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開辨時的比分

綜藝節目《奇葩說》在第6季第13期的辯題是“伴侶一心當鹹魚,我該鞭策還是接受TA”,看到這個辯題其實我是替那些鹹魚慶幸的。

如果這個辯題變成了“伴侶一心當鹹魚,我該鞭策還是離開TA”,真相將會更殘忍。

辯題開題的比分是:64比36,結題的比分是:55比45。正方(鞭策)因為跑票9人而辯論失敗,這讓很多鹹魚洋洋自得。

但是,請別忘了,大比分仍然是正方(鞭策)大於反方(接受),大眾的觀點是支持正方(鞭策)的。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今天的辯題同樣適用。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所有那些曾經看起來堅固牢靠的東西后面,都需要打一個問號: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琉璃易碎,人心易變。世界上最傷人且又最常見的事情就是:你在幻想著未來,TA在預謀著離開。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喜劇之王》劇照

為了讓鹹魚更加看清現實,我們從投資心理學的三個角度再來談談這個辯題。

01 第一個角度

傾向性效應:當虧損達到臨界點,長期主義者也會果斷拋售

在市場投資活動中,你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你持有某支股票時,無論它怎麼下跌,你都堅信它終有一天會上漲的。但是當它某一天低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無論你多麼不捨,即使賠的一塌糊塗也會果斷拋售。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當一個人主觀意識認為可能造成遺憾的事情將要出現時,那麼即使是非常優柔寡斷的人,也會果斷的做出決斷,這就是人類的共性,在心理學研究領域被稱為傾向性效應。

傾向性效應在愛情裡更是常見,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昨天看起來還好好的伴侶間,突然其中的一方就提出了離開。

在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飾演的安安胡攪蠻纏,要帶豆豆(兒子)離家出走時告訴他:“爸爸是不會離開我們的,等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去找我們了。”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第二次也很美》劇照

殊不知,劇中安安的丈夫俞非凡已經找好了離婚代理律師。安安站在家門外,回憶起昔日的恩愛情景,絲毫想不出為什麼俞非凡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俞非凡在和離婚代理律師談話的時候提起:

有一天凌晨我回到家裡,客廳的燈全開著,安安還在沙發上追著肥皂劇,茶几上全是吃剩的零食和外賣餐盒。可豆豆呢,一個人在沙發上睡著了。當時我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心裡真的很崩潰。

當他認為你的存在是一種負擔,那麼他的果斷離開就變得有跡可循。

在法庭上遇見的時候,安安內心的獨白:我在俞非凡的眼裡沒有看到愛,也沒有看到恨,而是低至零點的冷漠。

大多數人都想要擁有一種勢均力敵的愛情,假如你的伴侶是一條飛魚,如果你一心做條鹹魚,那註定你們無法生活在同一片水域。

因為他的傾向性心理讓他想要去遠離你,尋找另一條飛魚。

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大概率上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當初說著永遠不分離的人,一次分開,就可能後會無期,天涯兩忘。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鹹魚組圖1(網絡)

02 第二個角度

吉芬現象:價格越高顧客越購買,價格越低卻無人問津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美國一家紀念品店曾經採購過一批質優價廉的水晶石,但是老闆無論採用降價還是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等都銷量不高。

無奈一下,老闆在某次外出進貨前告訴店員:這些水晶石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價格出售。

等老闆外出回來,發現水晶石在店員提價3倍的情況下已經全部售賣出去。原來,店員將以三分之一的價格出售理解成了提價三倍。

漲價反而使銷量上漲,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吉芬早就發現了這種有意思的現象——價格升高而產品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多。

越貴越買,越廉越拋。

假設你是一個積極向上經濟獨立的人,你的伴侶反而會時不時的告訴你:不用這麼辛苦的,我願意養你。甚至在你偶爾鹹魚一下的時候,TA還會覺得你可愛接地氣。

但是假設你一心想要當鹹魚,你問伴侶願不願意接受你?真實的答案十之八九是不願意的。

著名情感作家晚情,珠寶品牌“翡翠軒”的創始人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講到她和老公的相處趣事:

老公問她幹嘛這麼拼命,明明靠他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晚情回應道,如果你不想我工作的話,我也可以安心在家。

老公看著她說:我支持你投入你所熱愛的寫作和珠寶,因為你認真工作的樣子真的很美。如果你感覺累了,我也樂意去養你。

正是因為晚情是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她的老公才會如此樂於“養”她,那如果她是一個怨婦一樣的寄生蟲呢?結局可能另當別論了。

越是不想要別人養的人,越是有人願意為你傾其所有;

越是想要長期飯票的人,越是無人願意為你遮風擋雨。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鹹魚組圖2(網絡)

03 第三個角度

從眾心理:複製別人的成功,是最危險的投資方式

很多人對於那些成功的投資者總是會帶著一種盲目的崇拜,一旦在成功的投資者那裡得到某種經驗,便會認為是人生唯一的行為準則和真理。

從眾心理具有極強的傳染能力,很多人喜歡和別人做一樣的選擇。

但事實上,複製別人的成功,是最危險的投資方式。任何投資行為的盈利都是綜合考慮諸多因素的。

巴菲特在總結一些投資人失利的內在原因是說: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局呢?我來告訴你們,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為。

經常看到各種明星在網上公開家庭生活,各種各樣的全職太太和全職奶爸得到了伴侶的寵愛。於是有人就用這樣的案例說服自己做只鹹魚,想擁有“被寵愛”的權利,卻不去行使該盡的義務。

殊不知,鹹魚全職太太(奶爸)是混吃等死,而飛魚全職太太(奶爸)會把家庭呵護溫馨,會把財務實現盈餘,會把孩子教育的彬彬有禮。

TA在為了小孩上名校東奔西走的時候,你在打遊戲睡懶覺刷肥皂劇;

TA在徹夜加班做策劃談項目的時候,你連份外賣垃圾袋都不願意去扔;

甚至當TA辛辛苦苦談成的客戶跑單的時候,你還會在旁邊悠悠的說一句“早就說過你了吧,隨遇而安,做只鹹魚該多好”。

這樣鹹魚的你,要來何用?

正如郭京飛所言,我的太太雖然是全職太太,但她不是鹹魚,而是一條整天在家裡游來游去的魚。

鹹魚不是用你是全職太太或者出戰職場來衡量的,而是你的精神世界是否豐盈,是否為了美好的明天而為之奮鬥來判定的。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我的前半生》劇照

結婚是因為人生不易找一個隊友同舟共濟。人家找到你,是要看一看你手裡有沒有拿船槳的。

04 小結

當“長得好不如嫁得好”在網絡上盛行的時候;

當“伴侶一心做鹹魚應該接受TA”在《奇葩說》辯題上獲得勝利的時候;

當“李誕認為做只鹹魚也可以是人生追求,傅首爾表示他後悔了當初鞭策伴侶”的時候。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李誕自嘲自己是鹹魚

我還是想要告訴你:

嫁得好不如活得好;

現在接受你是鹹魚的TA,也可能突然逃離的;

李誕雖然一心想做鹹魚,但是卻並沒有去做,而是策劃了《奇葩說》,創辦了《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傅首爾因為鞭策自己,馬力全開回歸《奇葩說》,成為芒果TV《做家務的男人》固定嘉賓,苦盡甘來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在節目一開始那樣:

蔡康永問傅首爾:“你有幻想過婚後不要工作嗎?”

傅首爾答:“我覺得不工作沒有安全感。”


安安在《第二次也很美》中說:別人給的是人情和依賴,自己爭取得到的才叫安全感。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第二次也很美》劇照

一心做鹹魚的時候,時刻反問自己:當你的TA不再接受的時候,你的安全感又該來自哪裡?

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

假如當初的依靠早已離開,也可以自信的說出那句亦舒的經典語錄:

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幹,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麼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從投資心理學看《奇葩說》:伴侶一心當鹹魚,該鞭策還是接受TA

鹹魚也要去翻身

願每條鹹魚都可以擁有夢想,向上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