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实力强大,这里面最有名的战役恐怕就是“”闪电战”了,它能快速地调动空军作战使敌方陷入瘫痪,同时又能集中装甲部队突破敌方防线,被誉为“所向披靡”的战法。

在闪电战爆发前夕,英方专家们开始对战争即将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军事理论专家巴斯尔·利德尔·哈特预计,闪电战爆发的第一周,伦敦伤亡群众将达到25万人;

温斯顿·丘吉尔预言,面对空袭,伦敦人民将会彷徨无助,约有三四百万人逃到乡下;

而英国军队在战争前夕发布的一则报告中预判,德军的持续空袭将造成60万人死亡,120万人受伤,并会引起英国民众的强烈恐慌,工业生产将瘫痪。

英军不得不承认:在强大的德军面前,自己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于是他们提早做了部署:安排部分英军去维持秩序,避免群众们恐慌。政府在市区外建造了一些精神病院,为的是让那些因战争受伤而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有地方治疗。

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1940年秋,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如期而至,德军飞机盘旋在伦敦上空,投下了上万颗炸弹,引发了100多万起火灾,造成4万人丧生,4.6万人受伤,100万栋建筑被炸毁或损毁,伦敦东区已成废墟。

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头上是盘旋飞机发出的噪声、爆炸声,周围是救护车的警报声、开火声及各种噪音;炸弹弹片飞的到处都是,随时可能致命,火灾每天都在上演;100多万人流离失所,郊外的避难所里,一到晚上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挤在那里……

上述情况英国政府其实已经提前预见到了,唯独民众的反应让他们大吃一惊。

英国当局发现,民众不但拥有面对战争的勇气,还想办法进行一些反击。而那个精神病院因为空置,被改成了军用医院。

据一位亲临战争的英国精神病医生回忆道:

“大概每100码就能看到一个炸弹坑,或是房子、商店和残骸。警报汽笛响了,我想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修女紧紧地抱住了他手里的那个孩子,急急忙忙地跑着,好像只有我和她能听到警报汽笛声。”

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小男孩们还在路上玩;顾客在讨价还价;一个警察正在指挥交通,脸上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情;那些骑自行车的人无视死神和交通规则,径直骑了过去。我视野范围内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抬头看天空。”

英国人把他们那种“坚定沉着”的反应归功于他们民族坚韧的品质。但事实上,并非只有他们能做到在战争面前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这种反应在其他战争中也有所体现。

战后,加拿大精神病专家麦克迪在《士气的结构》一书中解开了这个谜团。

战争影响到的人分三种:

1、被炸死的

2、亲历者——他们目睹了炸弹带来的巨大伤害,有可能受伤

3、远离灾难的人——他们可能看到了盘旋着的轰炸机,听到了爆炸声,但并没有近距离接触到惨烈的场景

第一种人对幸存者的影响相对有限;第二种人心态表现为恐慌、震惊,而第三种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成功地避开了灾难,觉得自己不可战胜。

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下面是各位幸存者的回忆录节选:

“当听到第一声警报时,我就赶紧带着孩子躲到花园的防空洞里去了。我想我们要被炸死了,结果一阵清风吹过,什么也没发生。当我们从防空洞里出来的时候,我很确定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得了我们。”

“昨天晚上又有很多人被炸死或炸伤了,说起来真悲哀。但是我(躲过了一劫)长这么大,还从没感受过这么纯粹和完美的幸福感。”

对于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密集部署的闪电战中死亡人数4万,受伤人数4.6万,那么剩下的庞大群体都是上文提到的“远离灾难的幸存者”。他们对于战争的看法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逻辑学里有个词叫“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你得到的信息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这个理论也能解释英国百姓在闪电战后的反应。

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当一个人克服了强烈的恐惧以后,会产生一种与狂喜感,特别是在遭遇重大灾难与自己平安无事的强烈反差中,之前的担心、害怕会转变为一种自信和安全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事实:并非所有惨痛的经历都会给人们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它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方面会给受害群体以深刻的打击,另一方面也会给躲过劫难的群体以强大的勇气。

英国公民在这次劫难中死里逃生,获得了类似重生般的勇气和幸福感。

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强大。”

二战德军的“闪电战”,竟能为幸存者带来“狂喜感”

如果觉得好,欢迎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