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古人四問:穿秋褲?吃柿子?賞菊?進補?

一問:古人禦寒穿不穿秋褲?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漸寒始於霜降,媽媽牌秋褲又要上線了。

霜降|古人四問:穿秋褲?吃柿子?賞菊?進補?

古人穿不穿秋褲呢?古人禦寒穿棉褲,這個棉,指得並不是棉花,因為棉花大概在南北朝初期從印度或者是阿拉伯引入中國,明朝才流行起來。

明朝以前,普通百姓使用的主要布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纖維織成的面料,只有上層人士才用得起絲織品。為冬天禦寒,在裡面墊的是“絲綿”,多是繅絲的下腳料,用作充絨,輕薄而保暖。除墊有絲綿的綿衣,還有毛紡織品類和各類皮料。

但是,對於貧窮百姓來說,過寒冬就是一道檻。古人在袍子裡填亂麻或蘆花取暖,保暖效果當然非常差。

二問:霜降要吃柿,不然裂嘴巴?

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霜降|古人四問:穿秋褲?吃柿子?賞菊?進補?

實際上,這主要是因為深秋時節正是柿子成熟最好的時候,薄皮多汁非常好吃。當然,從中醫的角度說,柿子確實也有防寒保暖補筋骨的作用。

三問:古人霜降,必然登高賞菊?

“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菊花因此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霜降|古人四問:穿秋褲?吃柿子?賞菊?進補?

在古人眼裡,菊花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曾借菊詠志,寫出氣魄宏大的名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四問: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這是因為霜降過後,真正的寒冬就來了,對於尚未做好準備的人體來說,那是一道“難過的坎”。

晚秋時節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飲食調養方面,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梨、板栗等等。

霜降|古人四問:穿秋褲?吃柿子?賞菊?進補?

另外,天氣漸冷,可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在以精細米麵為主的飲食中,小谷建議可適當添加1/3燕麥米煮飯或煮粥,一是燕麥中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15.6%),是大米、小麥粉的1.6-2.3倍,在禾穀類糧食中居首位。而且燕麥蛋白營養價值很高,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不僅含量豐富且配比合理,接近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英文縮寫)推薦的營養模式,人體利用率高。二是,燕麥對於調節現代人常見血糖、血脂高的問題具有明顯效果。1997年美國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DA)就建議每天食用3g以上含燕麥β-葡聚糖的食品,具有降低膽固醇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並允許在食品上明確標識。

霜降時節,天氣漸冷,防寒保暖,祝你我秋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