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达千亿元,航企要怎么扛?

航空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必须依靠大量资金流维持运营。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民航2月份收入损失达到近370亿,3月份行业预计的收入损失会在350亿左右。如果疫情延伸到5月份,那么行业的收入损失总额有可能接近1000亿。

损失达千亿元,航企要怎么扛?


曾经2003年,国内航空公司用了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才从非典的阴霾中恢复过来。相比2003年的非典,这次的疫情对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影响程度将会更重、更深,这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来说是一场煎熬的“持久战”。

虽然在消费者看来,航空公司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比个体或中小企业都要强得多,但实际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市值上百亿的航司,家里的余粮也不多了。为挽救断崖式下跌的航班数量,航空公司各出奇招开启花式自救。

各航司纷纷使出了打折促销的招数,争先恐后往乘客账号里发放优惠券,还要发短信提醒,生怕乘客不知道。几十块、0元甚至是“贴钱”机票,折射着疫情下民航业遇到的困境。

除了推出“白菜价”的特价机票外,春秋航空进军电商、吉祥航空推进航空服务电子化、无纸化进程;国泰航空推无理由换票。

值得一提的是,川航、厦航竟然开始送外卖了。疫情期间,川航物流开始为消费者送火锅,价格是200至400不等,有锅底有菜有桌布有油碟,包邮到家。而且为了照顾到不同人群,物流电商还推出了2-3人和6-8人两种套餐。

厦门航空搞起副业,为返工之后没有食堂的企业开通了企业团餐定制服务,有早餐、正餐和点心,同时触角还伸入电商领域,在自家商城中售卖消毒液、红茶、丹东草莓等。

另外,发债对于弥补现金流来说更直接。深航目前已经发行三期共计18亿元债券。其中3亿元用于补充免费运输救援物资、运输医务人员,为旅客免费办理退票、改票等而支出的运营资金;1亿元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包括公司因日常经营所需支付航油款、易损耗航材与零部件采购支出以及补充抗击疫情的相关流动资金。


除此之外,也在通过和相关公司的合作来进行线上化运营管理等数字化转型尝试,同时促进企业自身云服务的发展。比如:第一部是基础设施云化,第二部是触点数字化,第三部是业务在线化,第四部是运营数据化,第五部是决策智能化。

航空公司近期在讨论,未来有没有可能在线上去开辟或者去设计一些新的项目和营销模式,比如直播的营销模式和活动,以吸引未来潜在的客户,通过拓展新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去帮助航空公司在未来整个市场和流量逐渐恢复的情况下有营收快速的提升。

如果疫情能在6月份以前结束,那么行业的触底反弹将在7、8月份暑运期间初见端倪,航空公司可以抓住暑运的机会弥补上半年的损失。

除此以外,如果疫情在年中完全消失、民心得到稳定,那么在10月份的十一黄金周,旅游和交通运输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航空公司“打翻身仗”的绝佳机会。

面对2020年这场更加凶猛的疫情,航空公司无法逃避、只有硬抗,卧薪尝胆等待疫情过去,为行业触底过后的报复性红利做好准备。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