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一个对管仲掏心窝子的人

曾经有个艺人说过,成功来自于七分天份,两分勤奋,一分贵人扶持。

如果没有周文王,姜子牙永远都是渔夫,如果没有刘玄德,诸葛亮永远都是村夫。

今天我们不谈姜子牙,不谈诸葛亮,我们谈一谈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生于公元前723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鲍叔牙齐国人,生于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姒姓,鲍氏,名叔牙。

鲍叔牙,一个对管仲掏心窝子的人

少时管仲家境贫寒,如果不是遇到鲍叔牙,管仲也许一生都会籍籍无名。

二十几岁时,管仲遇到了鲍叔牙,二人皆被被对方的才华吸引。尤其是鲍叔牙,被管仲的观念折服,认为管仲谈吐不凡,思想鲜明,抱负远大,绝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定会出人头地。

鲍叔牙那时颇有家资,二人曾经合资做生意,说是合资,其实管仲没投入多少,资金基本都是鲍叔牙的。

管仲总是挪用公款,还了他以往欠下的债,年底分红也多拿一份。对此,鲍叔牙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属看不过去了,在鲍叔牙面前多有抱怨。而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他是比我更需要钱!”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辉煌的时候,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者。而是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者。

鲍叔牙,一个对管仲掏心窝子的人

管仲在生意上,多次为鲍叔牙出谋划策,但总是以失败告终。鲍叔牙却认为,不是管仲愚钝,而是机遇未到,在他眼里,管仲这颗钻石,早晚会耀目的。

而后,管仲走向仕途,三次做官,三次被逐,管仲为此郁郁寡欢。这时候鲍叔牙总是站在他身后,成为他有力的后盾,鼓励道:不是你才疏学浅,而是这些肉眼凡胎识不得人才,你的真命天子还未到。

再后来二人一起投军。管仲此时又做了不地道的事,“三战三走”。按照齐国军法,管仲应该处死。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为其辩护:管仲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只因家有八十老母,甚是牵挂,不得不忍辱偷生,只为尽人子之孝。

管仲听后,感慨万分,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这时,他落泪了,哭诉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经过多年的相处,鲍叔牙对管仲已不仅仅是欣赏,更兼有手足之情。这种肝胆相照,相互扶持的兄弟情义,让鲍叔牙冒死为管仲开脱,难怪管仲感动的痛哭流涕。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彼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齐襄公之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齐国内乱。流亡鲁国和莒国的两位公子,争相回国,以便夺取国君之位。

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从莒国出发,管仲护送公子纠,从鲁国出发。考虑到公子小白可能先到齐国,管仲让曹沫护送公子纠,自己带一路人马,抄小路拦截公子小白。

经过即墨30里,管仲遇到公子小白,质问道:你不在鲁国好生呆着,劳师动众的所为何事?

公子小白答:回国奔丧。

管仲说:奔丧一事,令兄纠早已代劳,就不劳公子了。

鲍叔牙虽和管仲交往深厚,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兄弟情义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终,鲍叔牙理智战胜了情感。

便喝斥管仲:我家公子的事情,何须你来多问?既然公子纠已到齐国,你又何必拦截我家主公?

面对鲍叔牙,管仲有太多亏欠,加上谎言被揭穿,管仲羞愧难当,竟无言以对。

鲍叔牙见状,即命部队火速前进。慌忙中管仲搭弓取箭,射杀公子小白,也许是命不该绝,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小白佯装死亡,逃过一劫,且先公子纠一步,早到齐国,做了国君。

公子小白做了齐桓公,立刻杀了公子纠,囚了管仲。此时鲍叔牙再一次救下了管仲,并举荐管仲做了齐国国相。他对齐桓公说:“主公若要治理国家,用我便可,但要想称霸一方,必须起用管仲,他才是英明盖世人才。”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为朋友两肋插刀,多次相救,对朋友豁达无私,千方百计的为对方着想,从不谋私。

当然,管仲也没让鲍叔牙失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管仲辅助下,成为诸侯盟主。

管仲的成功,鲍叔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鲍叔牙,管仲早就不在人世,何谈定国,安天下。

朋友之间历来打不破“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的魔咒,然而鲍叔牙做到了,不仅如此,还把朋友推到了自己前面,心甘情愿做副手。人生有朋如此,夫复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