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張先生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處於班級的中等,一次孩子突然考進了班級前三名孩子非常高興開心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爸爸。孩子仰起頭特別希望能夠聽到爸爸的表揚,不過此時張先生正在忙著手裡的工作,對於孩子的好成績並沒有給予誇獎。只見張先生頭也不抬的說道“考進前三名有什麼意思?你所在的學校也不過時市裡面一般的學校而已。你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這次也很有可能是運氣好。”

孩子聽後十分掃興地回了房間,默默地打開書本準備寫作業。沒多大一會兒媽媽叫孩子出來吃飯,孩子受到爸爸的話影響感覺沒了胃口,於是便回應稱自己還不餓。這時候張先生接茬說道“學習不是一時衝動的事兒,成績稍微好一點兒就和打了雞血似的,得有學習的長性才行。你又沒有比別人聰明,天賦又不行,還是踏踏實實的來。”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孩子聽到爸爸的話委屈得眼淚在眼圈裡打轉。心想“這次的好成績應該就是靠運氣得來的吧。自己真的學不好的。”

一、為什麼父母經常會否定自己的孩子?

1.對孩子設定的目標要求過高

莉蓮·凱茲在研究中發現導致孩子出現越來越不自信的原因有三點,其中之一就是過高的目標設定。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變成了完美主義者,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得好一點更好一點,於是給孩子設定了很多超過孩子能力範圍內的目標要求。當孩子做不好時,父母便會不留情面的貶低。父母的期待值越高,對於孩子的容忍度越低。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2.把孩子當成發洩情緒的載體

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不會好好說話,習慣以打壓貶低的口吻來和孩子交流。無意間孩子承受著父母的語言暴力,成為了父母發洩情緒的載體。也許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或者是在教育上遇到了瓶頸,在相處關係中處於強勢一方的父母雖然疼愛孩子,卻也對孩子惡語相向。

3.為了樹立自身在孩子眼裡的權威

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父母們總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父母們認為自己具有對孩子指手畫腳的權利,把自身的控制慾傾瀉到孩子身上。傾向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樹立自己在孩子心裡的權威,打壓貶低這種過激的教育方式便會被父母們信手拈來。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二、長期否定孩子,會帶來哪些傷害?

姜文是人們非常喜歡的導演,他拍攝的作品受到觀眾的歡迎。但是在訪談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過自己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即便是拍攝出了優秀的作品,他仍然會覺得不自信。

他提到過自己曾經的一段經歷,當年他考上了大學很開心的想要把這個消息和母親分享,但是當他狂奔著回到家,告訴母親這個消息時,得到的卻是母親的冷漠應對。一句“廚房裡還泡著你一盆沒洗的衣服呢。”讓他所有的興奮都蕩然無存。得不到母親的肯定是他一直以來介懷的事。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1. 父母的否定讓孩子活在自卑之中

在孩子的成長中,自我評價是依靠環境評價逐漸建立起來的,如果所接受的環境評價較為負面,那麼孩子很難呈現出正向積極的自我評價。喜歡否定孩子的父母只會將孩子推入到更深的自卑情緒之中。

2. 導致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父母本應該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但是因為打擊否定的教育方式時的親子關係變得越發的疏遠。內心安全感缺失也會導致孩子在性格上呈現出較為懦弱的一面。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3. 促使孩子身上出現過於爭強好勝的一面

當孩子總是被負面評價包圍時,內心的牴觸反抗意識會變得越發的明顯,這使得被否定的孩子在成年後表現出極強的好勝心。孩子心思敏感,同時抗挫能力差。

三、父母應該怎麼正確發表看法?

1. 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在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中,男主生活的窮困潦倒,但是他仍然在最艱難的時候鼓勵孩子說,“別讓別人告訴你成不了才,即便那個人是我也不行。”父母給予孩子的肯定和鼓勵終究會融入孩子內心成為堅而有力的能量。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2. 為孩子設定合理的目標

恰到好處的目標可以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讓孩子更加有完成的熱情。過高的目標設定只會增加孩子的畏難情緒,隨著目標的無法實現,孩子開始懷疑自我。合理的目標設定才能夠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我。

長期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父母別再忽視了

3. 容許孩子有不如他人的地方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有著各自的成長節奏。當孩子表現出差強人意的地方時,父母的打擊,否定智慧摧毀孩子最後的自信。當孩子表現出不如他人時,這也是最需要父母的幫助的時刻。

在《把生命活給自己看》一書中提到,別人沒有拒絕你時,你卻先拒絕了自己。

可見自卑就是這樣一種無形中否定了你所有可能的力量,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相信自己,父母對孩子不設限才能讓孩子的能力不受限。大家對於否定式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看法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