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自2015年9月挂钩帮扶大腻科村以来,先后有三位驻村工作队长在这里工作过,要说有哪项工作让他们记忆最深刻,那一定是危房改造的推进。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改造前的大腻科行政村河边村小组

大腻科村有691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1042人,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44人挂钩帮扶146户543人。针对这部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农户,机关驻村工作队、挂钩帮扶责任人无路可退,跑断腿、说破嘴,最终完成了508户(拆除重建216户,加固改造292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全村危房清零的目标。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改造后的大腻科行政村河边村小组

危房改造的"钉子户"

11月,对于大腻科村来说,已是冬季,连日阴雨把小寨村的肖思琼困在了家中。从家门口走到村子主干道,有一截约60度左右的斜坡,泥巴路,雨天出门几乎是滑着走。肖思琼没有想到,这样的天气,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亲家徐昌碧会突然造访。

那是2017年11月的一天,大腻科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的关键节点。政策宣传了,该动员的也动员了,愿意拆除旧房盖新房的农户几乎没有,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天天泡在村子里,东家走、西家访,希望能动员几家带头,可有的农户看到工作队员,马上关门上山干农活。徐昌碧挂钩帮扶的肖思琼家就是这样的"钉子户"。"没钱盖","年份不对,冲着家里的老人",每次工作队员上门,肖思琼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有时说急了,语气也不好听。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肖思琼家改造前的老房子

四十多岁的肖思琼,长年留守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儿子,守着几亩地,种什么都不赚钱,一家人的开销都靠丈夫李国能在外打工,好不容易存得点钱,老人生病去医院又用完了,盖新房对于她来说,是有都不敢有的念头。

坐在肖思琼家低矮的房屋前,徐昌碧听肖思琼一五一十地道来,十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你只要动起工,就一定能盖起来。你要相信,盖房子不是你们一家人的事,党委政府会帮你想办法。要抓住机遇,不要再守着这老房子了。"徐昌碧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年前就动,有困难,我跟你一起想办法,好不好?"两个小时的说服动员,肖思琼点头了,脸上的焦虑也更重了。

2018年1月,春节前,徐昌碧再次来到肖思琼家,看到老房子已经拆除,新房地基已经打好,正在砌墙,院子里堆放着砂石、钢筋、砖头,徐昌碧十分高兴,与夫妇俩站在正建盖的房子前合影。这时的肖思琼,一半欢喜一半焦虑。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肖思琼家改造后的新房子

2018年4月,肖思琼一家搬进了新房子。在第一层通过验收后,夫妇俩又找亲戚借了5万元,加盖了第二层。一家人住在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二楼是儿子和女儿的卧室,玻璃封起来的阳台晒着金灿灿的包谷,宽敞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柴火收拾得整整齐齐。居住环境的改变给肖思琼一家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仿佛一束光照进黑漆漆的山洞,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重新燃了起来。2019年春节前,徐昌碧再次来访,此时的肖思琼一半欢喜一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没有大家的支持、鼓励,这房子还真盖不起来。差着亲戚几万块钱,慢慢还,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从档卡户到村小组长

"现在要统计村里的劳动力人数,你们把身份证给我,我帮你们填表……"3月13日,大腻科村一组的村小组长胡虎云一大早就在村子里"串门",收集村里的劳动力信息。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胡虎云家改造前的老房子

胡虎云曾是大腻科村一组的档卡户, 2017年实现脱贫,2020年初被群众推选为村小组长。从贫困户到村小组长,胡虎云靠的是勤劳的双手、战胜贫困的信心。

2016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明确,干部职工挂钩的37户档卡户实施危房改造,在马关县政府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助2万元。工作队员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政策,响应的人不多,胡虎云是第一时间报名的农户。"原来的房子是土基房,地板是泥巴地,墙是泥巴墙,黑乎乎的,有时候还会漏雨。"旧房子拆除了,"贫穷"的记忆却一直留在胡虎云脑子里。忘不了,也不能忘,记住过去才会珍惜今天。

胡虎云拿出所有积蓄,跟亲戚借了几万元,投入到危房改造中。为省工钱,他们一家人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从2017年3月动工,到2017年10月乔迁新居,胡虎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房子盖好了,胡虎云的信心足了。"以前因为穷,被列为档卡户,害羞,总觉得给村里添了麻烦。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帮了我很多,房子盖起来了,脱贫了,感谢他们......每天看村干部忙出忙进,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村里组织志愿活动,他积极报名参加;邻里间有矛盾,他主动去调解;村里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他积极参与……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胡虎云在新房子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胡虎云为人耿直,说话做事公道、踏实,大家信任他。"群众相信胡虎云,他也没让群众失望,大腻科村一组人口多,当上村小组长以后的胡虎云,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2019年11月,云南人大组织中央、省级媒体到大腻科采访,走进村里,来到胡虎云家,媒体记者都不相信这里曾是贫困村,是档卡户。胡虎云在干净整洁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通过媒体,他的脱贫故事飞入千家万户。

一间房救了一个家

2015年,老寨子村小组肖思柱处于人生最低谷。因为精神疾病,几年前他放火把自己家的房子烧掉,乡政府联系相关部门把肖思柱送到医院治疗,回家后的他与父母、儿子住在乡政府出资1.7万元建盖的耳房里,真正的家徒四壁。老母亲检查出癌症后,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肖思柱四处打工,挣来的钱都用来给母亲治病了。他也曾想过,把房子盖起来,让年逾70的父母享享福,可钱只有那么一点,花钱的地方却像看不见底的洞,肖思柱只能在无数个清冷的夜里,把希望的火苗一次次掐灭。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肖思柱家改造前的老房子

2016年,马关县启动档卡户危房改造工程,县政府每户补助3万元,挂钩帮扶大腻科村委会的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74万元,对第一批拆除重建的档卡户每户补助2万元。经过群众公选,肖思柱家作为第一批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获得5万元补助。这时的肖思柱有5万元存款,无数次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边给母亲治病边盖房,他想让母亲住进新房子。2016年4月26,肖思柱的新房开始动工,2017年春节前,肖思柱和父亲、儿子搬进了新房子,而母亲终究没等到这一天。

肖思柱家两层半的新房子总共花了17万元,欠债近10万元。年后,肖思柱外出打工了,虽和往常一样只身一人在外,只要想到70多岁的老父亲、12岁的儿子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他心就安了。2018年,肖思柱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他外出务工,妻子在家做农活,照顾父亲、儿子,欠的10万元已经还了7万元,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被拉回正常轨道。

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

肖思柱家改造后的房子

对于肖思柱来说,新房子的建盖,是他生活的重要转折点。40岁前,因为疾病、因为贫穷,第一任妻子离开,房子没了,母亲生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新房子盖起来后,仿佛一切都变了。"像我这样的人,都能盖起新房子,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果说,房子盖起来后,带给我的是什么,是信心,它坚定了我只要努力、只要愿意苦,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的信心。"

今年46岁的肖思柱,基本都在文山州内打工,一、两个星期回家看看,日渐老去的父亲、正值青春期的儿子,都需要他更多的陪伴,他计划来年种几亩辣椒、刺梨,养几头猪,不再出远门打工了。

原标题:危房改造 重拾信心--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三)

审核:字丹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