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小小今年6歲,幼兒園大班。和很多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媽媽一樣,小小的媽媽也給小小報了思維課、英語課之類的幼升小培訓班。

在陪讀路上,小小媽媽發現了一個問題:小小上課坐不住!上課的時候一會兒站著,一會兒坐著,一會兒小屁股扭來扭去,一會兒坐正,一會兒東倒西歪,一會兒趴在桌子上……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每次上課前都千叮嚀萬囑咐讓小小把屁股坐穩了,但並沒有效果。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漸漸地,小小媽媽腦中出現了一個詞:多動症。

老師說,小小這不是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注意力缺陷的疾病,小小上課注意力沒有問題,思路敏捷,掌握也快…

01 多動症是家長們最容易給孩子貼的錯誤標籤

“多動症”是一些家長和老師掛在嘴邊的詞。

來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數據顯示,前來就診的孩子中,70%的孩子並非多動症患者。來自美國一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前來就診的孩子中被確診為多動症的孩子只佔37%。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也就是說,被帶到醫院的這些所謂“症狀”很嚴重孩子,有七成是被冤枉的,還有更多“症狀”沒有嚴重到去醫院卻也一直被家長老師苛責注意力有問題的孩子更是冤枉。並且,孩子被錯誤貼上“多動症”標籤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原因在於,許多家長對於“多動症”有錯誤的認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超過3歲,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看動畫片,玩iPad……),都不能超過5分鐘,此時,您才需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而大多數家長聽到這個標準後都會鬆一口氣。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另外,“是不是坐得住”和“是不是走神”並非直接等價。

有些孩子可以安靜的聽課,但是腦海早就走神了,注意力並沒有在老師身上,什麼都沒有學進去。而有些孩子和小小一樣,坐在那裡屁股和腳無意識的亂動,但注意力基本能夠跟上老師,能學到很多東西。

02 “坐不住”的根本原因是坐得不舒服

1、外因:桌椅高度不適合

現在孩子進興趣班的時間越來越早,而很多興趣班沒有給孩子提供適合高度的學習桌椅。

如果桌子太高,塗寫時就需要聳肩才能夠著,長時間肩膀和背會肌肉緊張,感到不舒服,孩子就會不自覺站起來或者趴著來放鬆肩背。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有些家長很用心地給孩子準備了坐墊,雖然上面能自然夠著,但是雙腳變得懸空踩不到地,孩子的兩隻腳就會無意識地晃動。雖然不影響孩子的有意注意,但會分散孩子一小部分無意注意,一些孩子的心也不容易靜下來。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因此,高度不合適的桌椅會讓孩子覺得很累,很不舒服,自然難以長時間穩坐。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脊柱發育也有負面影響。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在家中一定要選擇合適可調節高度的桌椅,伴隨孩子的成長。合適的高度是孩子坐在椅子上,腳能夠踩實地面,挺直腰背,桌子剛好在胸前。如果遇到高度不合適且無法調節,可以給孩子配坐墊,但同時讓孩子腳下墊一個矮凳,讓孩子的腳踩實,更好地讓孩子靜下心來。


2、內因:肌肉發育不充分

其實大人也有坐不住的時候,一個會議開了兩三個小時,凳子很硬,屁股很痛,想站起來走一走;伏案時間太長,肩頸不舒服,想伸展一下。這是我們的肌肉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肌肉緊張麻木導致的。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孩子坐不住時也是更是這樣的感受,孩子的肌肉發育不充分,能夠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時間更短。因此,學習時勞逸結合很重要。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孩子在缺乏鍛鍊的情況下,很難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肌肉,尤其在不舒服的時候更會不自覺地亂動。需要家長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跑多跳,提升肌肉量,提升大肌肉的控制力和協調力。

孩子只有能讓肌肉更好得動,才能讓肌肉更好地靜。

03 讓孩子動靜自如的親子游戲

讓孩子能夠坐得更久,根本在於坐得舒服。外因容易解決,內因則需要耐心和努力。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除了跑步、跳繩、拍球之外,遊戲是一劑良方。

1、哨兵站崗遊戲

給孩子一個情境讓孩子扮演“哨兵”站崗,(例如:保衛玩具,只有哨兵的專心守護,敵人才不會闖入。如果哨兵離開崗位或者走神,保衛失敗,失去一些玩具)。孩子學習哨兵站崗的姿勢,保持靜站。從站崗保衛一分鐘開始,逐步增加時間,順利完成視為成功。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升級難度玩法:

家長可以在孩子扮演哨兵站崗時製造干擾,引誘孩子離開崗位,訓練孩子排除干擾,加強有意注意的能力。

2、木頭人遊戲

家長和孩子一邊飛一邊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動就是小蜜蜂。“蜂”字話音剛落,就保持當下姿勢不動,比比誰堅持的時間最久。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升級難度玩法:

小蜜蜂隨著音樂飛舞,音樂停止時變成木頭人。訓練孩子的反應速度,隨時能夠讓身體停下來。

3、金雞獨立遊戲

讓孩子的平坦的地面上,引導孩子呼吸放鬆,抬頭挺胸,慢慢舉起雙臂,保持側平舉。抬起一條腿到小腿中間的位置,單腳站立,眼睛直視一個固定點,保持平衡。比比誰更厲害。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升級難度:

閉眼金雞獨立。增強孩子的身體本體感受,增強對身體的控制。

4、獨木橋遊戲

在地上畫一條長直線,終點處放置一個玩偶作為目標。孩子雙手側平舉,抬頭挺胸,目視前方往前走。行走時腳尖對著腳跟,始終沿著直線前進。比比誰走得更好更快。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升級難度:

頭頂書本、雙手拿水杯過獨木橋,增強肌肉的力量。

5、小和尚打坐遊戲

和孩子面對面安靜坐在座位上,腰背挺直,保證身體端正,雙手放在膝蓋上,面部肌肉自然放鬆。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孩子堅持像小和尚那樣靜坐1分鐘,不搖不動,假裝自己是個木頭人。循序漸進,逐步增加時間。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升級難度:

頭上放一個紙杯,看誰的先不掉下來。

孩子坐不住,別輕易貼上“多動症”標籤,先關心孩子坐得舒服嗎

孩子坐不住,原因有很多,作為父母,首先要關心孩子而不是指責孩子,從行為的表現看到背後的根本原因。唯有先解決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推動孩子繼續提升注意力的品質。


詩酒田園丁,教育學碩士,和萬千年輕父母一道,成為詩意的園丁,在家裡快樂地種金子,而不是在哭聲中種土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