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度過"疫情"經濟週期


平穩度過

這一場「疫情」,在考驗國家,也在考驗創業企業,和個人。昨天,餐飲業公司西貝表示,賬戶資金流扛不住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這只是一個領域一家企業的一組數據。可以說是十分的嚴峻。
對於創業、就業而言,相信,目前的形勢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裡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普通人如何平穩渡過「疫情」經濟週期。
今天,有人說上班潮即將到來,也甚至有人說,失業潮即將到來。我看法是:上班潮肯定會即將到來。即便疫苗還沒有出來之前,上班潮也會到來。
很顯然,北上廣的工薪階層,需要用一份穩定的薪資,去維持家庭和生活的運轉。
我所說的普通人,是指工薪階層、自由職業、甚至是即將失業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十分能夠反映出經濟的特徵,也是經濟發展的映射。
1
穩住,當下的這一份工作

相信,「疫情」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場小危機。但是,既然事情發生,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如何將危機轉化成為轉機。當然,這個十分難,「天災國難」之前,我不建議這個轉機是「進行投機取巧的發國難財。」這個轉機,是做好,和穩住當下的這一份工作。


如,有很多的朋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在新經濟公司、在傳統企業工作。有的做運營、做銷售,也有的創業。
雖然,他們都和我表達過:「過去1年,十分難,如履薄冰。」但是,對於未來,他們也會繼續努力,扛過去。
所以,我覺得普通人,渡過「疫情」經濟週期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做好,和穩住當下的這一份工作。它,十分的有意義。
2
信用,是走向未來的天梯

事實上,我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創業者,平凡,簡單。對於「疫情」的爆發,我昨天也在社群裡面說:「真的很南,希望2020年互動幫助,互相照顧,一起扛過去。」
說到這裡,聯繫上文,相信「疫情」會對一些領域形成衝擊,這些無法避免。所以,在這種特殊的階段,我還覺得:一個人的信用是可以幫助普通人平穩渡過「疫情」經濟週期的。
去年年末,王思聰創業失敗,被法院強制執行的新聞被報道之後,王思聰的信用受到質疑。後來,王思聰很好的用其他資金填補了這一個窟窿,再度讓公眾對他,有新的積極的看法。
這也就是,信用的能力。在特殊的階段,普通人可以通過信用,去貸款渡過難關。很如果,在過去的階段,傷害到了自己的信用,那麼,在「疫情」經濟週期,失業等等,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無情的打擊。

3
探適,快速的探索和適應新環境

在過去,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其中r代表增長率,n代表年限。意思是:「當產生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複,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言簡意賅,複利思維就是,做事情A,可以產生結果B,結果B可以反過來加強事情A。
當然,對於這一個看法是:如果在複利過程之中,做A的時候,結果B是積極的時候,是可以繼續的,但是,如果B是遺憾的失敗了,那麼肯定就無法繼續。
所以,這一個模型是存在環境的。
在我看來,環境是瞬息萬變的。舉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支付寶的貨幣基金產品,在過去的利息是很高的,而現在卻比過去低很多。這一變化是原因是:外部環境可能開始走弱,而造成。
所以,在今天,最大的一個要素就是:歸零的能力,也就是適應和探索的能力。
這些能力對於大企業而說,就是多元化的能力。亞馬遜一直做電商,一直虧損,最後雲計算拯救了亞馬遜;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探索和適應能力,如何展示出,和釋放出來。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歸零的心態。過去,可以在某些地方很輝煌,很有成就,但是,目前環境,可能對某些地方和環境,進行了改變,那麼,環境變了,你就的變。
要不然,你就是被淘汰的那一個。
當然,我們堅信,「疫情」一定會結束,我們也一定會回到大街上去購物、去電影院看電影、去游泳池游泳、去圖書館看書。我也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當然,我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也能感覺到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但是,我認為,當擁有這些能力的時候,一切都會越發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