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鳳:文化中真的有糟粕嗎?


三木秉鳳:文化中真的有糟粕嗎?


在"新文化" 之前,中國古典文化中沒有"文化糟粕"這樣的概念!因為在文化的世界裡只有"精華"沒有"糟粕",因為"糟粕"只能存在於"知識"之中,文化屬"道",知識屬"術",道惟有悟性高低而沒有"糟粕","術"屬於一定歷史時期的人類生產生活之產物,術之後人往往推翻前人,"術"一旦過時就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從而被人類圢入"糟粕"的範疇。

自一九一九年新文化運動以來,多少中國革命的"文化先驅"試圖大張旗鼓地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尋找"糟粕",最後皆默默宣告失敗!因為中國以"三教九流"為基礎的傳統文化中根本就沒有糟粕這樣的東西!這些"文化先驅"們混淆了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他們將"知識"與"文化"混為一談了。為什麼"西方文化"中包含著太多太多的"糟粕",因為"西方文化"根本稱不上"文化",所謂的資本主義"文化"及其"價值觀"其實都是"知識"或"信息"這樣的"術數"層級,而知識垃圾、價值觀垃圾及信息垃圾當然遍地都是!

《易》雲:"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東方文化的傳大之處在於"道""術"分明,中國的"天道"思想與"天人合一"思想幾乎是一切思想的基礎,而"道"之根本就是追求動態和諧!如太極之道就是追求陰陽之和諧,如夫妻之道就是追求家庭之和諧。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道"之偉大,在於其包容與胸懷,當鴉片戰爭中西方以"術"之力炮轟東方道門時,東方古國的偉大就在於其不記前嫌的道性胸襟!羅馬帝國分裂為四十個國家的歐洲,而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始終追求統一與穩定,為什麼?道性文化的高度認同!

由此觀之,道求諧統,術競勝負,道觀全局,術盯局部,道求永恆,術求創新,道求以強扶弱,術逐物競天擇。詩云:千年紅塵道術多,莫將陰術錯陽德,東西萬國天將定,大律循循以道合。《詩經》言: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年何愁! 人本何憂!杞者自愁,術士千結,道士心修。

詩云:揖樽濁酒幾同憂,縱橫秋夜千枝瘦,星困月覺花落去? 卻聞糟蛙鳴井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