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资源

动物

西湖景区内共有鸟类119种,哺乳类动物20余种。西湖水面就有水鸟38种。丁家山、乌龟山等是鹭鸟的栖息地,鹭鸟数目在两万只以上。

植物

西湖在石灰岩地区,发育着一些落叶阔叶树种。西湖周边群山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间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西湖景区内种子植物物种共有184科739属1369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9属28种,被子植物150科675属1273种,蕨类27科45属6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浙江楠、野大豆、短穗竹等2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3种。列为国家级或省级保护珍稀植物预备清单有浙江润楠、堇叶紫金牛、线萼南蛇藤、脉叶翅棱芹、寒竹等5种。

  • 古树名木

西湖景区内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共620株,分属38科65属87种(或变种),其中300年以上一级保护古树有138株。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西湖景区

西湖生态

主要景点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比如,南宋时评选产生的“西湖十景”,至今已流传了千年。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景点介绍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西湖

西湖十景

杭州西湖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也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种基因是无法复制的。西湖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故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景名流传于世。名中有诗,名中有画,以命名艺术之美点化自然山水。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作为文化景观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西湖十景评选


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西湖

西湖十景

美誉度。比如,南宋时评选产生的“西湖十景”,至今已流传了千年;1985年组织开展的“西湖新十景”评选活动,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于2007年举行的“三评西湖十景”活动,更是进一步打响了西湖品牌,提升了西湖和杭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游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苏堤春晓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苏堤春晓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曲院风荷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平湖秋月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 “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断桥残雪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断桥残雪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 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

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上视域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因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间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红柳绿,游人如织。

花港观鱼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花港观鱼”位于南宋时(12-13世纪)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该景观单元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

柳浪闻莺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柳浪闻莺

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范围约0.54公顷,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潭印月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

小瀛洲岛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

双峰插云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双峰插云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雷峰夕照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范围约13.19公顷,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

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雷峰塔还因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而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丰富的历史内涵。2002年,为使遗址不再被风雨剥蚀,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于遗址之上的保护性塔,兼顾恢复了古塔本身及与保俶塔的对景景观。

南屏晚钟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该景观属佛教文化古迹,以听觉欣赏为特征。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纪)以来就有“东南佛国”的佛教胜地。始建于公元954年的净慈寺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西湖南北的两大佛教道场之一。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随之形成悠扬共振齐鸣的钟声。今已成为杭城除夕夜迎新辞旧的撞钟活动场所。

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园林与名胜》(现更名《风景名胜》)杂志、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5家单位联合发起举办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全国各地有10万余人参加,共提供7400余条西湖景点,最后评选出10处景点。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先后在10处景点竖立景碑或镌刻景名。

吴山天风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吴山天风

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阁,秀出云表,巍然壮观。山道旁,有一组形态各异的岩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称为“十二生肖石”。吴山山顶建有“江湖汇观亭”,站在亭中,钱塘江和西湖全景一览无余。在亭侧通往云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观遗址,遗址旁留有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书:吴山第一峰。

春秋时期,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满陇桂雨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满陇桂雨

位于满觉陇村、石屋洞前一带。满觉陇俗称满家弄,明清时盛产桂花,为西湖著名赏桂胜地。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桂花树被大量砍伐,仅剩少数农家屋前屋后几株老树。抗日战争胜利后稍有恢复。1950年后,新种植一批桂树,至1955年前后,连同老树,数达万株,其中树龄最长的约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一代传一代,终于造就了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户户皆植桂,房前屋后,村内村外,满山坡,路两旁,举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后,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桂花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细小而量大,盛开时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

玉皇飞云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玉皇飞云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钱塘江,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山体挺拔高耸,山顶常有云雾飞绕,因而取景名为“玉皇飞云”。

玉皇山在南朝梁时已有佛寺,五代吴越国时经全面开发,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开通山东麓慈云岭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庙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庙改为道教官观,山顶福星观及慈云宫在清代极为兴盛。

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

云栖竹径

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素以深山古寺,竹径磬声称胜。

康熙皇帝曾四到云栖,赋诗题额,并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浙江地方官为此建“御书亭”、“皇竹亭”以记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栖。清末以后,云栖竹林屡遭破坏,不复旧观。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竹林更遭滥伐,几近灭绝。1950年后,在杭州市园林部门护理下,竹林逐步复壮,整修寺宇,开辟茶室。今天的云栖竹径,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

九溪烟树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九溪,俗称“九溪十八涧”,十八涧系指细流之多。位于西湖西边鸡冠垅下。源发翁家山杨梅岭下,途汇清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清头和方家九溪,曲折隐忽,流入钱江。

1947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发现古代冰川遗迹,认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时,杭州西湖尚为一片冰雪世界,当时下龙井是一处储水盘谷,承受大量冰雪,经九溪十八涧东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涧峻险地段。民国期间,九溪十八涧一带有二、三私家茶庄,卖茶水并供应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庄所备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涧边石块权充桌椅。1975年以后,园林部门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馆、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环境,疏浚泉池,筑水坝,架画桥,布蹬道,造亭子,扩大游览面积。

黄龙吐翠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黄龙吐翠

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一目,“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贴泉池巉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景。

黄龙洞在宋、元、明、清代皆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期改为道观。此处前为庭园,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与人工建设为一体,为期上雅幽园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化内涵与寺观园林景象于一体面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黄龙洞山门到二门之间,有一段长而曲折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墙漏窗,颇多可赏景物

龙井问茶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龙井问茶

位于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五代此地建有龙井寺。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名。且龙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摆动,然后慢慢消失。龙井不仅有名泉、名景,还有名茶。龙井茶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为茶中极品。

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风气,元明间,人多以游龙井品茗为乐。清代,龙井茶列为贡品,声誉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乾隆还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龙井八景”。

虎跑梦泉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虎跑梦泉

位于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是西湖众多名泉中的翘楚。虎跑泉的得名,始于“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的佛教神话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日醒来,果然发现甘泉,此泉即被命名为“虎跑泉”。

虎跑泉在地质学上属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质优良,其形成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虎跑泉与龙井、玉泉、郭婆井、吴山大井,并称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质特别纯净,世人将虎跑泉与龙井茶叶誉为“西湖双绝”。

阮墩环碧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阮墩环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为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岛。

1981年,岛上建环碧山庄。庄内揭出大旗于林杪之上,随风招摇,颇存古风。岛中心为一片林间空地,偏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落。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部岸边置一用杉树皮结顶、棕榈作柱的圆亭,取名“忆芸”(纪念阮元意思)。小小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整个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明朗,清逸幽静。

宝石流霞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宝石流霞

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这里的山岩呈赭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韦纷披,尤其是朝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宝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宝石山东巅,保俶塔巍然挺秀。原为九级砖木结构,现在的砖砌实心式样,是1933年重建时仿自清代原样,虽不能登临了,却以其漂亮的“容颜”和所处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

三评西湖十景


从1985年到2007年,时间又过去了22年,这22年里,西湖的变化有目共睹,尤其是2002年启动综合保护工程以来,西湖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西湖的美景,2007年6月,杭州举行了三评“西湖十景”的活动,评选对象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湖保护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期间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45处景区(点),“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不再列入评选范围。共有33.86余万人参与评选,收到有效选票约29.74万张,评选结果在2007年10月27日举行的第九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揭晓。

灵隐禅踪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灵隐禅踪

灵隐景区包括灵隐寺和飞来峰。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是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寺名来自创建者印度僧人慧理所说的“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

由于灵隐周边有上天竺、莲花峰等名山,佛音庄严,禅意隐现。所以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境界所在,故取名为“灵隐禅踪”。

六和听涛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六和听涛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塔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明正统二年,修顶层和塔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此况实属罕见。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 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高59.88米,占地888方米。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十万军声半夜潮”,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体味万千意象。“六和听涛”因此而得名。

岳墓栖霞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岳墓栖霞

岳王庙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王庙位于杭州市栖霞岭南麓,每年入秋,栖霞岭上红枫似火,望之如霞。“岳墓栖霞”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栖霞,这一景名为西湖增添了历史沧桑感。

湖滨晴雨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湖滨晴雨

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湖滨新景区建设,范围从北山街断桥起至一公园沿湖用地。

湖滨地区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主要是民国以后的民居、旅馆、店铺、小别墅等类型。整治中,这一带的风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持,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小庭院、小巷、小天井、灰色的两坡顶、骑楼、灰砖墙、檐口、石库门、木门窗等建筑元素都会再现在新湖滨的各个角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骑楼的建筑形式,在整治中特别强调要“似曾相识”。

由于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因此也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杭州有句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取名“湖滨晴雨”,既是对苏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

钱祠表忠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钱祠表忠

钱王祠旧名表忠观,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钱王祠在宋代

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祠内有苏轼撰书的

《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

2003年,在保护原有遗迹的前提下,配合西湖水体景观,钱王祠重新复建,成为西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园林景点和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基地。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万松书缘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万松书缘

万松书院初创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名报恩寺,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的地方。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旁边即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几百年来,万松书院为浙江乃至全国输送了无数人才,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师重教、育才树人的民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据史料记载:唐朝曾在万松岭上修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明清时期已成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浙江省文人汇聚之地。

梁祝之恋使万松书院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而取名“万松书缘”。

杨堤景行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杨堤景行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有花港观鱼、浴鹄湾、乌龟潭、茅家埠、杭州花圃、曲院风荷、金沙港等重要景点。

杨公堤是为纪念杨孟瑛而得名。明弘治十六年(1503)杨孟瑛出知杭州。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排众议,于明正德三年 (1508)实施疏浚,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恢复杨公堤六桥,俗称里六桥,与苏堤六桥遥相呼应。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这也是杨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桥拱圈旧构的古桥。杨堤景行,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换景的特色。

三台云水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三台云水

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南到虎跑路。

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黄公望故居、先贤堂、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三台山景区的茶楼,是杭州茶楼的一大特色。飞檐仿古的建筑,亭阁宛然,花木葱茏,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三台云水”点出了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同时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梅坞春早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梅坞春早

梅家坞位于云栖西二公里的琅砀岭北麓的山坞里,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是杭州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茶地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

梅家坞原来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由于周总理的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80年代,梅家坞虽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已经是很多国外宾客的来访之地,梅家坞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园。经过2003年的整治,梅家坞营造出“十里梅坞蕴茶香”的农家休闲旅游环境,成为杭州一个具有独特性品牌的旅游新亮点。

现在的梅家坞是杭州一处独具风姿的旅游热点,农家茶庄迎接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梅家坞盛产的茶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所以,“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北街梦寻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北街梦寻

北山街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并与市区湖滨相连,全长2600米,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这条路上,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撞上历史,撞上文物,其间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舍,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郁的文化。历史上,北山一带向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寺院祠墓林立,曾留下无数佳话逸事。现尚存许多文物古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岳飞墓(庙),杭州市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大石佛院造像、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展馆等。还有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抱青别墅、静逸别墅、穗庐、玛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

命名艺术

中华民族“二元对立”、“中和平衡”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汉语使用“偶对为佳”、“四言为正”的审美情趣,以及古典文学创作中追求奇特想象、精巧构思、生动形象的浪漫艺术思维,都深刻地影响了“集称景观题名”的命名方式。三代“西湖十景”景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价值,集中表现为音律美、结构美以及意蕴美。

每个景名都是四字格式,四个音节巧妙运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读来抑扬顿挫、起伏相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极富音律之美。三代“西湖十景”都非常注重声调的搭配,既有规律性又富于变化,从而在音律节奏上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

“西湖十景”题名的结构,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形成了语言风格简约凝练之美,从深层语义角度讲,其语法成分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在理解上灵活自由,可以作多向理解,从而解放了想象空间,扩展了语义内涵,独具含蓄想象之美。

“西湖十景”的命名体现出深厚的意蕴美,不仅是一种文化景观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意象的体现。比如“三潭印月”,就为人们展现了夜西湖月光、波光、塔影交相辉映,湖中有月,月中有塔,塔孔中又有月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美丽画面。为了营造意蕴美,“西湖十景”的景名在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意境的营造上有很高的要求。

文化

西湖是自然湖,更是人文湖。文化是西湖的灵魂和根基所在。“西湖十景”的题名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成为西湖的标识,除了美学上的价值,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景名将抽象的西湖文化具体化,以强烈的文化特色来强化人们对西湖文化的记忆。三代“西湖十景”的每一个景名都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命名者将各种文化要素进行精心的整理、选择和加工的结果。

1.体现景点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三代“西湖十景”每一景的背后都有着众多的歌谣、传说、典故,是杭州西湖千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缩影。

2.展现地域的江南文化意蕴。三代“西湖十景”景名秀雅、柔媚、温润、幽玄、舒缓,独具“花轻如梦”、“细雨如愁”的江南文化气质。这也体现出了地域文化对景观题名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功能

命名是一种社会语言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命名活动使命名所指的对象(所指)与命名本身(能指)固定地对应起来,以实现其指称功能。而理据是名与实之间的桥梁,做到名实相符也就是要讲求理据。不仅如此,命名还具有呼唤功能,名称是人们对于所指对象的第一印象,能否唤起人们的认知感官,形成一个好印象也十分重要。从命名功能角度来看,“西湖十景”的命名呈现出与其他事物命名,以及一般景区命名不同的功能特征。 [2]

景观集称

在命名学,将“用文学语言给景区、景点、景物命名”称为“景观题名”,将“通过8-10个四字景目组成一个景观系列”的做法称作“景观集称”。景观集称是中国的原创,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不仅在历史上盛行,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其产生最早的是北宋年间宋迪的“潇湘八景图”,然而,产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且完整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当属南宋的“杭州西湖十景”。 [2]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苏堤

苏堤位于西湖西侧,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3千米,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命名为苏堤,沿堤建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6座单孔石拱桥。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文化活动

轶事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联系。

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钱王祠

诗词

西湖有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柳永等诗人留下的诗词。

西湖诗词诗词作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欧阳修《玉楼春》欧阳修《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苏轼《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苏轼《浣溪沙》苏轼《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辛弃疾《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辛弃疾

美术

南宋时杭州是都城,集中了一批山水画家,留下了众多名作。由于吴越国及各时期对佛教尊崇,西湖周边群山中多有飞来峰石刻群、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和天龙寺造像等庙宇古刹和佛像石刻。

中国美术学院诞生于西湖湖畔,画家如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陆俨少、赵无极等在西湖边长期生活作画。

《四景山水图》刘松年《西湖柳艇图》夏圭《西湖图》李嵩《断桥残雪图》陈清波《西湖十景图》董浩

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在文学方面留下了《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

历史沿革

五代吴越国,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

宋景德间,钱氏归宋后,废湖兵,西湖又复湮塞。湖面一半为僧民所占。

宋庆历间,葑土日塞,多为豪族占据,湖水益狭。

宋熙宁间,六井及沈公井俱废。

宋元祐间,湖上葑田约二十五万余丈(约四千一百多亩),几近半个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几于废。

南宋乾道元年以后,临安居民日盛,河流渐塞,舟行困难,西湖淤积。

南宋淳祐间,大旱,湖水尽涸。

元代,苏堤以西湖面尽为桑田;苏堤六桥之下,水流如线。

明初,西湖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6]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军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辟新市场,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内杂莳花木,称湖滨公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铜像;次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于第二码头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第六公园。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在第五公园码头,筹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7]

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环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 [5]

2020年2月1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所属公园景点开放。景区实时游客量控制,并要求所有游客佩戴口罩参观游览。 [8]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西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0°14′45″, 东经120°8′30″。

地质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西湖与群山的第一层次相连,与后三个层次的距离,分别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内。

水文特征

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为1次/年。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湖泊水位保持在黄海标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库容量约1429.4万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万立方米。水系冲刷系数为1.49,当枯水季节闸门封闭时,流速等于0,即使是洪水时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钱塘江水,量约为1.2亿立方米/年。)

气候特点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6.2℃,年均无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空气湿润 [9] 。西湖生态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今天我们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看西湖吧!

荣誉表彰

1982年,西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西湖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游信息


交通

地铁:乘坐杭州地铁1号线到龙翔桥站,出站步行400米到达西湖核心景点。

公交:乘杭州公交K4、游2路苏堤站下;乘28、15路玉泉站下;27路,7路岳坟站下,可到达西湖核心景点。


西湖真是人间天堂人,大家一定要来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