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本文对古玉的神韵进行阐述,使其不再玄妙。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一、什么是神韵

古玉的神韵,乍听起来,玄而又玄,根本把握不住,但真正的高手,据说相隔几米就能一眼看出真假,即所谓“望气”。在笔者看来,神韵是功夫打成一片的必然结果。功夫不到,只能局限在一个点上,惶惶不可终日。而一旦功夫达成,就具备了宏观把握事物原理的能力,这时候根本不需要纠结一个点,就能感受出真假,即所谓会看神韵。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神韵鉴定是料、工、形、纹、沁色、包浆六要素的综合判断能力,只有在战术上个个击破,才能在战略上运筹帷幄。因此,把握神韵靠的是功夫,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不同层次的人,眼中的神韵完全不同。国宝帮会把臆造的一米高的玉猪龙说成神韵绝佳,初学者会把地摊上酸腐做旧的机器活当成有神韵的古玉。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二、如何提升功夫

功夫来自于刻意练习。鉴定玉器靠的是经验,而经验来自于大数据。数据哪里来?对真品的把握。真品在哪?博物馆,藏家手中,古玩市场(极少)。这是基本的逻辑,而国宝帮们,会认为真品大都来自古玩地摊,于是一件一件往家搬,人民币一张一张往外流。古玩市场有真品,但是能否被你发现,就不一定了。试想一下,就算有真东西摆在你面前,如果不具备分辨真假的眼力,怎能不失之交臂?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1、大量馆藏品的高清图库必不可少。

馆藏品是入门最好的教材,对照馆藏最不容易成为国宝帮。因为馆藏都是标准器,不可能有超越时代特征的现象。比如在汉代玉器中,不会出现骑着摩托车带头盔这样的题材。大家不要笑,地摊上就有骑摩托车的古玉,当成汉代的卖,还真就有人买。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2、不断学习六要素分析法,提高眼力。

对照馆藏,在料、工、形、纹、沁色、包浆上猛下功夫,不到长城非好汉。比如,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的古玉,逐一分类,土沁有多少件?水银沁有多少件?鸡骨白有多少件?几乎没有沁色的有多少件?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建立古玉数据库,形成体系,当我们看到仿品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找到不同。

古玉的神韵,我咋看不见?只怪自己功力不够

3、建立古文化知识库,提升审美能力

养玉,绝不仅仅是拥有东西,更在于提升修养。都说玉有灵性,我虽不信玄学,但玉跟其主人,一定是有缘的。想养玉,首先要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每个时期的社会制度,要略知一二。再就是审美,这个相当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懂真假,但看着就是舒服,流畅自然,这也是一种能力。假的东西,很难行云流水,更多的是呆板刻意。制玉的发心各异,作品也大不同。

本文对古玉神韵,略作解析,都是个人经验感悟,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欢迎关注转发,一起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