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早发渔浦潭

(唐)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发,出发、启程。李白“早发白帝城”,就是早上的时候从白帝城出发。渔浦潭在浙江萧山。

东旭早光芒。东旭就是太阳。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就叫东旭。早,表时间,很早,太阳就出来了。这句诗没什么意思。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渚禽已惊聒。渚是水中的陆地。有很多水鸟就在那“渚”上叽叽喳喳叫。聒,是声音嘈杂。天刚亮的时候,各种鸟会叽叽喳喳乱叫,挺吵。在乡下很常见,城市里很难见到。“惊”这个字,没必要做太多解释,主要还是在“聒”,就是鸟叫声很大。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卧闻渔浦口。渔浦口就是题目中的渔浦潭。孟浩然要去绍兴玩,坐船路过这里,在这里过夜,是在船上过夜的。卧闻的意思,是说天亮了,鸟叫声很响,孟浩然他醒了,但是没起床。他就躺在床上听一听渔浦口这边都还有什么动静没有?有什么动静呢?桡声暗相拨。桡是船桨。这句不会解释,有点专业或者有点生活经验才行。不知道停船的时候,船桨还要不要动?或者不是人为的在划桨,而是有那么很小的动静,在拨水的动静,所以用“暗”,就是动静很小,不明显。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区别于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当中最关键的一句,或者一个字一个词,数量不多——我们读古诗词,还可以在任一句诗中,找到一个或多个关键的字和词。它不一定是诗眼,但对理解一句诗非常关键。回头我准备给这样的字词命名一下。

以上面提到的几句诗为例,咱们来看看哪些字/词是每句诗中最关键的:

第一句,东旭早光芒。这句前面说了,没意思。跳过。

第二句,渚禽已惊聒。这句有两个字是关键字。【1】渚。渚是水中的陆地。孟浩然他写这首诗,是在船上。这时候他的视野,就是他所能看见的东西,一个是水上的,水上有陆地,不管多少块(这可能是昨夜路过时所见,也可能是想象,都有可能);另一个就是岸边。岸上有什么风景,这一点下面的诗是会再写到的。所以说,为什么“渚”这个字关键。第一,它不是常用字,至少现在我们用的不多;第二,这个字也是一个方位,类似于坐标。诗人先写到它,然后再写到什么,有一个视野的问题。【2】聒。聒就是吵,声音嘈杂。这个字有什么用?很有用。因为鸟叫声很大很吵,孟浩然就醒了。醒了之后,才有了接下来的句子:

卧闻渔浦口。这一句关键的字词就是“卧闻”。原因上面说了,天刚亮,因为鸟叫声很嘈杂,人就醒了,但还没起来,是躺着在听外面的动静。外面有什么动静呢?桡声暗相拨。这就是“卧闻”到的声响之一(上面的“渚禽已惊聒”也是卧闻到的声响)。桡声暗相拨,这一句的关键字,就是“桡”和“拨”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咱们可以来小结一下:每一句诗,都可能有它的关键字词。这个字词,不一定就是诗眼;它可能只是一个偏僻的词汇,比如“渚”和“桡”,我们现在用的少,多数人需要查一下字典才能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第二点,它对上下文能起到串联的作用,比如“卧闻”。第三点,一句诗里面,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关键字词的数量不固定,一个,两个,多个都有可能。第四点,不一定所有的诗句都有关键字词,不要刻意去找。

我们读古诗词的时候,如果理解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那么要把一首诗基本的意思读懂就容易。

日出气象分。前面说“东旭”,这边说“日出”,时间在推进。旭,是刚刚有太阳光;到这里,是太阳出来了。太阳一出来,是“气象分”。气象的意思是景象、景色。太阳出来了嘛,周围的景色看的很清楚了。怎么个清楚法?

始知江湖阔。这时候一看,原来江面那么宽阔呢。这就是“气象分”后看到的景象。包括后面的几句,也是景色分明的内容: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首先是人: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其次是动物: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这四句,也是“气象分”之后的内容。

美人常晏起。古代的“美人”有很多种意思,这里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一样,就是女孩子。美不美因人而异。古代文学作品要是读的多了,就会被迷惑,会以为人世间全是漂亮的女孩子。其实并不是这样,对吧?晏,迟、晚的意思。这样来看,我们知道孟浩然这句诗只是一种想象。他可能看到了几个女孩子在水边梳洗,然后就说,这些女孩子都是漂亮的女孩子,而且她们都起的很晚。照影弄流沫。照影是以水为镜,流沫是水花。其中那个谁,对着水中的样子梳洗打扮,边上那个谁谁就开个小玩笑。有说有笑,小打小闹。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有不少人,嘲笑当代人只会说大白话,不会像古人那么含蓄、有诗意。其实不必如此。像这句“照影弄流沫”就是古人的诗意,但现实中没必要这么说。而且,这首诗可以确认是孟浩然年轻时候的作品。因为它在练字,不朴素。这不是孟浩然诗歌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特色是“清”:清淡,自然,朴素。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猿,猿猴。猿猴来到岸边喝水。它们小心翼翼的,有什么动静它们就会“惊”。前面也有个“惊”,渚禽已惊聒,这边重点在“聒”,水鸟很吵,不在“惊”;猿猴就得是“惊”,它们的警觉性很高。当地的人,比如那些行船的人、在岸边洗漱的女孩子等等,他们担心打搅到猿猴,也都很小心翼翼,这就是“畏”。不是害怕猿猴来攻击,而是害怕打搅到猿猴来喝水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獭,读音是tǎ。我没有见过这种动物,下面的介绍是我从别处看来的,仅供参考。獭是一种两栖动物,这里主要介绍一种,叫水獭。水獭,又叫鱼猫、水狗等等。它们生活在河流和湖泊,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是吃鱼的。水獭吃鱼的时候,一条鱼往往只是吃一两口就不吃了,然后就扔在一旁再去抓新的鱼来吃一两口,再扔一旁。这样,那些没有吃完的鱼就堆在一起,就像古时候人们祭祀时的供品一样,古人就把这些鱼看成是“

祭鱼”。獭祭,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细读唐诗: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后来还有引申。李商隐写诗,喜欢用典故,喜欢去搜集很多史料,这种行为和水獭吃鱼很像,都是在堆积材料,所以有人就用“獭祭鱼”来形容李商隐。唐诗里写到“獭”或“獭祭”的情况很多。除了孟浩然、李商隐写过,还有

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储光羲等等也都有诗写到。可以这么说,唐代的时候獭这种动物还很常见,不像我们现在,水獭数量很少,已是近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最后两句诗是总结性的: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无闷”就是不闷,很有趣。这次坐船出游,太有趣了。这是关键词,它包括了前面所写到的各种景象:【1】日出;【2】水鸟在叫;【3】水边洗漱的漂亮姑娘;【4】喝水的猿猴;【5】抓鱼的水獭……等等。更何况,天气还这么好,是个大晴天。豁,开阔的意思。天气好,视野开阔,心境也开阔。

202004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