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近年來,隨著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解放軍空軍自身裝備的戰機數量越來越多,型號也越來越齊全,並且中國的戰機也漸漸的走出國門,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畢竟國際軍貿這塊大蛋糕誰也不想放棄。

但是,由於諸多原因,中國戰機的外銷之路卻仍然不那麼一帆風順,用一波三折來形容也不為過,往往在中國誠意滿滿,作出巨大讓步的情況下仍然沒能將大單收入囊中。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殲-10戰鬥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單發第三代戰鬥機早在2008年就在珠海航展上亮相,有望推入國際軍貿市場當中。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根據俄羅斯媒體在去年9月的報道,伊朗方面同中國進行了漫長談判,而中方為了達成這筆高達30億美元(摺合200億人民幣)的訂單也作出了巨大的讓步,不僅在付款方式上不要求現金可以採用石油換戰機的方式。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而且中國還會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比如配套的導彈、零部件供應、人員培訓,甚至還可以考慮轉讓相關技術,無論哪種條件都是投其所好,特別是戰鬥機的自主生產能力是伊朗非常欠缺的。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有些出乎意料,前段時間,伊朗空軍司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突然表示,伊朗最中意的戰鬥機的其實是俄羅斯的蘇-30SM這種雙發重型戰鬥機,雙方正在進行密切的磋商。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殲-10再次與大單失之交臂,而此前,曾經被認為最有可能採購殲-10戰鬥機的巴基斯坦、埃及等國都沒能達成採購意向,前者寧願選擇了美國的二手F-16戰鬥機,後者則選擇了法國的陣風戰鬥機。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其實殲-10的出師不利背後的原因更加值得中國反思,無論是俄羅斯的蘇-30還是美國F-16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都非常廣闊,並且都是經歷過了實戰的檢驗,表現也非常亮眼,這兩款戰機的多功能用途更加廣泛,美俄兩國也有基礎更加深厚的航空工業根基。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此外,俄羅斯在中東的頻頻出手也顯示出了自己的決心,不僅維護了自身利益還斬獲了一大票“粉絲”,伊朗當然心甘情願的掏這筆錢,反觀殲-10目前在各方面都處於下風。

中國這次作出巨大讓步, 伊朗仍然拒絕了, 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