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大家好,由於鄭和的人生經歷過於傳奇多彩,所以這篇文章準備了多日。而且由於篇幅過多,本篇文章分成兩部分。多有不便,請大家見諒!!本文講述了鄭和快樂無憂的幼年,遭遇悲慘的童年,策馬揚鞭的青年,以及七下西洋的輝煌的後半生!讀完這篇文章,你大抵應該知道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怎麼煉成的!!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第一次遠航到達印度的古裡

馬六甲海峽遭遇海盜

處理完爪哇國王西王的事情後,鄭和準備回航。距離他出航時已經一年有餘。他回顧航程中的種種際遇,感慨良多。經歷了那麼多,終於來到了這個叫古裡的國家,完成了自己的最終使命。古裡物產豐富,風景優美。人們和善大度,友好熱情。這一切都給鄭和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留個紀念吧,於是鄭和和當地人一起建立了一個碑亭,刻上碑文,以紀念這段歷史,文曰: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豐,熙皞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大意是:雖然這個國家距離大明王朝有十萬餘里,但和我國一樣,他們這裡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特立此碑,昭告天下。這是一座歷史的里程碑,鄭和的船隊開始返航了,迎風站在船上的鄭和注視著漸漸遠去的古裡海岸,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會再來的。

第1次遠航就這樣完成了,船隊浩浩蕩蕩的向著中國返航,上天似乎並不願意鄭和就這麼風平浪靜的回到祖國,他已經為這些急於回家的人們準備好了一道難關。對於鄭和和他的團隊來說,這是一場真正的考驗,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

自古以來,但凡是交通要道所在,絕不是什麼安全的地方。因為很多靠天吃飯的人會發現,靠陸吃飯會更有效。陸路上有路霸,海上有海盜。但無論陸路還是海陸,他們的開場白和口號都是一樣的,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按說鄭和的艦隊不應該受到這樣的騷擾。不是因為強盜們被這支艦隊的和平使命而感動,而是軍事實力的威懾作用。即使是再兇悍的強盜,也要考慮搶劫的成本。像鄭和這樣帶著幾萬士兵拿著火槍,航空母艦上架大炮的主,那實在是不好對付的。北歐的海盜再猖獗也不敢去搶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幹搶劫之前,先要掂掂自己的斤兩,這一原則,早已被古今中外的諸多精靈強盜們都牢記在心。但是這個世界上有精明的強盜,就必然會有愚蠢的強盜。一時頭腦發熱,誤判形勢。帶支手槍就敢搶坦克的人也不是沒有。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海盜頭目陳祖義,頗有武俠範

下面我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頭腦發熱的仁兄。此人名叫陳祖義,他正準備開始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搶劫,當然也是最後一次。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人,洪武年間,因犯罪全家逃到海外。當年沒有國際刑警組織,沒有引渡條例,所以也就沒人管他。後來他逃到了三佛齊今屬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在國王麻那者巫裡手下當了大將。真是厲害吧,這位陳祖義不過是個逃犯,原先啊也沒發現他擔任過什麼職務,最多是個村長,唉到了這個渤林邦國,居然還成了忠臣。中國真是人才多呀,有的同志可能要問了,這個渤林邦國是哪兒啊?不好意思,我也實在不知道是現在的哪個地方。更厲害的還在後面,國王死後他召集了一批海盜自立為王。就這樣這位陳祖義成為了渤林邦國的國王,以上就是陳祖義先生的奮鬥史成功史,估計也算不上是為國爭光。

陳祖義有了兵,就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幹起了老本行,搶劫。這也很正常,他手下的都是海盜。海盜不出去打劫,那還幹啥呀?周圍的國家是深受其害,但由於這些國家都很弱小,也奈何不得陳祖義。就這樣,陳祖義的膽子和胃口那是越來越大,逐漸演變到專門打劫大船商船,猖獗了很多年。直到他遇到了鄭和,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的開過三佛齊時,正好撞到陳祖義。鄭和對此人也早有耳聞,便做好了戰鬥準備,而陳祖義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陳祖義決定向鄭和投降,要知道陳祖義雖然貪婪,但不是個瘋子,他能夠混到國王的位置,實際上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那也是不容易的。看著那些堪稱龐然大物的戰船和黑洞洞的炮口,但凡神志清醒的人都不會甘願當炮灰的。不過陳祖義的投降是權宜之計,鄭和船上的那些金銀財寶是最大的誘惑。在陳祖義看來只要幹成了這一票,今後就一輩子吃穿不愁了,可是怎麼幹呢?硬拼肯定是不行了。那樣,咱就來個智取,陳祖義想利用假投降麻痺鄭和,然後呢趁官軍不備,突襲鄭和旗艦控制中樞,打亂明軍部署,各各擊破。就陳祖義的實力而言,他只能選擇這樣的計劃。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明朝時期海盜


在經過精心籌劃之後,陳祖義開始佈置各項搶劫前的準備工作,四處尋找夥伴,七拼八湊之下,居然也被他找到了5000多人,戰船20餘艘。於是他帶領屬下躊躇滿志的嚮明軍戰船逼近,準備用假投降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不出陳祖義所料,明軍團隊毫無動靜,連船上的哨兵也比平日要少,陳祖義一見是大喜呀,命令手下的海盜發動進攻。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明軍船隊突然殺聲四起火炮齊鳴,陳祖義的船隊被分割包圍,成了大炮的靶子,目瞪口呆的海盜們黃粱美夢還沒有醒,就去了黃泉。陳祖義終於明白,自己中了明軍的埋伏,這下是徹底完蛋了。訓練有素的明軍給這些紀律鬆散的海盜們上了一堂軍事訓練課,他們迅速解決了戰鬥,全殲海盜5000餘人,擊沉敵艦十餘艘並俘獲多艘,陳祖義也被活捉。

陳祖義做夢也想不到,那個一臉和善的鄭和,突然從肥羊變成了猛虎。他有一種上當的感覺,可能在三佛齊呆久了,還當了個部落頭,每天被一群人當主子供著,就真把自己當回事兒了。他不瞭解鄭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從兩個人的身份就可以看出來。陳祖義是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才逃出來的一般犯人,而鄭和那卻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陳祖義長期以來帶著他的海盜部下打劫船隻,最多也就指揮幾千人,都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他天真的以為打仗就這麼簡單,而鄭和呢,從11歲起就已經從軍,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在朱棣手下身經百戰,參加的都是指揮幾十萬軍隊的大戰役,還曾經和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鐵鉉、盛庸、平安等人上陣交鋒,那些超級猛人都奈何不了他,何況一個小小的海盜頭陳祖義。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鄭和艦隊打擊海盜


陳祖義的這些花招根本逃不過鄭和的眼睛,鄭和之所以沒有揭穿他,是因為他要將計就計,設置一個圈套讓陳祖義跳進去,等到他把四周的海盜都找來,好一網打盡。此外在鄭和看來,活捉陳祖義很有必要,因為這個人將來可以派上用場。至於派上什麼用場,我們下面會介紹。

在清除了這些海盜後,鄭和繼續揚帆向祖國挺進。永樂5年1407年9月,鄭和光榮完成使命回到了京城,並受到了朱棣的熱烈歡迎和接見。此時陳祖義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由於他本來就是逃犯又幹過海盜,為紀念此次航海使命的完成和清除海盜行動的成功,朱棣下令,當著各國使者的面殺掉了陳祖義,斬首示眾警示他人。這麼看來,陳祖義多少也算是為宣傳事業做出了點貢獻。

這次創造歷史的遠航雖然沒有找到建文帝,卻來了一大堆西洋各國的使者,這些使者見證了大明的強盛,十分景仰,紛紛向大明朝貢。朱棣終於體會到了君臨萬邦的滋味。國家強盛就是好啊,感覺實在不錯啊。朱棣也從使者那裡知道了很多遠方國家的風土人情,他還得知在更遙遠的地方,有著皮膚黝黑的民族和他們的神秘的國度。這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但能夠探訪神秘的世界,還能將大明帝國的威名遠播海外,順道做點生意,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出航的費用高了點,但這點錢大明朝還是拿的出來的,誰讓咱有錢呢!

遠航期間做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幾件小事

於是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鄭和繼續他的遠航,分別於永樂3年7月,永樂5年9月,永樂7年9月,永樂11年冬,永樂15年冬,永樂19年春,6次率領船隊下西洋。鄭和這5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經轉變為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貿易。當然,他和他的艦隊在這幾次航程中也幹過一些小事,比如:

1、調節國家矛盾,維護世界和平,調解了暹羅與蘇門答臘之間的爭端。

2、收拾攔路打劫不聽招呼的國家,錫蘭山國。把國王都抓回到中國坐牢,夠狠!

3、帶其他國家的國王到中國觀光,像蘇祿國代表團,國王是親自帶隊,總計人數340餘人,吃了一個多月才回去!

4、帶回了中國人嚮往幾千年的野獸,麒麟。後來證明是長頸鹿。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神獸


這樣一看,似乎這些也不是小事。經過努力,西洋各國與明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雖然彼此之間生活習慣不同,國力相差很大,但開放的大明並未因此對這些國家另眼相看,他以自己的文明和寬容真正從心底征服了這些國家,大明統治下的中國,並沒有在船隊上加上高音喇叭,四處宣揚自己是為了和平友善而來。就像後來那些拿著聖經乘坐著幾艘小船,高聲叫嚷著自己是為了傳播福音而來的西方人。鄭和的船隊帶來的是豐富的貿易品和援助品,某些國家確實很窮,他的團隊從未主動攻擊過。即使是自衛,也都非常有分寸,從不仗勢欺人,如那位錫蘭山國王,後來也被放了回去。西洋各國的人們無論人種,無論貧富,都能從這些陌生人的臉上看到真誠的笑容,他們心中明白這些人是友善的給予者,而西方探險家們在登上陸地,經歷最初的驚奇後,很快發現這些國家有著巨大的財富,卻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們用各種暴力手段殺人放火搶奪本就屬於當地人的財產。南非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君不見,今日某大國,在世界上,呼東和西。南打北很是威風,卻也是麻煩不斷四處遭到抵制,暴力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後盾,但決不能解決問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這是很不簡單的。

曲折的第七次遠航

在圓滿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鄭和還開闢了新的航線。他發現經過印度古裡和溜山(現在的馬爾代夫群島)可以避開風暴區,直接到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東非國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前6次航程中,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岸,並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他們拜訪了許多國家,這也是古代中國人到達過的最遠的地方。6次航程對於鄭和來說固然是難忘的,可是他始終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願:朝聖。這也成為了在他心頭縈繞不去的牽掛。但是他相信,只要繼續下西洋,總是會有機會的。永樂22年1424年,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動的朱棣,去世了。大家忙著爭權奪位,誰也沒有心思理睬這位年過花甲頭髮花白的老人和那不切實際的航海壯舉。鄭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間變成一個無人理會無任何用處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養老這條路了。幼年的夢想終歸還是沒能實現,遠航也就此結束了。

不過上天終究還是給了鄭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宣德5年,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讓人去尋找鄭和,並親自召見了他。告訴他,立刻組織遠航再下西洋。此時距離上次航行已經過去7年之久,但鄭和仍然十分興奮。他認為新皇帝會繼續永樂大帝的遺志不斷繼續下西洋的航程。對於朱瞻基而言,這次遠航有著另外的目的,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並非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開始,恰恰相反是結束。

那麼朱瞻基為什麼讓鄭和下西洋呢?我引用他詔書上的一段,大家聽了就清楚了。紀元宣德(爺爺朱棣),鹹與維新(他爹朱高熾)。爾諸番國遠處海外,未有聞知,茲特遣太監鄭和、王景弘等齎(ji)詔往諭,其各敬順天道,撫輯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朱瞻基收拾掉了自己的叔叔,經過幾年的時間穩固了皇位,終於動起了君臨萬邦的念頭,但問題在於萬邦比較遠,還不通公路,你要讓人家來朝貢,你得先告訴人家才行。想來想去呢,只能再次啟用鄭和,目的也很明確,告訴所有的人,皇帝輪流座終於輪到我朱瞻基了。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時的鄭和是幸福的,他終於從備受冷落中走了出來。宣德6年,1431年12月,鄭和又一次出航了,他看著跟隨自己20餘年的屬下和老船工,回想起當年第1次出航的盛況不盡感慨萬千。經歷了那麼多的風波,現在終於可以實現夢想了。他望了一眼不斷遠去的綿長的海岸線,心裡充滿了惆悵和喜悅。又要離開自己的祖國了,前往異國的彼岸。但鄭和想不到的是,這一眼將是他投向祖國的最後一瞥,他永遠也無法回來了。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朱瞻基


鄭和的船隊越過馬六甲海峽,將消息傳遞給其他各國。然後穿越曼德海峽,前往鄭和日思夜想的地方,麥加。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什麼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車還是走路,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絲的可能性就一定會到這裡向聖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聲。鄭和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雖然他是一個優秀的航海家,但此刻他只是一個普通而又虔誠的穆斯林。

鄭和終於觸摸到了那神聖的聖石,他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長達50餘年的朝聖之旅。50年前,夢想開始。50年後,夢想實現。從幸福的幼年到苦難的童年,再到風雲變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歷經殘酷的戰場廝殺,爾虞我詐的權謀詭計,還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風風雨雨,驚濤駭浪。無數次的考驗和折磨,終於都挺了過來。啊,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已別無所求。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鄭和長眠在古裡


朝聖之後,船隊開始歸航。使命完成,夢想也得以實現。但是鄭和卻再也回不去了。長期的航海生活幾乎燃盡了鄭和所有的精力。當船隊到達第一次遠航的終點古裡時。鄭和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由於他幼年的不幸遭遇,所以鄭和沒有成家,沒有成家也就沒有留下子女。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為後人懷念的人。他歷經坎坷,九死一生。終於實現了這一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壯舉。他率領龐大的艦隊7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並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國家的真實面貌。雖然鄭和的個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沒有能夠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倫之樂,他卻用自己的行為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傳奇,一段中國人的海上傳奇。

創造這段傳奇的鄭和是一個英雄,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古裡成為了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20多年前,他第1次抵達這裡,意氣風發之餘立下了永昭萬世的豪言壯語。20年後,他心滿意足的在這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鄭和呀!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裡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裡。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古裡的人們再也沒有看到大明的船隊!

一個大明帝國伊斯蘭教徒的朝聖之旅(2)!(記鄭和傳奇的一生)

鄭和與西洋各國和平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