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狂魔”乾隆爷

接着长次说到的李白《上阳台帖》,今天说说“弹幕狂魔”乾隆爷。

“弹幕狂魔”乾隆爷


在《上阳台帖》上,乾隆爷不仅在卷首题了“青莲逸翰”四个大字,而且还盖了好几十方大大小小的印章,来表达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喜爱,所以他被今天的人们称为“弹幕鼻祖”、“盖章狂魔”。



卷首的“青莲逸翰”四个字,书法水平和左面的李白相比,明显掉了不止一个档次,虽然乾隆爷的字也是很有功夫的,但是和载入史册的书法家比起来明显“相形见绌”了。

乾隆皇帝心里肯定在想:爷就是这么自信!

“弹幕狂魔”乾隆爷




在他的书房“三希堂”里,放着三件“稀世珍宝”,都是书法作品。

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上面同样盖满了乾隆爷的印章。

这些国宝级的艺术品,都没有逃脱乾隆题字和印章的“魔爪”。

王献之的《中秋帖》总共不过三十余字,乾隆一口气盖了八十多个大印,王献之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哭了。

“弹幕狂魔”乾隆爷


在著名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里,乾隆的题诗不光占据了所有的留白处,还藏在一个个小山头里呢,他这种做法可能和我们今天在朋友圈里点赞和发评论差不多吧。

虽然题跋和盖章是收藏字画的传统,但是像乾隆这样无孔不入,盖的密密麻麻,显然是过分了,破坏了留白,损害了画面的美感。

朋友圈发言点赞也得控制自己,要理智啊。

“弹幕狂魔”乾隆爷


“弹幕狂魔”乾隆爷




乾隆爷大概有一千八百枚各式各样的印章。一天盖五个,可以不重样盖一年。

从他盖的印章中我们总结出一点,认准三方印就知道哪些是乾隆皇帝喜爱的作品了,这三方印就是“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和“太上皇帝之宝”。

“弹幕狂魔”乾隆爷


“八徵耄念之宝”是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为纪念在位55年并庆祝80寿辰而特别制作的。“八徵”是指《尚书.洪范》中帝王管理国家的粮食、财务、祭祀、居民、教育、治安、朝觐、军事这八种政事。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五福”这个词出自《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这五样全做到了,才算是五福临门。五代:指本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乾隆四十九年(1784),适值乾隆帝74岁时得玄孙,五代同堂,所以刻了这方印章以示纪念。

“太上皇帝之宝”: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为了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主动让位给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当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八十八岁去世。他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另外一些比较常用的印章还有“三希堂”、“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等等。

“弹幕狂魔”乾隆爷



被乾隆盖满章的赵孟頫(元)《鹊华秋色图》

“弹幕狂魔”乾隆爷


故宫“镇馆之宝 ”之一的乾隆帝田黄石三连印

“弹幕狂魔”乾隆爷


这三个小印章是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在一起。这可不是用绳子编起来的,而是用一整块田黄石链雕,镂空掏出空隙,雕成链条的形状,而且链条每一根都可以活动。田黄石质地较软,稍不小心就会断掉,所以这组印章算得上巧夺天工了。

这三枚印章乾隆喜欢到不离身就不多说了,就连末代皇帝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前,别的金银玉器没顾得上,却记得把这枚章小心地缝进衣服里面带出了宫。



如果你喜欢字画,那么赶紧给自己刻几方印章吧。当然不能像乾隆爷那样任性的想盖多少盖多少,下次我们就说说书画上面盖印的讲究。

“弹幕狂魔”乾隆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