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松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寫生有氣骨而無風姿,元人寫生饒風姿而乏氣骨,此皆所謂偏長。能兼之者,惟沈啟南先生。

——王樨登

在中國繪畫歷史上,吳門地區歷來是一個畫家輩出的地方,據《吳門畫史》記載,自晉至明光有名望的畫家就有1220多人。而明代是吳門最為輝煌的時期,當時湧現除了一大批蜚名畫壇的名家,享譽歷史的“吳門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沈周作為吳門的開創者,以其獨特的藝術觀和審美觀建立起了明代文人畫的美學理念,反映出了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理想,並將吳門派系不斷得壯大,令其影響力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成為中國繪畫史上標杆性的獨立派系。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明 沈周 廬山高圖 紙本設色

193.8×98.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二年,沈周出生在蘇州府長洲縣相城的一個書香世家,他曾祖父沈良琛是個畫家,與元代四大家王蒙交情甚篤,祖父沈澄擅詩文,能繪畫,曾因工藝精巧被詔入仕,但他稱病不從。

其祖父沈澄告誡兒孫後輩:勿以仕宦累身。其兒孫們十分遵守這一訓誡。沈周也不例外,由於長期與書畫筆墨作伴,加之其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都工詩文,擅丹青,所作之畫皆用於自娛,不取錢帛。在這樣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沈周選擇一生不入仕,彈琴做樂,賦詩作畫,逍遙過一生。

沈周從小機靈聰慧,詩文書畫無一不通,7歲從學陳寬,15歲《鳳凰臺歌》揮筆而就,28歲蘇州知府舉薦,他辭而不就,54歲明憲宗下聘詔書徵用他,他選擇不應,75歲南京有官員重金誠邀他做幕僚,他依舊選擇婉拒。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仿大痴山水圖 紙本設色

115.5x48.5cm上海博物館藏

他一生淡泊名利,博覽勤學,專攻書畫,一生皆在從事丹青與詩文藝術,相傳有一次一個叫曹鳳的人前來蘇州做太守,剛到任他徵集一批民間畫工為府衙裝飾牆壁,畫工中也有沈周。

後來曹鳳進京覲見,拜見吏部主管官員,吏部官員看了曹知府的名帖說:“足下蘇州知府,不知沈先生最近好嗎?”

他並不知沈先生是誰,隨口說一句:“無恙”。

知府後來又去拜見內閣,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見到他,開口第一句話便是“你從蘇州來,可不知沈先生有託你帶來書信沒有”。

這一問可把曹鳳給問蒙了,他應了一句“有而未至”搪塞了過去。

曹鳳回想又驚又恐,回到蘇州之後趕緊跑到侍郎那裡問清楚沈周到底何許人。當他得知沈周曾被他徵來做民工的時候,連夜乘船趕到沈周門前引咎再拜,沒想到沈周早已經把這事忘了,在他眼裡服勞役本來就是百姓的義務。

他是個平民百姓,服勞役那是很正常的。他雖出身高貴,無需為名利所趨,但他寧靜致遠的恬淡心態,卻是發自身心的修養作為。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蜀道難 立軸 己酉(1489年)作

沈周的畫名聲極大,求畫者眾多,他就像大紅明星一般,走到哪都有人準備好筆墨紙硯等著他揮毫筆墨,他有次到杭州遊玩,不料背後卻跟著一堆求畫的人,無奈只能躲進寺廟,享個清閒,誰想還是被跟到了寺廟。他的友人劉邦彥寫詩笑他:

“送紙敲門索畫頻,僧樓無處避紅塵。東歸避了南遊債,須化金仙百億身。”說想要還這些畫債,只有像神仙一樣化身才能夠應付得了。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仿吳鎮山水 水墨絹本

相傳,有次一位靠賣畫贍養母親的貧窮無名畫家,抱著了一些臨摹沈周畫的作品前來請沈周潤色提筆。沈周看出了這是臨摹自己畫的作品,可聽到他對自己母親孝悌行為,他不但沒有生氣還提筆為其潤色,最後還加蓋印章,提點了幾個繪畫技巧和繪畫手法。

在我們看來這明顯是搬石頭砸腳,損壞自己名譽的事情,可他並不在意,功名利祿於他而言不過只是一縷煙雲罷了,他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度,純粹。

沈周|吳門班頭,一代宗師

袁安臥雪圖 立軸 1474年作

沈周生性閒淡,為遠離喧囂,他從城裡搬到鄉下,在一個有竹子的地方建了一個庭院,取名有竹居,在這裡安靜的寫詩作畫,或與朋友雅聚。“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餘”,成了沈周肆意創作、與友人交談藝術的好地方。

沈周八十歲的時候仍“碧頤飄須,儼如神仙,作畫如常。”直到正德四年八月二日他於家中病逝。享年83歲。

作為“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的一生是平平淡淡的一生,沒有高官侯爵,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業績,他偏居一隅,做一個普通人,致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終以其敦厚仁慈的性格,孝悌篤友的品行,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他成為了吳門派的一代宗師,享譽千古。

(圖取自網絡,資料查於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