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哲學思想高深玄虛,哲學書籍汗牛充棟,而且大多晦澀難懂。對於盲目闖進哲學領地的人來說,如果學不得法,的確會感到無所適從。

哲學該從哪裡學起?提出這個問題的,往往是喜歡哲學的人。有趣的是,許多喜歡哲學的,屬於非專業的人士。專業研究哲學的人,卻未必以哲學為樂。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世界哲學大會

事實上,單從人數來說,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人也很少。2013年,世界哲學大會在雅典召開,有3000多人參加。2018年,世界哲學大會第一次在北京召開,有7000多人報名,5000多人參加。這個數字並不算多。

更多一些的是對哲學感興趣,或希望對哲學有所瞭解的人。 那麼,對於這些非專業的哲學愛好者來說,要想入門,打好基礎,有兩個要點就必須抓住。

01 通讀哲學史

對於人文學科來說,學科的發展歷史都是奠定體系的基礎。黑格爾更是明確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無論是學習中哲、西哲抑或馬哲,都需要從哲學史入手。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黑格爾

例如,學習西方哲學,就要至少找本像樣的西方哲學史著作,像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程》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等,認真看過幾遍。

同樣,學習中國哲學,也是如此。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或一些名校教材,應該拿來看一看。

對哲學史的發展脈絡瞭然於胸,就猶如在陌生地方旅遊時腦海裡有了一張地圖,無論怎麼穿梭巡遊,都不會迷路。

對哲學史的掌握,不僅有學習的用處,也有修養的裨益。這是因為,讀哲學史可以讓我們縱貫古今之精神,超越物理時空之上,讓短視促狹的心靈,看到歷史的深處和遼闊的遠方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世界哲學大會

02 研究哲學家

如果說學習哲學史讓我們掌握髮展的脈絡,如同手握地圖,那麼研究哲學家則是讓我們登堂入室,具體地參觀一座庭院、一棟建築。

諸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等大哲學家,他們的貢獻都凝結在《理想國》、《形而上學》、《新工具》、《第一哲學沉思錄》、《人性論》、《純粹理性批判》、《精神現象學》和《小邏輯》這樣的名著裡,推動了哲學的發展。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亞里士多德

中國的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陽明等等,同樣奠定了中國哲學文化的深厚基礎。

這些人對於人類思想發展的意義,從來沒有被高估過。事實上,人們經常忙碌於眼前的事務,褒揚或鼓勵對我們的生活做出了切實有用貢獻的人,而忽略了那些從整體上審視、反省人類自身的人,忘記了還應該去讚頌那些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為人們提供了精神指引的人。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朱熹

學習哲學史可以讓人謙卑,因為會發現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思想和觀點,都已經被前人討論過了,而且討論得很精深。學習大哲學家則可以讓人豁達,因為只要拉近那些偉大的哲學家與我們的距離,他們也同樣會作為鮮活的、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大哲學家有很多,學習要有所選擇。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用在最有價值、自己最感興趣的人或事上。

準備深入學習的哲學家,必須是從為數眾多的哲學家當中選出來的。他們或者是為人類社會創制了價值準則,或者是扭轉了人類對於自身和世界的認識,或者是探索了人類生存的邊界和新的可能性,總之,他們可能是間接地、然而必定又是影響深遠地影響了人類精神發展的方向

學習哲學如何入門,抓住兩個要點,才能打好基礎

中國國家圖書館

熟悉哲學史和大哲學家的過程,其實也是瞭解整個人類的精神架構及其演變歷史的過程。這個過程有時或許顯得艱辛,但也蘊藏著巨大的驚喜,是值得去探索的旅程。

· 今日話題:你喜歡哲學嗎?有什麼學習哲學的好方法?歡迎在下方寫出自己的想法,我們一起討論和交流。

文|烏衣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