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家長這樣引導更有效!

孩子愛“動”怎麼辦?

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太愛動,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從來沒有坐著安靜看書學習的時候,稍不注意就去東一頭西一頭的摸東西,還喊著“不背”“不說”“不唱”。

其實,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聰明的孩子一般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凡事都喜歡問一問、看一看、摸一摸,作為家長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年齡特點的一種表現,切不可過度急躁;其次,要因勢利導,與學習積極配合,採取多種途徑對孩子加強培養,下面就向您介紹一些方法,您不妨試一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家長這樣引導更有效!

1、孩子“愛動”是有原因的

仔細分析,愛動,也不是什麼壞事,但要具體分析。

是內心波瀾起伏的表現

愛動,可能是孩子內心靜不下來,如大人著急時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也可能是內心充滿了好奇和幻想,根本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大人可以強制自己靜下來,但內心衝突很厲害,而孩子卻不管這個,他沒有約束,沒有時間、地點、場合,所以只想運動,用運動來壓制自己內心的激動,或者釋放多餘的能量,以減輕來自內心的衝撞。

是為了引起關注或注意

在某一特定時刻,他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感覺被“孤立”了,所以要製造出些響動了,引起注意。但由於他們內向,不願意直接說出來自己的心事。

愛動的孩子想的肯定更多

只是沒有方向,也不知道哪些是對的,他們很矛盾,但又不敢說,不知道從何說起,所以只好不停地“運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家長這樣引導更有效!

2、孩子“愛動”,家長這樣引導

一般情況下,愛動的孩子,思維都很活躍,智商都很高。所以家長對他們,一定要有耐心,用激勵、誘導、信任和理解,來慢慢影響他、訓練他、培養他,改變他的認知,幫他認識規則,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並注意場合,學會約束自己。

家長要“重視”他

讓他明白,他是獨一無二的,他是很重要的,父母是非常重視他、給予他重大期望的。讓他去完成任務和承擔責任,然後給予獎勵或者表揚。

家長的引導要有目標、有計劃、有獎勵

引導和訓練要循序漸進,並隨時檢驗他行動的改變,有進步時就要及時表揚。

家長要陪伴他,一起改變,而不是監督或督促

這種改變要從思想和行動兩方面入手。首先是思想,而這思想,第一是家長,其次才是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到:

▼ 要接納孩子的特性,學會肯定孩子。要知道,孩子是一樣的聰明、活潑、可愛;愛動說明他精力充沛,利用得好,不會影響思維和學習效率

▼ 用知識和智慧滿足孩子。孩子愛動,不是因為靜不下來,而是求知慾太強,滿足不了他。

▼ 積極引導,讓他的“動”變成優秀。因為他愛動,要是動得有序,就肯定更優秀,並且更容易成功,因為他精力旺盛。

將孩子融入集體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在集體中,他會感受到更多的尊嚴和敬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家長這樣引導更有效!

培養興趣

孩子有了興趣,他會更專注,更努力,更容易成功。

其次是行動,家長可以用行動訓練孩子的行為,促進改變。

▼ 從“運動”開始:從體育開始。既然孩子喜歡動,那就從“動”開始。如平衡木、蹦床、打網球等,讓其釋放精力和能量,同時發揮其精力充沛的特點,這樣,可以慢慢“約束”孩子的行為。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難度,讓他適應規則、條件,並形成一個學習的氛圍,一個“聽勸”的環境,接受別人的批評、指導和訓練,不接受就會出錯,或者失敗。

▼ 在“板凳”中創造:坐下來做。如摺紙,或者遊戲,從這裡開始,運動。主要是讓他動手,而不是動屁股和腿腳。

▼ “坐下來”說:面對面坐著,找人或者自己,促膝談話,或者以戲劇、課文中的角色進行互換演出,但只是對話,不能動;以後可以再動,動時已經記了課文,並理解了意思。

▼ “坐下來”寫:從給爸爸媽媽的話開始,從字開始,慢慢到文章、日記,甚至想寫什麼寫什麼,從不規範的字,到欣賞字,再到自己寫字。

▼ “坐下來”看:慢慢坐下來看書,靜靜地看書,看到激動時可以笑、可以說,但是不許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家長這樣引導更有效!

優秀的孩子源自優秀的家長,家長要時刻反思自己,在面對孩子時,你給了他多少陪伴,多少耐心,多少靜靜的等待,你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是不是也存在“好動”的特點呢?!所以,你又該從哪裡做起進行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