圖二也可以看出,2020年新增的9000多億專項債中,園區的專項債投資甚至超過了交通,成為今年投入量最大的方向。這說明,政府對產業地產的的扶持也是不遺餘力的。為什麼園區投入如此之大?因為無論什麼高精尖產業,都需要園區這個載體,更需要相應的配套。


目前,百強房企有半數已經涉及產業園區建設,在未來的產業園區建設中,新基建必將注入更多活力,相關的房企必然可以分到一杯羹。


事實上,不少涉足產業地產的頭部開發商,早就在行動了:2月25日,華夏幸福與國內自主晶圓再生量產領軍企業協鑫集成簽約,總投資50億元、年產360萬片再生晶圓項目落戶合肥肥東產業小鎮。


2月27日,張江科學城舉行重點項目集中籤約、開工啟動儀式。共集中籤約項目30個,集中開工啟動項目20個,涉及創新研發平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個領域,50個項目共投資達364億元。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圖來自@新浪財經


02

房企多元化發展直接參與新基建


如果說發展產業地產,為新基建提供產業園區只能算打了“新基建”的“擦邊球”,那其實,早在2018年,多家頭部房企紛紛表示為了打破行業天花板、探索全週期綜合性競爭力,新基建等科技領域已經成為他們的新的切入口和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方向。


就碧桂園來說,公司已在機器人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2020年1月12日,碧桂園旗下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開業,店內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調酒機器人以秒為單位制作出品的同時,迎賓機器人可與客人聊天、自主導航引路及自動避障。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疫情期間,碧桂園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首批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在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正式投入使用,為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


除了餐飲機器人以外,公司積極研發工業機器人、建造機器人等,尤其是在房企產品標準化方案持續推進的情況下,建築機器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護建築工人安全。對於其他領域機器人同樣可以提高該行業的工作效率。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圖來自@新浪財經


由於大部分房企並沒有科技基因,與科技公司合作也就成為了房企多元化發展的主流模式,通過充分發揮對方技術優勢,推動自身發展。


從去年下半年起,各大房企巨頭紛紛聯手科技行業“領頭羊”,如萬科8月和微軟牽手、10月和比亞迪設立投資資金;綠地則在9月底先後和中興通訊、阿里巴巴展開戰略合作;11月,華潤置地與華為、中國電信啟動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圍繞智慧園區、5G等方面。


03

房地產是新基建產品重要應用環節


除了直接參與新基建的建設,還有大部分房企間接參與,利用新基建技術增強自身產品的優勢。


例如,新基建中的5G、大數據等技術可以與地產項目的相結合。新基建可以作為一個紐帶,在房企發展多元化的同時,可以實現新基建在社區中的應用,例如智慧社區、智能家居等等,從而提升房企的競爭力。


尤其是這次疫情,讓智慧社區的優勢更加突顯。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比如,金科物業的雲監控平臺,對小區進行嚴格的車輛進出入管理,保障業主的居家安全性。當然,人臉識別攝像頭還能夠對人員身份進行高效識別,配合溫度測量和人員信息庫,不僅能夠有效的阻止非小區業主進入,還能夠幫助物業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掌握體溫異常業主的身份信息,為後續跟進提供信息支撐。


當然,智慧社區並不是簡單的有個人臉識別門禁、有個智能攝像頭,自動噴淋系統等就夠了。隨著新基建技術的不斷推進,智慧社會將不斷顛覆我們的想象。


又如,3月19日,美的置業聯手阿里雲發佈的首個AI智慧社區,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於未來居住的所有想象。 這個位於佛山的小區美的領賢公館,住戶的很多生活場景,像極了科幻電影裡的生活: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比如電梯不用按按鈕,就靠手機APP就可以遙控操作;大樓的門,也不用手推,手機上點一點,就會自動打開;最神奇的是,如果小區裡有業主沒戴口罩,手機會自動收到短信提醒。系統還會自動記錄下他在整個小區裡的所有活動軌跡。


還有垃圾桶如果快要滿了,物業也會收到通知,趕緊讓保潔人員處理。


再比如,業主的車位突然被其他車輛佔用,物業也有能力及時發現並進行處理。此外,社區的雲朵社區APP還能及時通報全國/周邊疫情,通過春雨醫生問答、和美醫療在線服務,解決疫情期間看病難的問題,並通過蘇寧生鮮的在線購買,減少業主出門的要求,儘可能減少業主和外界的接觸。


連同社區360度智慧眼在內,這個智慧社區項目擁有包括智能視頻巡更、垃圾滿溢識別、智能無感通行、物業智能指揮調控能力、重點區域佔用監測等十項智慧黑科技,完全顛覆傳統的社區生活。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除了智慧社區,智能家居也是重要的應用場所。比如萬科提出的 “全屋智能化系統”,包含了智能密碼鎖、智能攝像頭、智能紅外窗簾、智能環境盒子、智能人體探測器和智能門窗磁、智能睡眠系統等的全屋智能系統。


另外,5G實現的遠程醫療技術,能夠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養老服務痛點,只需搭建平臺載體,就能連接醫療客戶和醫療機構兩端,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種傳感器,可以日常監測老人生活,能夠解決目前居家養老所能面臨的絕大部分問題,以及大數據帶來的精細化、個性化服務,都為房企開發高品質的康養地產提供了技術支持。


04

新基建或給房企帶來全新的經營方式


疫情期間最火的“網上賣房”也是得益於5G技術的發展。隨著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示範區、沙盤等手段或將被大量的虛擬房屋參觀和增強現實中心替代。


通過VR技術,客戶能夠明確知道房源的具體數據,從小區大門到具體樓盤、樓層再到虛擬的室內場景的全細節都能身臨其境。而過程中所積累的用戶數據為房企提供更加精準的解讀視角。


新基建的新風口下,房地產業該何去何從?


在未來,5G應用的拓展,會帶來更多購房、看房方式的改變,而大數據的應用,則會帶來更廣泛的影響。前端的城市分析、市場分析、客戶分析,中端的小區規劃、產品設計、戶型需求,後端的客戶來源、拓客方式、銷售方式,都將受到大數據的影響。


“新基建”不像傳統的基礎建設投資,直接拉動房地產投資,但新基建也蘊含了新的機會,只要房企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就能在其中找到機會。


不管怎麼說,房地產企業未來一定會受到科技的強烈衝擊,“地產+科技”才是房地產未來的主流,主動擁抱科技,並接受科技帶來的經營理念、產品理念、銷售方式的改變,通過科技賦能,讓未來的居住更加舒適、智能、便捷。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