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酒茅臺”到“國花牡丹”,我們需要國花麼?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句詩流傳甚廣,以至於不少國人都認為牡丹就是國花。

從“國酒茅臺”到“國花牡丹”,我們需要國花麼?

國花評選

最近中國花卉協會徵求國花評選的消息的流傳,才讓大家恍然:原來我們沒有法定的國花。

其實不僅國花,果樹、國鳥同樣沒有定論,國寶熊貓也只是俗稱的國寶,並沒有成為實際法律規定的國家動物標誌。

當然,如果要評選國家標誌動物,熊貓比起牡丹評國花阻力一定小很多。畢竟熊貓的群眾基礎太好,國際知名度太大,這貨實在憨態可掬。

從“國酒茅臺”到“國花牡丹”,我們需要國花麼?

牡丹

牡丹分佈甚廣,經過上千年栽培推廣,基本上全國各省市均有種植,根據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陝、桂、湘、粵、晉、豫、魯、閩、皖、贛、蘇、浙、滬、冀、內蒙古、京、津、黑、遼、吉、海、南、港、臺等地均有牡丹種植。大體分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栽培種幾種類型。許多人也都熟悉其花型。

洛陽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甲洛陽(曹州即今山東菏澤),說起評選國花,洛陽和菏澤自然是最積極不過的,畢竟各自牽扯到數百億產業的經濟利益、對於誰才是真正牡丹第一城,雙方口水戰不停,但也不妨礙各自發力推動牡丹晉升國花之路。

國花名頭雖好,但是為什麼多年以來國家並未實質性推動國花評選呢,大抵只是隔個數年,民間組織搖旗吶喊一陣。

近日,已成了網紅的茅臺,撤下了“國酒茅臺”的標誌,改用更符合實際的“貴州茅臺”或許更能說明問題。中國如此之大,歷史久遠,文化淵博繁雜,具體到某一個事物,很難有能全面代表的。五糧液、汾酒、杜康、瀘州老酒等等都不會服氣茅臺的“國酒”之名;同樣梅蘭菊竹雖然口不能言,但在我國文化影響中,比之牡丹也不會遜色太多。

我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自然有不少人有閒心思去推動各種投票評比,但從包容性來說,實在沒必要非得推舉出某一個國字品牌,國酒國花國樹之類只會打壓多元發展。

百花齊放方是春。

從“國酒茅臺”到“國花牡丹”,我們需要國花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