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01

最近,“熊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花样也越来越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来的。

几个月,2个孩子放假在家闲得无聊,买了3瓶农药,到小龙虾养殖基地投毒,导致基地内的龙虾全部死亡,损失达6万元以上。

问及投毒原因,熊孩子竟然回答因为“好玩”,想试试看小龙虾会不会被农药毒死。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5月24日,深圳某小学一四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横行霸道,几乎把班里所有的人都打过,47人中有45人表示自己曾受过欺负。

据同学反映,该生会不分原因地攻击同学,包括吐口水,用指甲抓,拿笔戳,甚至将女同学眼睛打出血。如果有同学反抗或告状,他就会追加报复。

而当老师给其家长反映情况时,熊孩子的父亲竟然说:“我的孩子平时很老实,胆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间的磕磕碰碰”。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还有一个来自网友的分享:自己停在小区内的车被某个熊孩子划了,他调取小区监控找熊孩子的父母理论。

父母见状,没有半点歉意,并称孩子还小不懂事,不能怪他。谈及赔偿,孩子的父母更是大言不惭地说,都是邻居,意思一下就行了。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看完这些新闻,突然想到网上流传的那句话: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个天上的老子。

的确,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两个不懂事、没教养的熊家长,没有例外。

很多家长为熊孩子行为的开脱都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对自己行为的对错分不清,所以应该得到周围人的谅解。

但是,熊孩子不能分辨是非,家长可以。

钱文忠教授曾说:我们一味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让步,才导致一些孩子活成了社会上人见人厌的生物。

如果不希望熊孩子在社会上吃亏,就应该把那股“熊”劲儿掐死在摇篮里。

02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和以往的画风不一样:

熊孩子从28楼扔下15个啤酒瓶,家长不但在业主群里跟大家道了歉,还把熊孩子的屁股打开了花。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很多人对孩子家长的行为拍手称快,认为家长就应该这样教育熊孩子。

的确,熊孩子作恶,家长都逃脱不了责任。

吴军博士曾被邀请上《铿锵三人行》,做了一期关于熊孩子的节目。

当被大家问到“在美国遇到熊孩子闯祸怎么办”时,他回答:“家长该坐牢坐牢,该赔钱赔钱,而且美国的伤害赔偿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上千万,你家孩子有本事在幼儿园打人的话尽管打,回头找家长算账就好。”

他说,美国总体上讲是一个对孩子很宽容的社会,但是孩子真闯了祸,不会因为“年纪小就不处罚了”。

2002-2003年,美国还出了一个未成年的连环杀人犯,罪当判死刑,但是年龄不够,于是判了他到18岁时被处死。

等于说,这个孩子随后几年在监狱里活着,就是为了长大到18岁被处死,并且最后真的就这样被处死了。

虽然说起来有些悲哀,但对于受害者,这种处置还是公平的。

而对于没有闯下这么大祸的孩子,有什么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就只好让家长代劳了。

因此,家长们如果不想自己坐牢,一般都会管好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熊孩子和犯罪之间,不过是一个熊家长的距离,这句话并无道理。

管教好一个熊孩子,或许就相当于给社会减少一个杀人犯。

不过,对于“家长把孩子屁股打出花”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家长下手似乎重了点,并且对于熊孩子,并不是一顿打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的确,对于熊孩子的管教,必须从根源上入手。

那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就是社会情感的匮乏


03、社会情感,是指人在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与人交往并改善自身行为的感情。

倾听与沟通、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都统称为社会情感能力。

而熊孩子大多自私冷漠、蛮横无理,不懂得与人沟通,这都是缺乏社会情感导致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我们所有的教育规则和教育方法,都不能忽视群体思想和社会适应的思想。

因为群体性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性,历史上人总是群体地生活在一起,组成群体,可以弥补单个动物作为个体所缺乏的能力,从而安全地存活下去。

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也证明了人类群居的必要性,因为对于一个独居的人来说,语言是不必要的。

因此,由人的群体性发展而来的社会情感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社会情感,人的其他能力,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毕竟与世隔绝的人根本不需要逻辑。

在美国,有一个已经运行了40年的非盈利组织——儿童委员会就提出:避免成为“熊孩子”的真正秘诀就是要注重社会情感技能的学习。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那么,如何培养熊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呢?

缺乏社会情感的人,从根源上来说就是缺乏同理心。

比如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如果他知道自己是在犯罪,会给人带来痛苦,下手的时候可能会手软。

但如果他不觉得这件事对别人是一种伤害,就会表现得极为凶残。

这世上最大的恶,就是作恶而不自知。

那些作恶的熊孩子,就是因为缺乏同理心,不知道什么是恶,什么不能做,所以才频频闯祸,甚至走上犯罪。

因此,发展社会情感,应该从培养熊孩子的同理心做起。

04

《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当面对一个思想混乱甚至已经形成了有害思想或犯罪倾向的孩子时,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对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只有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彻底清除其有害的心理根源。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道德的法官来审判他们,而要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或治疗他们的医师。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双方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能够相互尊重,并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和孩子做朋友,让他感受到尊重,他也会知道该如何尊重别人。

只有最大程度上教孩子尊重他人,学会共情,明白规矩和底线,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否则,今天不教育熊孩子,将来社会定然会狠狠地帮你教训。

那时候,等待他们的就不是恶语相向这么简单,而是棍棒和拳头、残暴和血腥,比如早前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一位母亲带孩子就餐时,由于孩子多次骚扰邻座的客人,最后被对方怒扇巴掌;


火锅店老板的孩子朝两个中年男人的锅里吐口水,结果男子砍死店主一家;


小男孩在公交车上踢了几下坐在一旁的21岁的男子。男子立即将熊小孩过肩狠摔到地上,并用脚猛跺孩子的头部。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作家连岳说:“为什么教育孩子有礼貌,不可侵犯他人?这就是让他生活得比较安全,这种方式风险低。他出门不会惹麻烦,更不会去挑衅力量远胜于自己的对手。”

深有同感。

0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对熊孩子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

好习惯不见得会传代,但坏毛病一定会遗传。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样……


不会过公共生活,是我们的老毛病,这个毛病,需要教育,需要改,从小就得把这个道理灌输给孩子,用合适的行为模式影响他们。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他所说的合适的行为模式。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在轻轨上拿着酸奶乱跑,妈妈让他坐好不要动,他不听,结果连人带奶摔倒在地上。酸奶洒了一地,孩子也大哭了起来。

估计摔疼了,孩子一边哭一边想让妈妈抱。

这种情况下,当妈的一般都会心疼地抱起来,但这位妈妈却跟他说,想抱抱就不准哭,孩子立马停止了哭泣。

接着,妈妈从包里掏出了纸巾和垃圾袋,让孩子自己把洒在地上的酸奶擦干净,跟他说:“自己做的错事要自己负责收拾”。

和孩子一起收拾干净后,妈妈耐心地跟孩子分析他刚才的错误,让他给周围的人道歉。道歉完后,妈妈在宝宝的额头上亲了一口,才把他抱了起来。

熊孩子,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还有一个故事,是网友@丁丁铁骨分享的:

上次带一岁不到的侄女儿出去转,遇到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对小婴儿很有兴趣,但是手一直背在背后,我跟她说如果喜欢小妹妹可以跟她握握手,他害羞的一笑:叔叔我刚才在外面玩没洗手,有细菌,会让妹妹生病的。感动的同时,更是对男孩家长的敬佩。


有人说,最高级别的炫富,不是穿金戴银,或者向别人透露你的财富,而是你出门带了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先学会做人,品德修养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立足于社会的教养,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有教养、三观正的孩子,人生的道路会更明朗,因为他们的优秀会散发光芒,引人注目,得到更多有利的帮助。

愿每个为人父母之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点击关注,助你童行,教育路上,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