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劉邦從一個布衣起家,47歲開始造反,經歷了短短7年的時間,在54歲就登上了皇帝寶座,在人類歷史上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毛澤東曾有短短几個字,形象地評價了劉邦:“老粗出人物。”不錯,劉邦確實是一個算不上有多大本事的人,可他的長處就在於知人善任,對社會觀察獨到,會利用人,眼光看得比較長遠。他登基後為什麼要剪除異姓王?就因為他看到,如果保留異姓王的存在,會對自己的劉氏江山帶來不利,也不利於自己的統治與管理。而他臨死前所做的一件事,更是讓人看到了他的高明之處,預知了在他死後的亂象。

劉邦54歲登基當皇帝,61歲時因討伐造反的黥布被流矢擊中而受傷病亡,當皇帝的日子也僅僅是7年而已,而這七年劉邦並沒有享清福,國家還不平靜。征討匈奴、剪除異姓王、各地平叛耗盡了劉邦的大部分精力。劉邦在外征戰的日子,朝內大權自然落在了皇后呂雉的手裡。呂雉心狠手辣、辦事果斷,淮陰侯韓信就是劉邦不在京的時候,呂后讓丞相蕭何把韓信騙入宮中殺害的。梁王彭越也是因為被人誣告造反,劉邦藉機把彭越貶為平民卻又被呂后騙入宮中殺害的。可見呂后的手段太強硬了,甚至有些殘忍,使得很多朝臣對呂后望而生畏,寧願得罪劉邦也不願意違揹她的旨意。

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劉邦早在被封為漢王時,戚夫人就跟隨著他,也深受劉邦的寵幸,是劉邦的最愛。戚夫人還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叫劉如意,聰明伶俐,長得也很像劉邦,因整天在劉邦跟前深得劉邦喜愛。呂雉雖然貴為皇后,卻一直留守大本營,加上人老色衰,和劉邦兩人很是生疏,也得不到劉邦的寵愛。作為太子的劉盈本就懦弱,在劉邦看來不是能成大事的人,又加上母親呂雉不得寵,劉邦就在戚夫人的枕邊風中萌生了換太子的念頭。

呂雉作為皇后,是劉邦布衣時的正統夫人,跟著劉邦也算是吃了不少苦頭,算是患難夫妻。不論是劉邦在當泗水亭長時還是劉邦造反征伐中,呂雉都給他了很大的幫助,也可以說沒有呂雉的大力支持就沒有劉邦的大漢天下。劉邦雖然日漸疏遠呂雉,但他的心裡卻不能忘了呂雉為他所做的一切,因此對於換太子的事很是猶豫。當他提出這一想法時,不僅遭到了朝臣的反對,呂后更是憑藉張良的計策幫助了劉盈,取得了商山四皓的支持。劉邦本來就覺得如果換太子就對不起呂雉,又加上呂雉的家族對自己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勢力強大,加上朝臣都護著太子,因此換太子的念頭只好做罷。

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劉邦和呂雉這對結髮夫妻,對彼此的性格是瞭解的。劉邦看到呂雉如此強勢,太子劉盈羸弱不堪重任,換太子又換不成,很怕在自己死後國家會大亂,自己的劉氏江山也會不保。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時被流矢擊中,得了大病。等到回京後,病情就很嚴重了,呂后找了名醫來給他診治,相信天命的劉邦自知時日無多,不肯診治,他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他接下來要做的還是為自己的大漢王朝的將來著想,為自己的劉氏子子孫孫著想。

劉邦憑著對皇后呂雉的瞭解,深知呂雉手段強硬,野心勃勃,知道自己死後無人能制。為鞏固自己打下的江山不會落入外人之手,在臨死前的一個月,把自己的重要大臣們召集在身邊,召開了一個御前會議,要與大臣們歃血誓盟。劉邦命人宰了一匹白馬,親自端起一碗馬血帶頭喝了下去。他也讓大臣們一人一碗喝下,並歃血起誓:非劉姓為王,天下共擊之。

其實劉邦和大臣們的誓言在史料上沒有準確的記載,這句話只是在以後呂后要封諸呂為王時,遭到丞相王陵反對,在王陵嘴裡說出來的。劉邦歃血誓盟的目的,是穩住這些親近的大臣們,許諾他們的子子孫孫只要劉姓為王,就永遠有他們的富貴榮華。而大臣們也要保證,以後的天下不會變,永遠是劉家的天下。

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有了白馬之盟,大臣們也宣了誓,劉邦看似高枕無憂,可以安心地長眠了。可事實是,自己的兒子能力真的不行,仁厚有加卻沒有膽量、魄力領導一個國家,甚至被自己的母親嚇得精神失常,靠每日飲酒作樂度日。劉邦眼光看得準的地方、也預料到的是朝政大權都落到了成為太后的呂雉手裡。

後來的情況我們也都知道了,呂太后不顧丞相王陵的反對,強逼周勃、陳平附和了自己的意見,把自己的父親、兄弟子侄都封了王,徹底把劉邦臨死立下的誓言拋擲一邊。看來所謂的誓言對君子也許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對於強權、手段強硬的人絲毫約束不了。不過呂太后終歸沒有劉邦那麼長遠的眼光,由於她的強力封諸呂為王,使得她的子侄們手握大權,一個個飛揚跋扈,成了朝野的公敵。在呂太后死後,馬上就被大臣們誅殺貽盡,連三族都沒有放過。假如當初呂雉能規規矩矩,讓自己的孃家人佔些便宜當高官也不算什麼,也不會引起人們的反對,更不會因此而株連三族,被人趕盡殺絕。世事難料,風雨輪迴,又有幾個劉邦呢?

劉邦臨死前做了一件對呂后帶來麻煩的大事,結果卻是他沒預料到的

白馬之盟雖然在呂太后時期沒起到作用,但在漢景帝以後的數代皇帝時期,都顯現了它的作用,也有力維護了劉氏的統治。而到了王莽篡政的時候,他要自己當皇帝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全國的反對,人們齊心反對的原因還是劉邦的白馬之盟,江山姓劉已經深入人心。可見,劉邦的深謀遠慮對後世劉氏子孫的影響是強大的,眼光是長遠的,連毛澤東都評價劉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