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他領導印度人民開展了追求獨立自主的“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給英國的殖民統治以沉重打擊。甘地一生都奉獻給了印度的自由獨立運動,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國父”“聖雄”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青年甘地


1869 年,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於印度的一箇中下階層家庭,家人都是印度教虔誠的信奉者。甘地小時候靦腆著怯,循規蹈矩。

19歲時,甘地赴英國學習法律。他在英國不僅學到了大量的法律知識,還閱讀了各種宗教書籍。在英國取得律師資格後不久,甘地去了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南非。在種族歧視觀念根深蒂固的南非,他親身體驗了印度僑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894年,甘地發起成立印度人大會,組織領導了些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 用全部精力為印度僑民服務。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在南非的鬥爭中,甘地的人生觀和社會政治觀基本形成。他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種特殊的鬥爭形式一非暴力抵抗運動。甘地認為,“以牙還牙“ 的報復原則,只能導致人類喪失理智,人們不能砍掉別人的腦袋強迫他改變信仰,不能用槍彈穿透別人的心勝來強行灌輸仁愛之心。 暴力只能孕育暴力,應當以仁慈來改造人類。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領導印度人民進行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自由獨立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提出的行動綱領十分簡單而明確,他號召印度人民在各個方面抵制英國:學生罷課,抵制英國人開辦的學校;律師抵制英國人的法庭:政府官員拒絕到英國殖民機構任職:士兵拒不接受英國頒發的獎章等等。甘地希望通過這種運動推翻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在推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過程中,甘地多次在全國旅行,更加深入身審上布服裝的甘地地瞭解印度的國情,同時宣傳自己的思想,聲名顯赫的甘地始終把自己看做是普通人。他常常坐三等列車旅行,赤著雙腳,身穿土布衣服,手執竹製柺杖,每天要向群眾發表五六次講話。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甘地的巨大聲望使他成為印度國民大會黨的領袖,他的思想也成為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甘地領導的幾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雖然都遭到鎮壓,但仍給英國殖民地當局以沉重打擊。在印度人民日益高漲的反英浪潮的打擊下,二戰結束後,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甘地小故事

  • 15歲時,甘地從哥哥那裡偷了了一小塊子,事後非常後悔,便給父親寫了一份悔過書。父親被兒子的誠實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不但沒有加以責罵,反而更加信任他了。這件事情對特地的融動很大,他說這是自己受到的第一次“非暴力”
  • 有一次,甘地坐火車旅行,買了頭等座位的車票,卻在途中被幾個官員強迫去火車車廂。甘地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結果被趕下火車。他乘坐馬車繼續趕路,白人領班又把他從馬車車廂裡轟出來,讓他坐到馬車伕旁邊的腳踏板上。甘地忍無可忍,表示抗議,但卻遭到一頓毒打。這是甘地平生第一次捱打。
  • 印度人大會成立後不久,一個被歐洲僱主打掉了兩顆門牙的印度人找到甘地,請求幫助。甘地決定為這個人伸張正義,起訴僱主,還替這個印度工人找了一份新工作。消息不脛而走,甘地從此成了下層人民心中的救星。
  • 為了抵抗英國的經濟侵略,在20多年的時間裡,甘地號召所有印度人拒絕使用洋布,而改穿土布衣服。他本人身體力行,在後半生中一直穿著土布衣服,每天還抽出半個小時紡線。


甘地主義


甘地在推行反侵略鬥爭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甘地主義”,包括甘地的哲學思想、 社會政治主張(通過非暴力革命實現印度的自治或獨立)、經濟思想(提倡手工紡織,抵制西方物質文明)、社會思想(建立平等和諧的社會)。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聖雄的悲劇

“國父”甘地的做法有許多不當之處

  • 1922年,印度喬裡喬拉村的農民示威遊行,警察向他們開槍。被激怒的群眾襲擊並放火燒燬了警察所,打死燒死21名警察。英國殖民當局進行了殘酷的報復,44人被殺害,幾百人被流放。甘地認為沒能制止群眾的暴力行動是自己“最慘痛的恥辱”。
  • 無論是在南非還是印度,村地在進行鬥爭的同時,始終對英國政府抱有幻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甘地支持英國作戰,甚至拖著虛弱的身體為英國招募士兵,希望以此來博得英國的好感,使英國在戰後能讓印度自治。然而,英國當局回答甘地的卻是1919年的進一步鎮壓。
  • 甘地在晚年時曾建造秘密會所並與年僅十幾歲的女孩發生過共同沐浴、陪睡(甘地在37歲提出自己要禁慾,但是這種方式也令一些學者反感)。
  • 二戰時期,甘地曾勸中國放棄抵抗日本。推行“非暴力不合作”。
  • 甘地晚年致力於調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主張印度教、伊斯蘭教團結合作,這招致了部分印度教狂熱分子的不滿。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地導致了印巴分治。

世間再無甘地


1948年1月,甘地在做晚禱時,被個狂熱的印度教徒開槍打死。甘地在倒下的瞬間,還以手加額表示寬容手。愛因斯坦曾說:“我們下一代的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有過這樣一個人”

“印度國父”甘地的一生該如何評價?


總結

人們對甘地的評價眾說紛紜。一些人認為他簡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他是“欺世盜名的救世主”“嬌揉道作的陰謀家”, 甚至斥責他為“印度封建主義不折不扣的辯護士”“帝國主義的幫兇”“群眾性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叛賣者”。從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及許多學者的觀點看,其作用在國際上也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此來看,“聖雄甘地”的功還是大於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